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省政府就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召开专题会议,正式启动了通江县沙溪—瓦室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22689万元,涵盖5个乡镇22个村,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农户环境改造4大类33个子项目。
通江县结合实际,依托红色旅游开发“红宝山”,依托茶产业为百姓建“绿银行”。
开发旅游“红宝山”
通江被称为“露天红军文化博物馆”,仅在连片扶贫开发区内,就有红四方面军工农医院旧址、291座红军烈士墓、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川陕苏区战地医院旧址群和红云岩村石刻标语等红色旅游景点,跻身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是全国最大且唯一由红军建造的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七一、建军节、国庆节等,从全国各地前来拜祭的烈士后代、游客达20多万人。但由于陵园离县城较远,接待能力较差,景点分散,不仅外地人觉得行住难,当地百姓也守着“红宝山”难寻致富路。
通江县决定以烈士陵园为中心,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资金3190万元,将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和红四方面军川陕苏区战地医院旧址群等融为一体,集中连片打造30余平方公里的国家AAAA级红色景区,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景区和空山战役景区形成品字型结构,构建三区两线的红色旅游大格局。景区将新建环线公路、步行道、展陈设施、观景台和游客接待中心,在景区内打造川北特色民居群,扩大接待规模,提升接待能力。
项目刚一启动,就带动附近村民兴办农家乐。农家乐老板王兆富告诉记者:“我们推出的特色红军菜系很受客人喜欢,景区建好后,我还要扩大经营规模。”
打造茶产业“绿银行”
在开发“红宝山”的同时,通江县倾力打造茶叶产业,为当地百姓建“绿银行”。县财政调度资金347万元,配合省上下达的1000万元扶贫资金,把茶叶培育作为连片扶贫开发富民增收的“一把手工程”。
县上采购茶苗分发到各村,下派20多位技术人员进村指导技术,同时引进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投资200多万元,开发荒山建茶园400多亩,改造低产茶园,带动群众种茶。茶叶生产和加工销售企业则组建茶叶集团公司,统一技术、加工、品牌、包装、对外宣传,扩大当地茶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提高茶叶产业整体效益。
截至目前,通江县已投入1500万元发展茶叶产业,政府采购茶苗3000万株,种植6100余亩,占计划的101.6%,建茶叶苗圃300亩。
兴隆乡三角池村的何文章大爷8天栽了7亩4万多株茶苗,他说:“以后每年可以收入几万元,种茶就是给子孙种摇钱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