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传奇式远征,已不仅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更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人类精神的符号。
从长征出发开始至今已有80年,可人们对于长征依然情有独钟。几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民族和年龄的人出现在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感受着、找寻着……
“我们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的信念与理想有何等强大的力量;就会知道一个人为什么面临千难万险,胸中依然豪情万丈;就会知道一个民族中如果有一群充满使命的人,将他们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时,就没有任何风雨能将这个民族阻挡。”军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舒健说。
“长征中,红军总能一次次绝地逢生、化险为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始终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史专家刘波说。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过草地时,有的战士走着走着,突然倒下了。谁都不知道他瘴气中毒或者是饥饿、疲劳、伤重……”刘波说,“因为这些都有可能。”
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恶劣的自然环境让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各路红军出发时共20多万,长征结束时只剩下区区几万人,红军每前进70米就有一个人牺牲。
然而,秉持着坚定理想信念的红军将士没有退缩、放弃,他们坚信:正义的革命事业必将胜利。
“靠着这种精神,红军始终坚持行军和战斗,并创造了一系列绝地逢生的奇迹,直至最后胜利。”刘波说。
张闻天曾这样说,长征中,困难几乎是不能克服的。然而我们那时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长征中,我们党和红军领导人高超、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也是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刘波说。
长征开始后,红军经历了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几乎每天都要遭遇一场大的战斗,红军从未因此而溃散,相反接连打出了漂亮仗: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四渡赤水中,毛泽东以一连串中外战争艺术史上罕见的大手笔,指挥红军以指东击西、形南实北的高度灵活动作,往来迂回穿插于黔桂川滇的敌重兵之间。等到敌人统帅部如梦初醒时,数万红军早已安然跳出数十万敌军包围圈。”舒健说,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在毛泽东等的正确指挥下,红军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敢于认识错误,并不断纠正错误,并且始终与指战员生死相依,也是我们党和红军长征中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军史专家陈伙成说。
长征前,由于左倾教条主义所犯的战略指导的错误,致使军事指挥出现严重问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由于红军继续执行这一错误的军事路线,使红军遭受重大伤亡,人员由最初的8.6万余人迅速减至3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