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头条
纪录片《红色医生》首播仪式在黄花塘新四军文化园举行(组图)
2021-12-13 10:38:22
来源:盱眙发布
作者:丁文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2月10日下午,纪录片《红色医生》首播仪式在淮安盱眙黄花塘新四军文化园举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党委副书记、《北京文化创意》杂志创始主编、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陈秋淮,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北京淮安企业商会支部书记陈太栋,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淮安企业商会副秘书长吴志伟,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乔春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范学恕,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王斌以及媒体(影视界)代表,纪录片主创团队过向宏、颜洁等代表和联合摄制团队代表等参加活动。

    一支不能忘却的队伍!

    我们缅怀先烈,不能忘记这样一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医疗队伍。

    首映仪式开始前,黄花塘中心小学的“铁军娃”带来了感人至深的《白菜谣》合唱及情景剧,台下的观众被刘鹏坚持不懈追求革命的精神深深打动。随后,“铁军娃”与老战士丁位西合唱了新四军军歌。

    《红色医生》纪录片是首部反映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新四军卫生工作的纪录片。影片用镜头记录在抗战时期,为部队的发展壮大起着“生命线”保障作用的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相关内容,旨在挖掘人民军队在战时战地医疗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全面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铁军”和“红医”精神。

    传承弘扬红色精神

    我们走出了一条红色富民路!

    近年来,盱眙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红色精神传承弘扬,深入挖掘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红色富民的盱眙路径。

    12月10日,大家共同参加《红色医生》纪录片首播仪式,就是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盱眙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全力以赴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展现老区新形象,塑造红色新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仪式前,参加活动的人员参观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和文化园)

    我们都是铁的新四军!

    活动中,两位新四军老卫生战士和纪录片总策划接受了现场采访。

    《红色医生》纪录片总策划、总制片人过向宏:抗战期间,新四军的卫生工作故事十分精彩,也非常感人。全国卫生系统有1000多万名医务工作者,但是缺少了一个以红色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希望通过《红色医生》纪录片的拍摄和播放,扩大黄花塘新四军文化园的影响力,并带动医疗、康养、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实现富民强县。

    新四军四师后方医院医务员丁位西:黄花塘是我的军部!黄花塘变化真大!今天,走进黄花塘新四军文化园很开心,这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四军卫生老兵齐淮生:我1944年在黄花塘参加淮南新医进修班,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我们没人怕苦。今天,我最想说,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丁位西老人现场赠送了精心准备的书法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弘扬铁军红医精神,救死扶伤。

    齐淮生老人将《药物摘要》印影本送给现场医务人员,这是他17岁在黄花塘参加淮安新医进修班时看的书。

    观看《红色医生》央视首播后,新四军后代、抗疫队员、退役军人、乡镇干部、医护人员、铁军娃等进行了座谈讨论。

    看了纪录片的首播

    再让我们重点了解一下

    首播仪式的举办地

    黄花塘新四军文化园

    黄花塘镇新四军文化园是全国首家省级卫生健康系统红色教育基地,为铁军干部学院融合建设项目重要组成部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慕盛学谈中医药在非典时期的作用(组图)
·下一篇:无
·慕盛学谈中医药在非典时期的作用(组图)
·真正的治病,从内心解脱开始……
·处处留心皆中药(组图)
·粟说 | 小米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组图)
·为居民健康把脉——北京海淀区玉海园社区举办义诊活动(组图)
·中国养生文化的教化功能及其当代价值
·国务院发布通知!养老要有大动作!
·中国大健康万里行誓师大会今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组图)
·小雪节气灸 | 温阳强肾,增强免疫,一冬健康(组图)
·《论第三次人类产业革命中的“精准中医药健康服务”》之四:中医发展问题的根本和破解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