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挺进大别山 走入将军县 |
2009-10-16 15:40:06 |
|
作者:胡光明、付威 |
浏览次数: |
|
|
|
|
新县是一首诗,一首回味悠长震撼心灵的诗;新县是一幅画,一幅风光无限令人流连忘返的画;新县是一本书,一本中国革命史的教科书。
从峥嵘的岁月中走来,从血与火的战争中走来,鄂豫皖——这块诞生了349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随着历史册页的不倦翻动,在人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光彩更加夺目。下面,就让我们以一首歌去穿越时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这首影响几代人的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在1929年桂花盛开的季节,于鄂豫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新县柴山保诞生时首唱,并最终唱红全国的。新县素有“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之称,她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1924年,这里就有了共产党人的活动。这里有三个全国第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 ——“列宁号”从这里起飞参加对敌作战,这是我军第一次对敌制空作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航空局——鄂豫皖边区军委航空局在这里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军史由此向前推进了近2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在这里召开,从此掀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的序幕。此外,这里还有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边区第一支红军部队、鄂豫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等几十个鄂豫皖三省第一。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是对这里革命斗争史的真实写照。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部队,孕育出了许世友、李德生等43位共和国将军和50多位省部级干部,留下了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陈赓、王树声、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六、七十年代,共和国八大军区司令员中先后有三位是新县人。在血与火的岁月中,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生命,这里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直到现在,新县还有两个乡未恢复到大革命前人口,电影《风雪大别山》、《五更寒》表现的就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历程,《五更寒》主人公就是以新县革命前辈刘名榜为原型的。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新县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这里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4处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吴焕先故居、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等12处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365处革命历史纪念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多所高等院校和河南省直机关等40多个单位在这里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1年,新县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中央对大别山红色旅游的核心思想给予了这样的确定。新县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当年,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渡黄河,越淮水,8月27日进入大别山,28日解放新县城。9月2日,邓小平召见野战军民运部长稂明德,说:“我们要把经扶县作为第一个立足点”,并任命稂为经扶县委书记兼县长。1947年12月,经扶县经刘伯承司令员提议,邓小平政委签批,改为新县。
几十年戎马倥偬,血殷黄沙,战功卓著,将星璀灿,共和国唯一实行土葬的将军许世友是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生为国尽忠、死为母尽孝”是将军终生不渝的诺言,忠、勇、孝、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将军身上得到完整的体现。
|
|
|
|
|
|
![](http://www.crt.com.cn/news2007/Templets/NewsClass/images/icon10.gif)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