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节,习俗又被拿来消费,各种粽子送来送去,人情世故而已,免俗者不多。这是世俗的一面。属于文化层次的,应该是南方还有赛龙舟的传统。不论世俗还是文化,传说都是与纪念屈原有关的。
我上学时课文里有一篇“渔父”,老师说这是屈原写的。文字不多,录于此,重温: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文字精炼,道理深刻,表述浅显,很快我就背下了全文。也因此记住了屈原高洁于世的风骨!此后再没读过此文。
女儿上大学后,偶然翻书,又读到这篇文章,意外地有了新的收获。一是此篇归在楚辞里,所以作者应该是屈原,但近代茅盾,郭沫若等认为不是屈原原作,而是弟子宋玉的手笔。从文体来看这是一篇对话体记录文字,与歌赋有别。题目为“渔父”,渔父随遇而安,屈原洁身自好,此文更像是宋玉的口气。我倾向茅公郭老的判断。作者既然无定论,有的版本干脆标出作者:先秦佚名。
二是晋人郭象直接点出渔父就是范蠡。当时我觉得很是突兀,怎么扯出范蠡大夫来?我只知道范蠡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携西施泛舟太湖,不知所终。今天无锡还有蠡园,蠡湖,都与范蠡有关。
中国古典典籍註家蜂起,註本代有,钩沉索隐,迭床架屋,不厌繁琐,往往不是“我註六经”,而是“六经注我”!
端 午
年年端午怀屈子, 屈子空留千古名。 芳草如今何处觅, 离骚天问付长风。
六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