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中国传统道德观新的时代内涵。中国传统道德观强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注重修身,倡导内外兼修、兼爱尚贤,主张严守戒律。新时代,这些中国传统道德观对建构良性人伦秩序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修炼好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忠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树立政德,强调以文化、文明明大德、树政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领导干部要注重“与人为善”“德行天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构新时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良性秩序。
赋予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新的时代内涵。注重家庭伦理,建设文明家庭,弘扬良好家风,尊老爱幼,亲仁善邻;倡导勤劳致富,尊重劳动,把劳动光荣理念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工作恪尽职守,把职业当事业;坚守诚信,建设诚信社会,强调互助友爱;遵纪守法,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赋予“优秀因子”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方面新的时代内涵。在“激活”中激发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打开文化创新发展新空间;在“激活”中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激活”中展示中华文明鲜明标识与气象,提升新时代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作者:韩庆祥,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