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上海陈云故居暨纪念馆筹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曾多次拜访多位革命老前辈。
保护每个青年的政治生命
——刘家栋追忆延安往事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曾担任陈云同志第一任秘书的刘家栋同志,在1997年12月16日接受采访时,已届80高龄,他坐在轮椅上,言语间流露着对老首长的怀念和崇敬——
我是1938年5月,21岁时到陈云同志身边工作的。 抗战时期,延安成为进步青年的灯塔,陈云谆谆教导说,要不失时机地“抢夺”青年知识分子,吸收人才的面要宽,态度要诚恳。他指出:“单枪匹马革命是干不成的。”又说:“只要这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要用。只有这样才能成大事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在敌后根据地的建军、建政中都吸收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他要求解放区各级党组织要敢于使用知识分子,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一定条件,生活上予以照顾,形成尊重知识分子的环境与气候。
有两个青年知识分子,男的叫丁修,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女的叫刘芝兰。这两人参加了革命,在审干运动中被怀疑是托派,当得知有人检举他们是托派时,他们当场吓哭了。这件事让陈云知道了,马上让我去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要相信组织一定会把事情搞清楚,叫他们不要有压力。调查后把问题弄清楚了,这两位同志高高兴兴地返回工作岗位。解放后丁修担任了一个市的市委书记。几十年以后,他俩都对我说,“当初若不是陈云亲自关心,一旦落到康生手里,我们这辈子就完了。”陈云就是这样关心、保护每一个青年的政治生命。
关心抗美援朝运输线
——洪学智难忘当年情景
1998年5月10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曾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洪学智同志,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陈云关心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往事——
1951年,朝鲜战争形势严峻,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很困难。当时,我受彭总委托,回国向中央汇报战争和后勤运输等情况。陈云还把我叫到他家里,很仔细地听我介绍朝鲜战场上的后勤保障。
陈云仔细问到很多具体细节:“军队怎么组织的?物资怎么储备、运输?后方配备的司机到前方去怎么样?战士吃得怎样?穿得怎样?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汇报说,敌人用1200多架飞机进行“全面控制”,不让物资运上去。在朝鲜战场,志愿军虽然连打几次胜仗,缴获了一些东西。但敌人总是扔汽油弹,把东西毁掉。所以我们只能利用部分战利品,主要还靠国内供给。
陈云说:敌人在破坏我们的运输线,我们要想方设法保证畅通,就要积极地同敌人斗争。他明确指示,运输线上要配置一定的防空武器。另外要加强后勤机构建设,设置强有力的兵站组织。
我汇报说,我们后勤有总部、分部;兵站有大站、小站。公路要形成公路网。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条条道路通前线。敌人在此处扔炸弹,我们绕道从别处走。还有就是设立放风哨。晚上一听飞机响了,放风哨就打枪,司机立即关闭汽车灯,让敌机找不到目标。另外,可以缩短运输距离,一站一站地分工。公路沿线不远距离,便设个汽车隐蔽部。以后,就是白天我们也运输。放风哨一听到飞机响,就放枪。司机听到枪声,便将车子开到隐蔽部去,待敌机飞过去后,再开车继续赶路。
陈云听了汇报后非常高兴,他说你们在斗争中研究了很多办法,很好,以后积极想办法给你们补充新的汽车,还答应给后勤增加4个高射炮营。在陈云支持帮助下,我军后勤工作加强了,特别是防空能力大大提高。
为接管大城市提供有益经验
——韩光叙说“大连经验”
1997年12月12日上午,85岁高龄的中纪委原常务书记韩光同志在办公室,给我们叙述了他心目中的陈云——
1939年我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