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进行的英勇长征虽是被迫的,但客观上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长征这部“英勇悲壮的史诗”和“前所未闻的故事”,留给中华儿女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长征精神。
什么是长征精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以为,长征精神最核心、最关键的还是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值此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纪念之际,在全面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基础上,我觉得特别具有当代针对性的是两点:首先,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可丢。研究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重复历史,历史也不可能重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并不是为了重走长征路,也没有这个必要(当然像索尔兹伯里、石仲泉为了深入研究长征,“重走长征路”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关键是要继承和弘扬长征中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长征先辈们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才有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才有了新中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七八年来的繁荣和发展。时代不同了,条件改变了,生活富裕了,我们已经无需“艰苦卓绝”,甚至不存在“牺牲生命”,但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为了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须臾不可丢弃的,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至关重要。“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人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
其次,长征精神,为我们党的组织发展,提供了启示。众所周知的史实是,71年前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时有8.6万余人,历经一年的艰苦跋涉胜利到达陕北时,仅剩6000人,但他们却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正是凭着这批精华所抱定的必胜信念和不屈斗争,才打开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这就启示我们,无论一个政党还是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并不能简单的以数量的多寡为唯一标准,关键是要看这个政党、这支军队的质量如何。列宁曾说过,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也不要。这些年来我们党为了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党的基础,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这是对的。但是在知识分子密集的部门发展党员,有过分强调数量的现象,比如在高等院校,组织部门规定高年级学生党员人数应占百分之多少,低年级党员人数应占百分之多少。从长征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和苏共的经验教训中,我觉得在党的组织发展上还是应持慎重态度,严把质量关,才能保证党组织的坚强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