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军长征红色旅游基地>>旅游区新闻>>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
 

红军情,龙胜魂——浴火重生的银杏树见证九十年风雨(组图)
来源:龙胜文艺
作者:粟海英
浏览次数:
2024-12-16 11:31:0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龙坪村红军楼广场一侧,一棵繁茂的银杏树高耸入云。其树干粗壮,布满斑驳痕迹,树龄久远,难以考证。银杏树的树心空洞,无人知晓何时因何成空,树身隐约可见被火烧过且已碳化的印迹。虽尽显沧桑,但枝干依然刚健挺拔,枝叶葱郁。空心的树洞里生长出一丛丛茂密的竹子,竹子填补了树洞的空缺,二者相依相伴,和谐共生。

    村里的老人们称,这棵银杏树与那雄伟的红军楼一样,都曾在当年那场大火中遭受创伤。

    当年那场大火是1934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翻越老山界,进入龙胜境内。龙胜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通汉语,此前敌特向群众恶意宣传红军是“共匪”。所以在红军到来之前,龙胜的老百姓都躲入山中,不敢归家。红军进入龙胜后,逐渐通过与少数民族群众的部分首领宣传红军政策,让首领们向各族群众阐明红军队伍的使命,使群众从躲避、惧怕红军,到后来拥护红军、保护红军,主动为红军充当向导,追随红军。红军在龙胜成功践行党的民族政策,迅速获取了民心,为后续红军通过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参照。

    当年敌特为离间少数民族群众与红军的关系,派遣特务混入红军宿营地,纵火烧毁民房,企图嫁祸于红军。1934年12月10日,军委第一纵队宿营地龙坪侗寨起火,红军奋力扑救,仍有400多座民房被焚毁。龙坪大火引起军委的高度警觉,龙坪大火于晚上八点钟左右燃起,开始是一处起火,紧接着两三处同时起火,火源出现在无人居住的房屋。大火发生后,周恩来登上寨中的杨氏鼓楼指挥干部团和战士们奋力扑火。躲在山里的群众目睹家园被烧,纷纷赶回救火,看到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地保护和抢救自家财产,意识到红军的行为与当时政府宣传不一样。当晚,红军在龙坪抓获了3个可疑人员,经保卫部门调查审讯,证实其中两人是敌人派来的纵火特务。次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在飞山庙里召开群众大会,揭穿敌人的阴谋诡计,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当场处决了纵火特务,并救济受灾群众。

    红军在龙坪侗寨与群众奋力救火、保护家园并赈济群众的消息迅速传开,群众目睹红军不住群众家中,若进入群众家中,还会帮忙挑水打柴,发现有生病的老乡,即刻治病救人;如果取用群众家里的粮食充饥,也会留下银元。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百姓最终明白了红军队伍的本质和初心。

    龙坪侗寨的伍户斌老人在红军离开龙坪村时,为红军当向导,帮助红军顺利到达湖南通道和贵州黎平;侗家腊汉(青年)苗延秀在红军经过平等时,受到红军革命思想的感召,1942年2月,他徒步万里,奔赴延安,投身革命;苗家汉子曾庆东在伟江洋湾冒着生命危险,掩埋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将受伤的红军背回家中保护和养伤;太平村瑶族兄弟沈氏兄弟,把32名红军战士藏在山洞里,掩护红军脱离险境,迅速赶上主力部队。

    红军离开龙胜后,各族群众对红军的恩情铭记于心。龙坪群众将寨中杨氏鼓楼改称为“红军楼”,将当年红军在寨中审判敌特的“飞山庙”改为“审敌堂”。龙胜瑶胞为感念红军的恩情,在红军离开后,在财喜界石崖上和矮岭瑶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的感恩诗;红军在泗水白面瑶寨“龙舌岩”上刻下的“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的标语,点燃了各族群众跟随共产党、跟随红军追寻光明、当家作主的希望,“龙舌岩”后来被群众改称为“红军岩”。多年来,龙胜人民持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众多单位和个人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

    2019年12月,朱德总司令的文书袁存建老红军回到龙胜。袁老先生是红军长征过龙胜后第一位回到龙胜的红军战士,袁老先生来到龙坪村,他感慨地说:“茅草屋没有了,变成砖瓦房了,说明老百姓的日子好了,石板路还在,楼还在”。当天老红军被乡亲们的热情感动,挥毫落笔,写下“鼓楼情深”字幅送给群众;湘江战役最后一场阻击战“石村河口阻击战”战场附近的乡亲们邀请老红军到江口村(石村)做客。江口村老百姓自筹200多万元建了一座鼓楼纪念河口阻击战中牺牲的红军将士。老红军听到以后很感动,当即为乡亲们题了“江口红军鼓楼”。

    石板路还在,楼还在,感念红军恩情的乡亲们一直都在,银杏树下建起了红军楼广场。它依旧静静地伫立,仿佛在等待,就像乡亲们在等待红军战士归来一般;它又仿若当年的红军战士,无畏风险、视死如归,坚定地守护着我们和谐安宁的家园。我仰望着高大的银杏树,轻抚树洞中那一丛丛繁茂的竹子,心中甚是欣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始终赓续红军的精神,创造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奇迹,珍惜和爱护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家园。银杏树和树心里的竹子,历经磨难相拥相生,不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真实写照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华老字号“寿昌号”——非遗传承中的红色记忆(组图)
·下一篇:无
·蒋建农: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实现自我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红军出发长征前有备
·常魁星、薛成毅: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淮海战役红军小学举办《开国五大书记求学之
·特稿: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淮海战役红军小学举办《开国五大书记求学之路》读书分
·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追忆红军精神,传承革命传统(组图
·刘松柏:【长征】红军长征的精神永传万代(组图)
·特稿:【长征】红军长征的精神永传万代(组图)
·红色头条: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追忆红军精神,传承革命
·纪念红军在秀山革命活动90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举行2024年下半年消防安全应急演练(组图)
·中红网-姜廷玉:红军长征照片的历史考证(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