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的黄冈,对全国而言,出现“鄂东四大名医”独特中医药文化现象,是有着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有机资源。在1670余年的鄂东黄冈行政区建城史,涌现出北宋医学家庞安时、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临床医学家万密斋、清末医学家杨际泰那样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然而,鄂东(黄冈)的这些中医药文化产业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与开发,更没有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这一中医药名片,至今还没有发扬光大。相反缺乏相应的全面的系统的保护性传承,恰恰对于其他城市而言,鄂东(黄冈)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面对其他日益崛起的新兴中医药文化产业城市,黄冈要有清醒的认识,深刻的反思,如何更好地抓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全面地整合自己祖宗遗承下来的独特地域人文资源和可利用与开发产业资源,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做大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经济,进而带动整个黄冈绿色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推进革命老区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医药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环保、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产业在提高人文城市形象、引擎地域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其独特作用。有其独特的人文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药文化产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稀有资源,要必须充分发挥好和利用好,只有这样,才无愧于祖先。作为有千余年历史名城的黄冈,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地协调地科学地开发和挖掘中医药人文资源,倾心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对于调整和优化黄冈的产业经济结构、引擎黄冈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经济意义。
一、鄂东黄冈“四大名医”现象与中医药文化产业资源探析
鄂东黄冈四大名医(即北宋医学家庞安时,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临床医学家万密斋、清末医学家杨际泰)人文现象,有着共同地域特点,就是出生在鄂东(黄冈),成长在鄂东(黄冈),成功在鄂东(黄冈)。通过我们对史料考究和调查分析,归纳起来背景因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地理优越,区位独特,为孕育出“鄂东四大名医”提供了奇特的地域环境。鄂东地处南临黄金水道长江,北依天然药库大别山,东北面大别山高峰突出,群山环抱起伏,峻岭连绵不断。据《鄂东四大名医》一书介绍,全域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山峰94座,500米以上的山峰556座,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高达1729米,西南面对奔腾不息的长江,流人境内全程长189公里,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华阳河等六大水系外联长江,内纳大小支流3600余条,自西向东,有感官湖、大源湖、太白湖、武山湖、马口湖及白潭湖等10大湖泊镶嵌 于境内。地势由北问南逐渐倾斜,大致可分为东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西南部平源区3个地貌特征。因此处中纬度、属亚热带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气温暖和,雨量充沛,土、光、气、水等自然条件都极适宜于诸多动植物包括中药材生存、生长、繁殖,故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如蕲春的“四蕲”(龟、艾、蛇、竹)现象,堪称“中药材宝库”,客观地为“鄂东四大名医”成长、成才提供不可多得的社会实践、医药实验的场所和广阔舞台。形成了鲜明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地域效应,被人们称之为我国中医药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
2、尊医从医,崇尚国药,为孕育出“鄂东四大名医”提供了罕见的人文环境。通过查阅史料,在鄂东,出现了一些有识、有志、有术之士,弃儒从医,弃仕从医,同时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鄂东人对中医药情有独钟,并有着历史的渊缘,形成了独特中医药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自唐代以来,鄂东的中医药业应运而生,久负盛名,被国人称为“名医荟萃之地”、“医药文明之乡”。(I)北宋时期,以庞安时为代表的一代名医。出生在蕲水县(现浠水县)的杰出的医学家庞安时,他开创了私人办医院的先河。他著述颇丰,其中唯存《伤寒总病论》是一一部研究《伤寒论》较早的专著,为温病学说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先决条件。苏东坡谪居黄州时,与庞安时交情甚密,据史书记载:对庞安时评价甚高。庞氏门人甚多,譬如张子充、李百全、魏炳、胡道士、屠光远等60多人,遍及鄂东和赣、皖、豫等省份和地区。除此以外,还涌现出蕲春的名医谢与权等。(2)明朝时期,以医药学家李时珍、临床医学家万密斋为代表的一代名医。