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村:一九四五年生于江苏淮南军区医院。就读于北京育英学校、北京三十五中学、国派留学。在河南省外事办公室、中国地质科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工作。
代序 对酒当歌
金戈铁马伴摇篮, 甘露阳光度少年。 黄河九曲青春路, 苍松迎雪立南山。 同学鹤发今相聚, 几度春秋转瞬间。 风风雨雨杯中酒, 坎坎坷坷尽笑谈。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北京育英学校渡过的。二〇一二年冬雪日,北京育英学校何明同学在京举办七十寿宴,并纪念其父凯丰同志,邀请育英同学及好友大聚会。有感而作。
我们跟随着父母从连天战火和宝塔山下走来,我们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校园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我们立志为国为民而奋斗。我们当过兵,下过乡,进过工厂,经历过无数风雨和坎坷,我们依然笑对人生。回首七十年,真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几度春光,几度秋色。看罢天翻地覆,却阅不尽人间春色。
为北京育英学校(中直育英小学)校史《红色家园》封底作尾题
这是一所党中央直属小学 学校里的孩子们从延安走来 毛泽东同志嘱咐他们“好好学习” 孩子们的父辈来自五湖四海 是共和国的创建者 他们一生的准则是“为人民服务” 校园里洒满阳光 如同是一个团结朴素的大家庭 孩子们为实现伟大理想而“时刻准备着”
2008 年11 月是原中直育英学校(今北京育英学校)建校六十周年。我作为《红色家园》校史纪念册的执行编委,组织编辑、设计、出版工作,奉献给母校一份礼物。
少年行
河山笑诵百花赋 似奔腾流水少年情 诗难述
雷电·一九五五年
天空中乌云翻滚, 闪电穿过云层, 射向大地草原。 那是宙斯的战车 正在跑过, 宙斯一手握着雷霆, 一手握着闪电。 在漫漫的原野上, 有两个少年, 勇敢向前, 他们对着天空, 大声呐喊!
我曾在沈阳东北育才小学读四年级,这是辽宁省直机关和沈阳军区的干部子弟寄宿制学校。新华书店常到学校售书,我买了一本《希腊神话》。我爸说:希腊神话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话了,我看后感受到了它的威力。一天晚自习结束了,我和同学王培完成作业后,教室外已空无一人,这时天空乌云翻滚,雷鸣中落下雨点,一种完成了功课的愉快油然而生,我站在空旷的操场上,对着天空大声朗诵起这首诗。王培说,听起来叫人震动,我似乎也感到了希腊宙斯诸神的力量。(时年十岁)
清平乐·夏日 一九六一年七月
谁来争早? 柳暗花间鸟。 足踏霞光年正少, 学书学剑甚好。
读书歌赋幽幽, 刀光剑影嗖嗖, 怀志为民为国, 休说古有风流。
北京育英学校毕业,暑假晨练而作。(时年十六岁)

一九五九年学生证照片
夏雨 一九六二年八月
云边闪妆镜, 天公墨池倾。 有愁何以去? 金蛇舞雷霆。 长风鲲鹏翼, 吹绝路不平。 银河化飞瀑, 灌耳落珠声。 白珠门前锁, 当行只管行。
在北京三十五中读书。午后上学前天降暴雨而作。(时年十七岁)

一九六二年冬在北京什刹海速滑班训练场上
满江红·卢沟桥 一九六二年八月
晓月卢沟,寻龙笔,闲来访古。 宛城下,沙横故道,青堤断目。 应忆当年枪响处, 石桥一架烽烟促。 唤群狮,长啸向长刀, 敌倭路。
洗兵马,水如注, 锁无定,官厅库。 看沧桑巨变汗青留著。 慷慨悲歌今有唱, 河山笑诵百花赋。 似奔腾流水少年情, 诗难述!
郭沫若先生于一九五八年作“百花齐放”诗,育英学校同学王勤曾借我阅读。在北京三十五中学参加北京少年宫航模组,暑假住卢沟桥放飞,与同学偷空到卢沟桥一游,相约不可无诗,当日即赋。(时年十七岁)
南乡子·钟楼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
今岁也峥嵘, 笔墨激扬舞巨龙。 无奈回头春已尽, 匆匆, 烈烈朔风震古钟。
不应逆流声, 百炼真火铸紫铜。 必有一鸣惊四海, 轰轰, 犹看东风压西风。 中共对苏共进行反修批判。在上学路 上听到广播,有感。 (时年十七岁)
忆江南·枫 一九六二年深秋
西风老, 凝赤碧空摇。 泣血难留春绿意, 一枝冻火傲霜娇。 冰已舔秋毫。 深秋霜冻,上学路上有感。 (时年十七岁)

一九六二年春日在玉渊潭
采桑子·故都风雪 一九六二年冬
玉龙搅碎擎天柱, 断羽晶花, 断羽晶花, 似见飞天舞素纱。
赤衣冰冠望松翠, 今古英侠, 今古英侠, 毕竟城头属一家。
上学路上看到风雪迷漫北京旧城墙,有感。(时年十七岁)

