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2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国民党军调集20万兵力"围剿",红军进行反"围剿"准备 1931年2月,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派其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围剿"。蒋介石确定:这次"围剿","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首先在苏区周围集结兵力,并实行经济封锁,断绝一切物资输入苏区,然后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以主力分路推进,互相策应,以期消灭红一方面军,摧毁中央苏区。3月下旬,蒋介石增调的第5、第26路军以及第52师、第5师4个团到达江西省,连同第一次"围剿"失败后留在中央苏区周围的第6、第19路军等部,共18个师、3个旅、3个航空队共20万人,分别在雩都(今于都)、赣州、兴国、万安、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黎川、南丰、康都、建宁等地集结完毕。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分别进至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广昌、康都、宁都、石城、兴国以西和以东等地区,开展群众工作,打击地主豪绅武装,巩固与扩大了苏区。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发现国民党军即将发动第二次"围剿"的情况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共苏区中央局于3月17~26日,先后发出进行反"围剿"准备的指示。红一方面军各级领导机关研究和部署了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政治动员、给养补给等方面的工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决定建立东、南、西、北、中路5个指挥部,将中央苏区划分为10个游击区,并规定各游击区以独立团、警卫营等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10项任务。苏区各级共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和支援红军作战。3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在苏区北部边缘配合地方武装监视国民党军,主力南移至宁都、石城、瑞金地区,继续进行反"围剿"的准备和作战训练。
国民党军开始进攻。红军主力退却,待机反攻 4月1日,国民党军分4路开始进攻。第19路军之第60、第61师主力由兴国向龙冈、宁都方向前进;第5路军之第28师、第47师1个旅、第43、第54师,分由泰和、吉安、吉水、永丰向东固、潭头、沙溪方向前进;第26路军之第27、第25师,由乐安、宜黄向大金竹、洛口方向前进;第6路军之第8、第24师、第5师4个团,由南丰、康都地区向广昌方向前进。各路国民党军在红军一部协同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的阻击、袭扰下,行动缓慢,至23日,始进到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之线。国民党军在进攻中,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特务相结合的手段。按照"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方针,每日只前进2.5~10公里,每占一地,即构筑工事和进行"驻剿";召回地主豪绅,组织"善后委员会"和"守望队",实行恐怖统治和欺骗宣传;大肆抢劫、烧杀,并毁坏禾苗,屠杀牲畜,制造苏区经济困难;派遣特务进入苏区,刺探情报,制造谣言,挑拨人民群众与红军的关系,扰乱红军的后方。
中央苏区党政军民针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和破坏手段,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措施。红军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广泛开展游击战,破袭国民党军的后方交通线,袭击其兵站,打击"守望队"和"善后委员会",迟滞国民党军的行动,保证了红军主力进行反"围剿"作战的准备。与此同时,中共苏区中央局对反"围剿"的方针和红军作战方向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有的主张红军应分散到苏区外,进行游击战,把国民党军引出苏区;有的主张红军退出中央苏区,转移到云南、贵州、四川建立新苏区。毛泽东则坚决主张继续采取诱敌深入方针,把敌人引到苏区内,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粉碎敌之"围剿";并提出先打较弱的第5路军,然后向东横扫,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苏区,征集资财,便于打破敌人下一次"围剿"。最后,中共苏区中央局肯定了诱敌深入的方针。4月2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都、石城、瑞金地区出发,于23日转到退却终点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进行临战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