出生在蕲春的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他从小弃儒从医,历经30年临床实践,书考800多家,集几十年医疗实践,编著了医药学家巨著《本草纲目》等,这部医著问世,推动了我国晚明以来,世界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文学、哲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学科发展,流传欧亚10多个国家,翻译成七国文字,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文化遗产,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留下极其宝贵的医药学科、自然科学财富和文史科学史料。他还从师带徒方式,培养一批中医骨干。据史料记载,其带的学生中,季子李建方、次子李建元,庞宪,有黄州的外孙胡慎庵等人。另一位出生在罗田县的杰出的临床医学家万密斋,尤长于儿科。他极具推崇宋朝代医学家钱乙、庞安时著书多部,其中最为久负盛名力作《万密斋医学全书》,这部医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家传三世治疗几种疾病秘传和自己50多年的医疗实践经验。这部历炼之作,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中医发展水准。因此,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也在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广为畅销。除上述明代的李时珍、万密斋及他们的祖、父辈外,还有名噪一方的医家达40多人,如武穴的胡献探、蔡绍等,蕲春的韩泰、张慕恺等,罗田的张仁趾、肖名芹等。(3)清代末朔,以医学家杨际泰为代表的一代名医。出生在原广济县的医学家杨际泰,医学甚高,尤长于温病,他从医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将父子80年从医临床经验心得体会编写出《医学述要》,长达36卷,对研究、发展中医药作出了贡献,为后世所推崇。当地除杨际泰外,当时有一定影响的医家还有熊浚、胡锡鼎、查启嘉、许世锦、舒尊基、张文基、冯元会、干良椿、张世璜、饶策等。还有黄梅的陈文斌等,蕲春的戴旭斋等,浠水的李子毅等,罗田的徐锈优,麻城的李廷淦,英山的金鸿翔、红安的王崇道,团风、黄州的易时泽、易时范等,皆以医各一方。由此可见,“鄂东四大名医”成长、成才是有着特定的人文环境,是有深厚的社会根基,他们是由古中医药文明与地域文化沉淀的哺育的历史产物和结晶,引发出“一方文化孕育一方人”人文效应。
3、开店活市,办所兴业,为孕育出“鄂东四大名医”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的社会环境。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期,蕲州府(辖区内包括广济县、黄梅县等),成为长江中游北岸一带的中药材贸易集散申心,药店林立,药品齐全,加工炮制讲究。明朝时期,官办中医药机构相继成立,私办医诊所、中药店、民间行医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清代时期,因受家学世传师授沿习的作用与推动下,在鄂东中医药市场尤其中药炮制迸人了大交融、大发展时期。例如在清代时,武穴境内出现了“江西帮”、“南京帮”平分天下,知名大药店有“陈恒泰”、“蒋元泰”、“徐大生”、“李万泰”等;在民国时期,武穴药店更多,药业更为发达。早期,薪春的“刘万顺”、“刘万龙”、“刘万山”等,麻城的“陈永元”等。这些,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医药店业发展水平,也折射和展示出不同时期,中医药业发展水平,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对内资源开发水平,还可揭示出“鄂东四大名医”应时应地而生的社会背景之所在。
二、鄂东黄冈中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历史轨迹与机遇优势透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鄂东地区(现黄冈市)中医药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回顾与探究,体现在显性辉煌时期(即20世纪50到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 —— 90年代)、隐性辉煌时期(2002年后),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这时期显著特点是1956年4月16日国家卫生部就中医药带徒工作,制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带徒50万的中医药专业人员宏大人才计划。黄冈地区各县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十分重视,通过采取集体招收,个人带徒,开办培训班,中医函授班等方式,形成了每个县带徒约100一200人之间、从而达到抢救名老中医医(学)术经验,造就一批高徒:保证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据1989年湖北省卫生厅编辑的《湖北当代中医传》记载,武穴的干峙山、罗田的金仲文、浠水的吴保元,麻城的胡衡甫,红安的夏滋圃,团风的汪海门,黄冈市直的胡树人,黄梅的张行柏等8名名中医。据黄冈市卫生局提供统计资料,当时共培育出2000多名中医药人员。如武穴的吕紫华、王棣香、胡勋良等7人,蕲春的胡胜、李世生等,黄梅的王庆余、卢凯等,英山胡炳炎等,浠水的范自修、叶修文等,罗田的丁文玉、何曾文,黄冈市直王树国、卢长华等,麻城的占茂怡、王光润等,红安的杨世骥、陈兴友等,团风的熊新威、易旺清等:黄州的方原超、陈济明等,培育了黄冈地区中医药一大批新生骨干队伍,形成了后继人才资源,积蓄了大量中医药业人才资本。故称之为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前瞻性战略性意义的工作。二是以开展献书献方的挖掘中医药人文资源为特征,全民参与中医药振兴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新风尚。广大中医药人员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将自己的祖传中医药事业发展,社会文明迸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各县收到中医药人员献书100余本,秘方、验方、单方、土方数万个。通过开展群众性献书献方活动,不仅挖掘了祖国医学遗产,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中医药资料研究、开发,而且活跃了中医药学术,创造了开放的学术交流、合作环境。