一九六二年和育英同学合影
别振春 一九六二年三月
门声惊沉月, 相辞桃花节。 同学北国去, 男儿有碧血。
北京育英学校同学吴振春因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去东北,清晨来我家辞行。(时年十七岁)
西风过 一九六二年冬日
朔风欲平西, 一扫断枝急。 碧空横老城, 浅水逝朝夕。
上学路上看北京老城及护城河,有感。(时年十七岁)
调笑令·画十三妹绣像赠安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何往?何往? 千里剑志弦上。 江湖虽露锋芒, 烈士应赴陲疆。 路远,路远, 匹马关河自献。
过年到安民家,畅谈毕业后志向。想起上小学时曾戏称安民为“安公子”,故画十三妹绣像赠。(时年十七岁)

一九六七年和育英同学春游北海公园
清平乐·春游香山 一九六三年
春潮澎湃, 飞度雄关塞。 吹起茫茫云似海, 欲没京西龙脉。
试问晴雪曾收? 松涛脚下成楼。 应壮同窗笑语, 鬼愁首上无愁。
西山晴雪是北京八景之一。学校春游登上香山鬼见愁,诗友祁兆隆同学说:鬼见了愁,我们没愁。(时年十八岁)

一九六四年和三十五中同学春游八达岭长城
念奴娇·行军 一九六三年八月
群星归处,天风水, 岛上行军景物。 紧锁齐辽,横长岛, 北海铜墙铁壁。 三山腾浪,树茂径斜, 断崖石翻雪。 山娇海阔,远迎今日豪杰。
我们肩上大枪,一驱五十里, 意气风发。 头上北山云裹苍, 足下堤长涛灭。 筑堤血汗,更催枪炮振, 精诚奋发。 送回烈日,心如潮涌白月。
暑假参加北京青年野营团赴山东长岛,军训长途行军,参观地下工事。步苏轼《大江东去》韵。(时年十八岁)

一九六三年八月长岛野营合影留念
念奴娇·南大荒 一九六四年五月
东风来也!涤荡处, 唤起蓬勃新物。 永定河清,春燕舞, 西山层层如壁。 红雨泛潮,拖拉机过, 片片梨花飞雪。 江山谁画,应推今日豪杰。
源中一片歌声,陶公千载梦? 青春奋发。 少年记否?红花下, 白骨旧仇难灭。 天下绿尽,环球赤遍, 愿献青青发。 征途尚远,敢披风尘雪月。
在北京南大荒桃园劳动,听忆苦报告,与同学登山远眺。步苏轼《大江东去》韵。(时年十九岁)

一九六四年和王贵臣同学春游八达岭长城
自戒
一九六七年十月 休将壮志问狂涛, 要把精魂铸钢刀, 胡马但摧昆仑草, 闹侠西北射狼腰。
文革有感,作藏头诗。(时年二十二岁)

一九六五年在朝鲜平壤金日成大学留学期间与同学合影
浪淘沙·红旗动 一九六八年四月
倾杯笑东风, 同志相逢, 从军归日又将征。 热血少年说天下, 无限豪情!
赞万马奔腾, 动地雷声, 狂飙大浪洗心灵。 遍地红旗春如海, 绝世航程。
文革中北京育英学校同学郝延生、史延忠从部队复员回京,约程延、尹明、吴振春聚会有感。(时年二十三岁)
诉衷情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 最怕斗志空消闲, 踌躇问春颜。 锦书何日方托? 碧血暖人间。
莫成怨, 错相怜, 忆当年! 千杯饮尽, 雨雪冰霜, 马纵天山。
文革逍遥,同学皆觅女友,我虑苦未尽,志未酬,无以为家。一九六八年

秋,在月坛南街大院中
难斟小盏问中原 只道名茶饮尽苦方甜
虞美人·西湖 一九七三年四月
山光水色春无旧, 城旧依然秀。 难寻猛士裂征衣, 只道孤山柳色雨时奇。
游人笑处休歌舞, 争踏禅林路。 难斟小盏问中原, 只道名茶饮尽苦方甜。
一九七三年四月文革未已,与河南漯河文友赴江南观摩,游西湖,欲谒岳坟,闭园。至灵隐寺品龙井,太息良久,作此记之。(时年二十八岁)
西湖妙联:在孤山曾见“西湖天下景”一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此联用行、楷两体隔字书丹,特意提示其读法:水处明,山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不失为“西湖天下景”的写照。不知者解为叠字联。
临江仙·南京长江大桥 一九七三年四月
足踏长虹由人醉, 茫茫急雪横飞, 春潮滚滚满怀吹。 盘龙东逝去, 踞虎正添威。
不见故园不知美, 游子何日说归, 归时飞雪似新梅。 书生多感慨, 俯看浪涛推。
南京早春,风雪弥漫。与朋友步游长江大桥至桥中。
母亲是新四军,原籍江苏,我亦出生于此地,但从未曾寻访过。(时年二十八岁)

