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5月30日电 行走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街头,随处可见“我叫武乡、一身红装”的响亮标语;红旗路、英雄路、太行街等颇具红色元素的路牌引人注目;路灯上的音响传来嘹亮的红歌……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宛如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在5月24日到26日举办的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上,海内外游客相聚太行山上,看红色故事、品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武乡的发展新貌。
深挖资源,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
“向老区人民报到!”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楚云飞的扮演者李幼斌、张光北一经亮相,瞬间把人们拉回到剧中那激荡人心的抗战岁月。
“武乡老区是一块充满着光荣历史、红色赤诚、革命情怀的土地。”武乡县县长王书文表示,作为山西重要节庆活动品牌之一,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对于弘扬太行精神,深化文旅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开幕式现场。新华网 发
2024·长治 武乡“在太行山上”全国彩塑大赛暨全国雕塑作品邀请展是本届旅游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展厅里,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吴振松正完善着手中的作品,吸引着游客们驻足观看。第二年参赛的他,对太行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把巍巍太行的意象融入作品,以人物形象呈现战士们不怕牺牲、革命自有后来人的精神。”
彩塑大赛比赛现场。新华网 发(王昕妍 摄)
走过一个轮回的八路军文化旅游节,不仅是革命老区武乡弘扬太行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老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
夜幕降临,宝塔街如意桥广场上坐满了前来听戏的居民,有搬着马扎的、推着轮椅的,还有坐公交从村里来的,共同赶赴这场文化“大集”。
“八音会、秧歌、琴书……很多节目演的都是发生在我们武乡当地的抗战故事。”六十多岁的赵平淑语气里流露出对家乡的自豪感。
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节目,在武乡的街头巷尾与游客相遇,让来自江西的陈向勇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琴音一响,板子一打,民间艺人的方言语汇和曲调配合着,讲出来的红色故事格外生动鲜活。”陈向勇说。
创新传承,助红色旅游出彩出新
革命历史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30余处,4026件(套)馆藏国家级革命文物……在这片镌刻着厚重红色文化印记的热土上,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讲活红色故事?武乡既有思考,也有行动。
武乡夜景。新华网 发
八路军文化园内,一所太行少年军校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国防教育、素质拓展、农事劳作体验等红色研学活动。
“我们穿军装、扛步枪、吃小米饭、干农活,体验了一天八路军的生活,让我感受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四年级的学生马麒说。
据八路军文化园负责人刘卫平介绍,依托红色资源,园区打造集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一体的红色研学体验,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和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让红色历史入脑入心。
实景演艺《太行山上》。新华网 发(王昕妍 摄)
在武乡,红色旅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展陈布置,而是让游客实现了“看景”到“入景”的转变。
太行山间,一轮圆月高挂。在武乡县城东太行龙湖畔,实景剧《太行山上》如期开演。
“观众们行走在一个烽火硝烟的场景中,在可看、可听、可感中品读红色文化、获得情感共鸣。”剧场经理王帅说,“现在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看节目,都会提前做好功课,也会在演出后和主创人员进行交流,希望借此培养孩子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为积极探索“红色+”旅游新业态,武乡以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等景点为依托,推出《反扫荡》《四年》《太行奶娘》等一系列红色演艺作品,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武乡县文旅局副局长牛永峰表示,在《太行山上》对全国学生长期免费开放、团体研学的基础上,武乡还将在文旅+数字、文旅+演艺等方向持续发力,提升红色旅游品质。
业态融合,促革命老区全域发展
一条“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全县主要红色景区连接起来,让游客得以更好地快旅慢游深体验;全县58条城乡公交线路全部免费通行,开通10条旅游专线,实现城景通、景景通,便利游客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