第二、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朗显著特点以中草药研究、生产、销售为主,开发利用自然中草药资料。以原厂济县为例,1970年,人民群众自发地开展了“一根针,一把草”中草药运动,在此朔间,原厂济县第一人民医院探索出新医疗法(羊肠线、穴位埋藏、割治疗法等),使中医及中药采纳、研制、临床应用方面,形成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5年,随着毛泽东同志发出“中医药是一个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各地开展了群众性中草药运动。广济县实行了领导与群众结合,中西结合,土洋结合,展开了“三土”(土医、土药、土法)、“四自”(自采、自种、自制、自养)群众中草药运动,创造出不少防病治病的方法与经验,有的纳人科研课题,广济县第一人民医院先后研制出冠脉通、铁骨洁糖浆、阑尾糖浆、鸡头藤注射液、天麻穴位注射液、紫金牛注射液、金鸡液等36个方剂,已被《广济科技》收集成册,其中药品冠脉通(土名“土沉香”学名“山楂”),获省级科技鉴定,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麻城的“野葡萄根外冶骨髓炎”也获省级科技鉴定。由于“中草药”群众运动,半边莲、虎仗、逍遥竹、鱼醒草、金芥麦,肺筋草等20多种草药变成了商品药,迸人药店、医院,成为划时代标志性中药,1978年黄冈地区各地贯彻中央关于党的中医政策,1978年国家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1979年厂济也成立了中医院,设置了中医血栓病专科、肝病专科、中医皮肤科,还开设了西医外科、妇产科、急诊科。厂济县第一人民医院还设立了中医科、针灸科等,同年,广济也相应成立了中医学会分会,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科研、学术交流、师资培训,出版中医药经验汇编,全面提高中医人员素质,活跃了中医药学术,捉进了中医药事业振兴。原广济还创办了李时珍药物研究所,原广济中医院先后研制开发出参脉口服液、茵梓黄注射液、舒经活络饮,大蒜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了自我研发能力。原广济县中药材公司中药材收购组对全县中药材生产指导,技术培训,收购等重大环节,实行全程负责,先后发展了川芎为主的横岗基地,发展黄连为主的太平基地,发展泽泻为主的石佛寺基地,发展黄柏、白术为主的大金基地等等。原广济县中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是省卫生厅、省医药总公司确认的全省四大药中药饮片定点生产供应企业,是黄冈两家中药加工企业之一。其生产出饮片直销武。1992年以后,武穴市相继创办了以生产仙吉饮、壮元补身酒、人参甘精、金银花露、长生茶、霍香正气水、金果饮等为主中药产品的原回春制药厂(后为广济药业济民制药厂);以生产、研究、经营济泰戒毒片为主的广济际泰药业有限公司。原广济际泰药业有限公司还先后研制开发“长寿枕”、“七仙方便面”等中药保健食品和中成药产品,有待于申报专利或上报科技成果,提高产品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第三,21世纪初,这个时期基本特点,中医药资源(有形、无形)实行全方位、组合式开发,中药品将成为国际医药市场主流产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药业将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众所周知,中医药是我国国粹。但是要看到,我国中医药业将面对着中医药生产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及专利保护、市场销售等方面严重挑战,同时又是宏扬中华医药文化,再创中华医药现代文明最好的发展机遇,作为“鄂东四大名医故乡",要清醒地认识到,“鄂东四大名医”品牌独一元二的无形资源。鄂东自古以来,就有崇尚中医药应用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及一大批验方、秘方、单方的无形中医药资源,有看丰富的本土化中医药材自然资源(据1986年全国中医药资源重点品种363种,鄂东地区196种,占全国重点品种总数百分之57·6,)和良好区位地域环境,尤其当今有发展中医药业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今天的鄂东人,以更开放的姿态,以博大的胸怀,以超前的眼光,独具的胆识,宽领域地引进外来有识之士,来鄂东投资、创业,开发中医药资源,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推迸科技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再创新的辉煌。
三、打造中医药产业知名品牌路径建议
为了尽快克服鄂东中医药文化产业短腿,消除与“鄂东四大名医故乡”不对称扭曲滞后现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要打造鄂东中医药文化产业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中医药支柱产业基地,增强中医药产品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大的与“洋中药”抗衡力继而抢占国际植物医药市场制高点,发展成绿色的生态的“中医药文化特色经济”。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加快制定市县两级中医药业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建议黄冈各市县由专家组成专班,对全境内的中医药资源、中医药人员、土壤等要素资源调查摸底,为推进现代化中药农业种植,中药工业(制造)、中药商业(营销)、进行科学布点和科学决策:科学地编制出中医药业发展规划。并纳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还要通过人代会形式,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增强强制性、约束力,与此同时,建议尽快做好《湖北省中医事业发展条例》实施细则及发展中医药优惠政策出台,加快政策、法治、措施到位,为全面加快中医药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提供法制保障。