一九六七年朝鲜留学归来
一九八一年九月,随黄河水利委员会考察黄河历史灾害。赋诗词四首。
武陵春·六郎寨
铁壁雄关今已绿, 依旧触黄龙。 龙吼怒发鏖战声, 艄舵险滩行。
人说六郎曾饮马, 虎视入边兵。 宝剑横天锈未生, 还可请长缨。
六郎寨雄峙黄河之滨,南望洛阳,绝壁百丈。相传北宋名将杨六郎戍边,曾在此安营扎寨,挥剑断石成饮马槽。(时年三十六岁)
清平乐·山间行
白云生处, 少见人家户。 牧女斜依芳草路, 似望疏林静谷。
打石忽唤阿哥, 惊飞一对山鸽。 唤起九峰响应, 鸽飞比翼双合。

一九八一年与妻在黄河之滨
菩萨蛮·三门峡战国车马坑
虢国太子金车马, 飞蹄走爪雷霆乍。 竞逐已沉沙, 大河天际斜。
沧桑曾见否? 九曲不回首。 秋雨自萧萧, 东篱正满梢。
此诗曾发表于《中国文物报》。(时年三十六岁)

一九七八年在河南省外事办公室门前
破阵子·三门峡
忆昔三门旧梦, 动人惊鬼怒神。 舞甲翻鳞吞日月, 两岸子孙壮此魂。 禹王擂鼓频。
百万英雄试手, 降龙巨锁飞沉。 岁月如川东逝去, 还忆当年决策人。 鲤鱼怎跳门?
一九五八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三门峡水库时,曾风趣问道:“鲤鱼还能跳过龙门吗?”
洞仙歌·少林寺 一九七八年五月
烟波浩淼, 踏轻芦飘渡。 少室山林洞留住。 忆天竺,面壁应是法无, 偏瞠目,宝刹名留禅祖。
碎瓦断栏杆,白果参天, 天下英雄进香处。 旧院勇僧人,武贯东都。 只可叹,恨遗焦土。 残垣下,东风又催花, 门前客,争说九年甘苦。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二年在河南省外事办公室工作,负责全省旅游规划。在中州一渡八年矣。曾为少林寺开放修复奔波,并协助香港新联影业完成《少林寺》电影拍摄。(时年三十三岁)
忆秦娥·洛阳牡丹 一九八一年
天梭住, 人间锦绣难织入。 难织入, 春风艳色, 倾城争逐。
朱门贵戚思求富, 寒客对酒偏相慕。 偏相慕, 谁真国色? 洛阳香处。

一九七九年夏日在河南郑州紫荆山
洛阳龙门石窟有感
一九八二年四月 石阙百丈铁钎折, 恒愿图墙字字金。 珠光佩鸣香烟里, 慈颜不解圣君心。 伊水北逝年年柳, 风剥雨蚀几处存。 阶下叫卖洛阳女, 焉知不是旧王孙!
赠洛阳书法家李进学 一九八二年四月
洛阳老纸墨新浓, 嵩岳刊石少年名。 交结五都书斋里, 犹立太学门前生。
家书
少年爱赋风雨声 谁知风雨亦有情
别家 一九七五年六月
少年爱赋风雨声, 谁知风雨亦有情。 别妻离女心头泪, 默默无语满天横。
家在北京、工作在河南,两地分居。女儿佳佳满月,离别时小雨淅沥,有感。

一九七六年春节,和女儿田佳在北京家中
如梦令·中秋夜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三日
我借漫天鹊羽, 遮住桂宫青玉! 梦断怨姮娥, 总叫相逢惊去。 惊去,惊去, 哪夜桥头重续。
中秋夜住巩县,梦家人,被月光惊醒。
柳枝·两地有感 一九八一年秋九月
宫墙柳, 只杯酒, 何日东风遣恶休, 踏桥头。 泪珠收, 铸心愁, 浸满一江载满舟, 向东流。
十六字令·中秋 一九八四年九月九日
圆! 桂树罗裙对玉蟾。 离别恨, 何必遣人间。

一九八二年与女儿田佳
诉衷情 沧州 一九八二年七月
人说壮志老沧州, 看剑泪空流。 忍将万语丢去, 松下醉霜秋。
曾知否, 路难求, 自寻愁。 要谁识汝? 心有神州, 何必封侯!
一九八二年,从河南郑州调回北京工作。随地质专家考察过沧州,记起宋代辛弃疾的名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追思一代爱国志士而作。(时年三十七岁)
有感记事
有谁真起挥长剑 敢斩黄龙壮河山
秋日有感 一九八一年
问君春时岂可留? 秋霜不惜少年头。 岱岳千寻不厌土, 黄河百曲赴东流。
北京鸟市有感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曾绕山林饥寒唱, 今在樊笼厌新黄。 引颈不为媚主人, 只作旧日自由腔。
庭院牡丹 二〇一四年五月
春催洛阳红, 雍容现华贵。 杨妃未举杯, 花气袭人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