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育英学校有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值得每一位校友引以为荣。
它的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由中央办公厅主办。1948年11月21日在河北省平山县下东峪村成立,恰是七届二中全会筹备之时。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是它的校董会主任,名誉校长。1949年跟随党中央迁入北京,与中央书记处比邻为居。1952年“六一”儿童节前,毛泽东主席为它题词“好好学习,好好学习”。1953年新校舍落成后,朱德总司令为学校题词:“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文革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它题写新的校名“北京育英学校”。学生中既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后代,也有普通工作人员的子女。它的每一步成长,无时不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无时不得到新中国缔造者们的亲切关怀,无处不体现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其规格之高,编制序列之超常,与中共领导核心之亲近,在全国数万所中小学中,无出其右者。把它誉为“新中国第一小学”可以说实至名归。但是育英的学生们自幼就认为自己是“公家的孩子”,是劳动人民的后代。现在学习本领,是为了将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毕业以后走向社会,永远是一个普通劳动者。
1954年12月24日,刘少奇主席把两个孩子的班主任和校长请到中南海,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教育质量的好坏,现在固然可以看出一些。但真正要看出来,还在10年、15年以后。也就是要看你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到社会上的表现如何。如果表现好,群众拥护欢迎,那就是你们的教育质量好。你们要经常注意,不要叫人家10年、20年以后来清算你们的教育思想。”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曾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和励志警句。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60多年过去,文革前最后一批毕业生也已退休。到了该“回首往事的时候”了。
每个人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有哪些得与失,有哪些感悟,有哪些精神遗产留给后人。
我相信,绝大多数育英的学生长大成人后,没有辜负老师和校长的谆谆教导,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各自的业绩。不以职位高低论贡献,不以成败论英雄。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悔恨,因为我们没有虚度年华。我们也不羞耻,因为我们没有碌碌无为。
中直育英校友会每年都举办一次春节团拜会,已成惯例。2月8日,在万寿路汇贤府举办了2017年度的盛会,400余位校友出席。每人交100元,老同学们欢聚一堂,畅叙友情。见到大家精神矍铄,意气风发,我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曾怀少年志,誓言换新天。 甲子白驹过,无愧话当年。
我想说的是,我们曾经有过豪言壮语,也曾经有过战天斗地。曾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但是“俱往矣”。人生如白驹过隙,不论多么辉煌与苦涩都已成过眼云烟。
过去了就都过去,不再留恋。要紧的是立足未来。我们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并不意味生命的终结,只不过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前半生没有虚度年华,后半生也不应该碌碌无为。
我赞成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我更赞成另一句话:老当益壮,老有所为。
于是我写下“继往开来”。既勉励同学,又鞭策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