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婴幼看护
懂得婴幼儿期的哭泣的内涵,才是合格的养育者
2019-03-14 15:13:59
来源:生活节节高
作者:生活节节高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问题案例:让孩子一声不哭对不对

    我的同事余老师最近刚做了妈妈,本来初为人母的她是充满了幸福的,而且多年的心理学研究经验,使她满怀信心地想要把育儿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前来帮她带孩子的婆婆却跟自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分歧:究竟应不应该让孩子哭呢?

    本来新生儿哭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婆婆却坚持认为孩子哭泣不好,会哭坏嗓子和身体,哪怕是一声也不行。所以,只要孩子哭声一起,婆婆马上跑过来抱着,变着法儿地哄。结果导致现在6个月的婴儿晚上必须大人抱着睡觉,因为只要一放在床上,他就会哭个不停,而婆婆马上会勒令余老师抱起他来。

    其实不只是余老师一个人遇到了这种问题,很多父母、祖父母在看护婴幼儿期的孩子时,都会遇到关于哭泣的难题:孩子哭是有需求,你是要满足他还是漠视他?该如何满足他?已经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他为什么有时还会变本加厉地哭泣?一个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一个看似最小的事情,却是祖父母看护照顾孩子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分享案例:做个听懂哭声的好奶奶

    三岁的昭昭是个特别爱哭的孩子,并且常用哭闹来实现索取东西的愿望。一开始,昭昭的奶奶没有发现他的这些小心眼儿,一听到孩子哭了马上就跑过来嘘寒问暖,并且要什么给什么。一段时间后,昭昭的奶奶才发现,原来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渴了饿了,而是用哭声来吓唬大人。后来,奶奶学会了分辨昭昭的不同哭声:如果他是不小心摔倒了,磕疼了才哭的,奶奶就会马上查看伤处的严重程度,还会鼓励昭昭要勇敢;如果他是因为摔坏了东西,怕大人责骂而哭,那么奶奶会视情况批评一下,并且教会昭昭下次如何小心;如果他是因为想要实现自己的无理要求而哭,那么奶奶会选择忽视昭昭的哭声,并且告诉他,光靠哭来索要东西是不行的,他可以帮助奶奶做点事情,然后奶奶就会奖励他好东西。如此一来,昭昭爱哭的毛病很快就纠正过来了。

    理论:分清正性哭泣和不当哭泣

    哭泣是人类的本能,是婴幼儿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同时,哭泣也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情绪表达,体现着婴幼儿的需求。对于祖父母来说,我们需要分辨哪些需求是正当的,哪些需求是不正当的,这也是用来区分正性哭泣和不当哭泣的准则。而对于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哭泣,祖父母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接纳和处理正性哭泣,漠视和弱化不当哭泣。

    正性哭泣:孩子有负性情绪需要宣泄,或者他的基本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哭泣行为。一般常遇到的正性哭泣的情境如下:

    ●婴儿饿了或渴了;
    ●婴儿有了排泄物,而养育者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
    ●婴儿身体有异样,比如疼痛、痒等,需要养育者处理;
    ●婴儿感到孤单,需要养育者抚慰;
    ●婴儿想要入睡或者刚刚睡醒时;
    ●幼儿摔倒了,感到疼痛;
    ●幼儿受了委屈,有情绪需要宣泄;
    ●幼儿受外界环境影响,比如亲人要出远门;
    ●幼儿的某些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他又不会表达;
    ●幼儿对某些自然事物的恐惧引发的哭泣,比如有的孩子见到小狗就会被吓哭。

    不当哭泣:孩子为了得到某样东西或者达到某个既定目的而产生的哭泣行为,这是他的一种交际手段,而非自然需要。一般常遇到的不当哭泣的情境如下:

    ●婴儿不愿意形成正常的作息习惯;
    ●幼儿想要获得被禁止或满足之外的食物,如巧克力、雪糕等;
    ●幼儿想要达成某个既定目的,如不上幼儿园等。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婴儿期的哭泣大多是正性的,需要养育者给予关注和抚慰,因为此时婴儿需要建立紧密的亲子依恋,体验更好的安全感。正性哭泣被漠视,往往导致这些感受受挫,对其心理发育非常不利。在这个阶段,如果你不能及时关注和处理孩子的正性哭泣,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那么,孩子的哭泣次数会越来越多。

    另外,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当哭泣逐渐出现,这时与正性哭泣恰恰相反,如果你过多地关注了孩子的不当哭泣,他哭泣的次数会越来越多,强度越来越大,孩子变得越来越难管。

    所以说,正确地甄别孩子的哭泣是正性的还是不当的,并且分类处理,才能让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延伸:祖母处理孩子哭泣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祖母认为,哭泣会伤害孩子的嗓子和肺部,让他的身体素质变差。甚至还有老人认为,孩子长大后眼睛出现问题也是小时候哭泣过多造成的。

    正解一:哭泣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而且是婴幼儿最重要的本能之一,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只要不是过长时间的哭泣,都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器官造成伤害。事实上,对于处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哭泣反而对身心有利:第一,哭泣能够锻炼孩子的肺活量;第二,哭泣是婴幼儿与外界的互动方式,就像成人间的对话一样,孩子通过哭泣和微笑跟成人沟通。

    误区二:婴幼儿没有大人的烦恼情绪,所以他们的哭泣不带有感情色彩,一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正解二:心理研究已经证明,婴幼儿期的孩子一样有丰富的情感反应,哭泣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如果祖父母想尽办法不让孩子哭泣,那么相当于剥夺了他们正常宣泄情绪的权利,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3~8岁间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就我接手的心理咨询个案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个月大。所以,不要轻视了哭泣对于婴幼儿的宣泄作用。

    误区三:如果孩子哭是为了要某样东西,那么,你满足了他,他就不会再哭了。

    正解三:很多祖父母最初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也无一例外地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孩子甚至比之前哭泣的次数更多,强度更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很容易解释这种现象:孩子哭是为了要东西,而他哭第一声你就把东西给了他,对他就是一种强化。他会认为,只要哭就能得到东西。于是,他以后再有需求,连语言表达都省了,直接哭就可以。所以,如果孩子一哭,你马上满足他的需要,你会发现,他哭泣的次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宝妈看护小宝宝时,可要小心别踩“雷区”,正确护理很重要(组图)
·下一篇:看护宝宝须留心9大“角落”
·优生优育|婴幼儿教育之婴幼儿看护的常见问题
·婴幼儿肠炎的治疗和家庭护理原来可以这么做
·看护宝宝须留心9大“角落”
为老年服务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老年服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为老年服务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为老年服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