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刘建勋原名刘树帜,字建勋,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人,生于1912年8月,卒于1976年10月。父亲18岁从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在校三年成绩优秀,一年第二名,两年第一名。他多才多艺,对于民族乐器吹拉弹打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参加革命前在乡村完小当教师。
1937年10月日寇侵占曲阳县城后,父亲进入山区,参加了八路军开辟新区工作队,开始革命工作。曲阳县抗日政府成立后,我的伯父刘成坤(字培基,1924年入党)任县政府科长,父亲是科里的工作人员。他先在曲阳县太庙组建的对刚参加抗日的工作人员及干部的培训班授课,后又到西部山区开辟新根据地,建立乡村抗日政权,组建民兵队伍,组建游击队伍等。
1940年,父亲调到第三军分区地委工作(即专区政府,下辖阜平、曲阳、唐县、完县及定县铁路以西地区),参与唐县深山区各区、乡抗日政府的整顿与重建。1941年至1942年,调到晋察冀边区直属某战地中学任教务主任,该校主要任务是提高年轻战士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政治水平,也学习游击战战术,反扫荡时任学员大队总指挥。该校两年结业后,回到专区政府。1943年底或1944年初,到完县县政府短期代职,1944年底或1945年初,调到晋察冀边区政府教育处工作。
1948年初,陈君平校长离开光明小学后,父亲到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任第二任校长。他是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多才多艺,不仅能上课,还会拉胡琴,课余时间,还常同师生们一起打篮球,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他经常在饭后之余用胡琴、手风琴弹奏各种曲调,每到此时,悠扬的音乐声便打破山村的寂静,回荡在小山村的上空。
1948年6月,光明小学到河北省井陉县孙庄与延安保小、行知学校合并之后,父亲调离。1948年8月以后,父亲参与筹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校(简称中直育英小学),1948年11月,在距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十华里的河北省平山县下东峪村,育英小学正式成立,父亲任第一任校长。他为育英小学的校歌写词谱曲,并教师生们唱,这首校歌一直传唱至今。
1949年4月,父亲率领育英小学全体师生进入北京,迁至北京西郊万寿路。1951年,中央办公厅对学校进行了改组,杨尚昆任校董会主任、名誉校长,父亲任校董会委员,调原延安保小的韩作黎老师任校长。后来父亲调到教育部机关,在民族教育司工作。
1956年,父亲在开会时突发脑溢血,昏迷3个月,虽经及时抢救,幸得保命,但卧床3年,终至半身不遂,依靠拐杖和他人扶助方能行动。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父亲受到惊吓,生活不安定,引发肝水肿,身体每况愈下,于当年10月14日病逝,享年64岁。
关于父亲的入党时间我一直不清楚,但有几件事可佐证,父亲入党时间是较早的:
1、我伯父的长子参加革命较早,前几年他曾回忆说,我父亲是在日寇火烧曲阳县城之前入党的。日寇火烧曲阳县城是1938年麦收前夕。可惜已无法求证了。 2、父亲曾自己说过他参加了1942年我党整风运动。 3、父亲是原教育部长刘皑风的入党介绍人,刘部长是1946年7月入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