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鼓舞了几代人。1963年2月19 日,本报报道济南部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三版刊发《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19日,本报再次刊发《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济南部队和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高潮。
雷锋成了新时期的标杆
2009年9月9日,原泰安军分区政委徐思礼向记者介绍说,战争年代,军民中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等许许多多英模人物,他们成为部队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雷锋的出现,为和平时期的部队官兵和地方干群树立了新的标杆。雷锋在因公殉职前,事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专拣重担子挑,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从不留名。雷锋平凡中透出的伟大,让大家都觉得“跳一跳,够得着”,学习积极性高涨。
1963年,整个济南军区乃至全军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报刊来了,全班甚至全排、全连集合,一人高声朗读报刊上的文章,其他人屏住呼吸认真听详细记,生怕漏下一个字;电台播报雷锋事迹如果赶上吃饭时间,官兵们会自发地放下碗筷,拿出钢笔和笔记本,边听边记录。那时候,官兵们唱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看的是根据雷锋事迹改编的戏剧和电影。受到雷锋精神熏陶的官兵们,遇到艰巨任务,人人精神振奋,个个奋勇争先。
被国防部授予“劈山开路先锋连”荣誉称号的工程兵建筑105团10连,当时正奉命在青藏高原上劈山开路打坑道。海拔5000多米的雀儿山、二郎山上,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狂风大作,一会儿小雨淅淅,一会儿雪花飘飘。战士们的衣服经常刚被汗水湿透,接着又被冻住。官兵们住的帐篷地面潮湿不堪,他们就捡来树枝,垫在褥子下,树枝硌得人难受,树枝刺破了皮,但战士们戏称睡的是“弹簧床”。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战士们白天比赛抡大锤,夜晚学雷锋事迹,对照雷锋找差距。尽管生活艰苦,但是,人人精神快乐,干劲冲天,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连续下大雨,运粮车上不来,山上的官兵130 多人,只有12公斤大米,炊事员只好熬大米汤给战士们喝,大家尽管每天抡大锤消耗体力很大,但是谁也不舍得多喝,直到3天后粮食运上来了,12公斤大米愣是没吃完。当时连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困难,那里就有10连;10连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10连。正是凭着雷锋精神,战士们在“世界屋脊”上打通了海拔5000米的雀儿山,把公路修到了拉萨。
向我开炮
和平时期的学习榜样——雷锋,对于战场上的官兵们也有着巨大的鼓舞力量。现任济南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的韦昌进回忆说,1985年7月19日凌晨,在南疆自卫防御战的战场上,敌人的炮弹在我军哨位周围“咣咣”地炸开了,成连的敌人朝我们的阵地爬上来。当时这个阵地上只有班长成玉山和战士苗延荣、张泽群、吴冬梅、韦昌进5个人,吴冬梅守着报话机,负责与排指挥所联系。当敌人离他们只有20 多米距离的时候,只听班长大喊一声:“打!”韦昌进就对敌人接连扔出了两根爆破筒,甩了十几枚手榴弹。不到10 分钟,他们4 个人就打退了敌人第一次进攻。在这次保卫阵地中,韦昌进右锁骨和左大腿负伤。
在敌军疯狂的进攻炮火下,两名战友相继身负重伤,另一名战友牺牲了,韦昌进自己左眼球也被弹片打出眼窝。 在右脑、颈部、下肢等9 处部位负伤的情况下,韦昌进忍受着剧烈的伤痛,以惊人的毅力通过报话机向上级指挥所汇报阵地情况,为我军炮火指示目标方位。从早晨到黄昏,在长达九个半小时的战斗中,他先后用报话机给我炮兵指示目标打退敌军进攻 9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