2、依托"鄂东四大名医"知名品牌,推进区域中医药资源整合与优化。目前,黄冈市各县市医药产业支住产业不突出,尚处在小搞小闹,仍未形成大气候,至今尚没有一家中医药企业上市,拳头优势不明显,各自为政,分散推进,缺乏中医药产业行业竞争力和抗衡力。面对wTO,一些“洋中药”纷纷进驻国内,大有大兵压境之攻势,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尴尬的徘徊的局面,从现在起应对黄冈境内中医药产业结构、资源进行全景式全程式整合与优化,提高整体中医药品牌竞争力,发展鄂东品牌特色中医药经济。一是在中药农业(种植)方面,首先坚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水保、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相结合。抓好中医药开发,除继续做好做大做强英山的桔梗,罗田的九资河、英山的茯苓,蕲春的蕲艾、蕲龟、麻城、红安的细梗、胡桅子,黄州、团风的芦根,武穴的四望葛根,大法寺的黄菊花等文章外,还要大力引进种植珍贵适宜本地土、气候的中药材,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开发,也可采取公司(大药店、大超市、大药业公司)十农户十基地,实行市场化运作,打破行业、地域(国界)、部门所有制界限,进行资源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其开发利用率,确保农户种药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开辟地方新税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中药工业(制造)方面,首先要下力整理、挖掘"鄂东四大名医"中医药人文资料及民间中医药单方、验方、秘方,开发中药药物、中药保健食品、中药保健饮料。建议各地依据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本地资源实际,中医药企业现状,有条件的,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加速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还可组建李时珍等若干个药业集团,按照国际惯例,实行会员制:提高区域中医药资源开发、研制、销售的组织化水平,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尽快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形成品牌效应。三是在中药商业(营销)方面,要组建中医药营销集团,建立连锁中药店,这样既可销售本地中药材,又可销售本地中药企业生产药品,积极创造条件,进入国内大超市,甚至迸入国际医药大城市,提高鄂东中医药产品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还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中医药电子商务,促进营销信息化、现代化。四是在中医药医疗单位方面,面对w TO挑战,对现有黄冈市及各县市中医院,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彻底改变现有中医院缺乏特色、缺乏竞争力、丧失应有活力的局面,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以中医药为主,研究若干个病种药物方剂的特色医院、专科医院。改革现行中医药管理体制和机制,大胆引进中医院“一把手”竞争上岗机制,可司实行公办,民办、外来领办中医院,形成特色鄂东品牌中医院,扩大市场辐射半径,也可采用会员制、网络会员中医院,组建鄂东中医院集团,并进军大中城市,设立分院,形成医院经济。五是在建设“鄂东四大名医”植物(药物)公园方面,要以抢救植物中药材物种,基因库的紧迫感。抓好鄂东若干植物公园建设。为此,笔者建议要把植物公园建设及鄂东名医名药的人文资源开发,纳人旅游经济开发,发展生态农业、中药经济序列,形成独具鄂东中医药文化特色,融植物科普、植物科学、(药物)研究、基因库、旅游园林、农林教育于一体的基地。为此,建议在黄冈市境内,建设成若干个培植大区,地方特色小区,建成若干个配套的温室,引迸植物(药物)品种,发展绿色(药物)经济、生态经济、观光旅游经济。
3、建立健全中医药行业管理协会(如中医药学会)和中介组织。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加强中医药行业自律管理。面对wTO大背景下,对政府该退出来的一块,让位、让仅,还权于行业协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协调(市场)监理、(技术、质量)咨询作用,并加大对行业协会经费投人力度,切实加速培养,引迸反倾销涉外中医药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对外开放、服务水平,:建立起良好的中医药公开、公正贸易币场秩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
4、强化领导责任机制。要把发展中医业纳人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检查、督办、总结、评比制度,实行奖励兑现。对发展中医药业行动不力,措施不到位,实行通报批评;要组建中医药技术经济咨询委员会,聘请市内外国家级的中医药制造、管理、金融、涉外贸易、经济法律等方面专家当顾问。在制订规划、战略、重大建设项目等涉及前瞻性、全局性大课题上,征询专家的意见,防止决策失误;与此同时,对于发展中医药业,做好保证性服务工作,要改革现行政管理体制、审批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要为中医药建设项目,发展中医药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制止“三乱”,规范收费行为,帮助中药制造、营销、研发企事业单位、投资商,解决发展和创业过程中具体困难,从而为外来中医药业投资者、刨业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参考资料
1.《挖掘鄂东中医药文化资源推进黄冈中医药产业发展》 吕永兴(武穴市“十二 五” 规划办公室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2卷第2期2010年4月) 2. 吕永兴:关于发展中医药品牌产业对策探究 北京经济信息网 2015年5月25日 3,《“黄冈学”与黄冈文化现象之管见》吕永兴 黄冈云 2019-10-17 4,吕紫华:一位大别山鄂东“三格”杏林与求索“鄂东医道”吕永兴 中红网 2021年10月22日 5,吕紫华:一位从大别山走来的名满鄂东“三医”杏林 吕永兴 红歌会网 2021-10-19 14:49:24 6. 吕紫华一位解密鄂东"三医"基因密码的悬壶济世人生:吕永兴等 民心网 2021-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