8月8日,记者沿着刘邓大军当年的足迹来到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新县。当地博物馆讲解员告诉记者,1947年8月18日,刘邓大军解放了经扶县城,当地老百姓提议以刘伯承司令员名字命名,叫伯承县。但是刘伯承司令员没有同意,刘说,“人民解放了开始了新的生活,那就叫新县吧!”
据史料记载,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不到半年时间,邓小平同志曾3次翻山越岭来到经扶县(现新县)。1948年春节刚过,邓小平从安徽金寨第三次来到新县。这次,他召集豫鄂二地全体干部会议,在会上作了关于全国形势和大别山形势的报告。几十个坚持在大别山斗争的干部被邓小平精辟的分析深深吸引住了。
斗转星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曾经的战场硝烟散尽,这片红色的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解放初期的新县县城,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0人,人们形容当时的县城是“一个灯泡照亮全城,一个喇叭响彻全城,一根香烟抽遍全城”。而今的新县县城,处于东、西大山环抱之中,是一个占地17.5平方公里的新兴城市,楼群林立。从县城中穿过的潢河,水流清澈,水质在国家一类水标准以上,可直接饮用。由于镶嵌在群山中的这座现代化城市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新县县城曾进入“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候选城市之列。
信阳市委宣传部长冯鸣用“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来描绘新县。该县在2002年还荣获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就在20多天前,新县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验收组专家鉴定出,新县出境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水体标准,为淮河下游水体变清作出了积极贡献。
邓小平同志1947年8月29日曾召开过会议的新县八里畈镇宋畈村,如今新盖的两层、三层小楼鳞次栉比,村外山坡上是望不到边的茶园。八里畈镇党委书记方应平说:“俺们这里最多的是山坡,山坡上最多的是茶。镇里抓发展,理所当然是抓茶。镇政府引导农民多种优质茶,还在集市上建起了茶叶交易市场。现如今,全镇年产优质茶叶60万公斤,都能及时销售出去,乡亲们大都发了‘茶财’。”
新县还是河南省涉外劳务输出第一大县。据新县县长杨明忠介绍,该县在国外的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2600人左右,年收入折合人民币超亿元。在日本,100多家企业专门招用新县人,新县劳务人员占河南输入日本的劳务人员总数的70%以上。在新加坡,也有大量新县劳务人员。
据介绍,1983年,新县综合实力排序位列河南省倒数第一;20年后的2003年,综合实力排序已跃居全省第57位。“其实,新县的变化只是中原大地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河南省省直机关一名曾在该县工作过的厅级干部如是说。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今响应中央“中部崛起”的号召,实现中原崛起,也必将对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省的一位领导说:“中原崛起的目标,建立在对河南省情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符合河南实际,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2003年8月,河南省委、省政府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确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绘就了河南今后大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工业化,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2003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注定要成为枢纽,成为桥梁,成为连接点,成为隆起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一位专家说,“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作为全国最大的发展中省份,其发展快慢已成为牵动全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今,在中原大地,回忆着先辈们叱咤风云的峥嵘岁月,中原儿女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用自己的创造努力实现着“中原崛起”的宏伟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