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头条
关于改革中医教育的六点建议(图)
2021-03-05 13:02:55
作者:朱世增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中医药教育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性重要作用,这里就中医教育改革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中医院校学制应适度延长

    当下的中医院校一般是五年制。数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时间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医执业医师远远不够。建议,借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实验成果:5+3,即8年制。其中5年的专职系统理论学习,3年临床跟师过渡,毕业时经考试合格,同时颁发毕业证书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二)中西医学课程学时比例必须调整

    多年前,中医院校中西医课程学时之比为7:3;后来逐渐削弱中医课程、强化西医可证,变而为5:5;再后来每况日下,有的甚至变为3:7。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西医院校里西医课程与中医的课程比却是95:5,甚至更低。其结果,有人说,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一个本科毕业证,两个中专生水平;西医不通,中医不精。”没有学时保证,就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建议:调整中医院校的中西医教学时间比例,两者之比应以7:3为宜。

    (三)教学内容要突出中医经典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也有部分中医教材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当作四大经典。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专家重新编选中医经典教材,通过足量学时的教学,使中医院校学生夯实中医经典基础。

    (四)必须强化医古文基础

    《医古文》作为必修课,至少应在120学时;《医学史》必修,可在30学时。《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每门课,应为200-300学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数量在一定条件下就是质量,没有一定学时的学习,学生的学业水平质量就无法保证。

    (五)借鉴历代中医教学经验倡导背经典、背经方

    历代中医名家大都强调背经典。过去跟师学中医,先打基础,背《汤头歌诀四百首》,再背《药性赋》等,然后背《伤寒论》《金匮要略》。行医实践中,凡名医没有一个不是背过经典和经方的。清代医学家陈修园授徒,让学生从《医学三字经》开背,继而背经典,做的就是打基础的功夫。古代名医的经验值得中医院校在教学中借鉴。

    (六)在中医院校之外创办“高徒班”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第十二款“优化人才成长途径”中提出的“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经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师承教育继承人,符合条件者可按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的文件精神,继承中医人才培养以师带徒的师承模式,建立高师带徒班,定能收“名师出高徒”之效,加快高级中医人才的培养步伐。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关于在中医院校建立中医疫病防治学科的建议(图)
·下一篇:四川中医再出征,3天拿下德尔塔!为全国带来经验和信心!
·群众的需求与呼唤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一(
·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防疫方服务好有保障——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二
·北京周氏时珍堂的防疫方确实好——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三(组图)
·​周总理与几位名老中医的感人故事(图)
·国医:张先忠(组图)
·神农架的绿色宝库为解除民间寒湿疫献出“四大宝”——炎帝仙草露酒、富锶矿泉水、千年
·为什么狗有时候通人性?
·震撼!中医文化即将拯救全人类!(组图)
·朝鲜副总理函谢本会荣誉主席金日光教授爱心传授中国战疫经验(组图)
·仲景国医学校:大医之风 大爱情怀(组图)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