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播报
找到《育英校歌》历史的故事
2014-09-11 13:58:23
作者:陈华(陈小娃)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中直育英学校1948年在西柏坡建校,校歌到今年已经传唱了66年了。我曾于1958年—1964年在校学习,是学校的第12届毕业生。育英校歌《小小叶儿哗啦啦》在集体活动中经常唱,琅琅上口。

    近几年退休后,常参加育英校友会的活动,每次活动中校歌也是必唱的节目,早已成为传统。就像每一位育英的校友一样,唱起校歌来,就有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让你激动,让你回想,让你回到美好的童年……

    我和所有育英校友们一样,直到退休后回校参加校庆纪念活动,才看到育英学校的校史资料中,有校歌的词曲作者:词作者刘建勋,曲作者:民歌。每每在与同学们一起唱完校歌之后,我也从未曾想过,对它的历史背景有何探究。

    一、校歌的源头成了个“谜”

    退休后,因为我父亲已90多岁高龄,为了帮助他研究报史,参加了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①,义务帮助抗战老同志们做些工作。2010年元旦,我参加报史研究会组织的一次“重走红色游击办报路”活动,在去往平山县滚龙沟的路上,雪天路滑我们的大轿车出了点事故,无法赶到滚龙沟了,晚上只好住在了西柏坡。

    晚饭时,忽然听到同桌的沙飞②女儿王笑利和杨沫③儿子马青柯在哼唱《小小叶儿哗啦啦》这首歌,他们当时已经70多岁了,而且都不是我们育英学校的校友,我好生奇怪的问:“你们怎么也会唱我们育英学校的校歌?”他们说:“这支歌我们早就会唱啦,是在晋察冀光明小学上学时学的。”我知道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④,建校是在1947年,因为我姥姥陈君平⑤就是学校的创始人,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他们知道了我是陈校长的亲属,高兴得简直无以名状!大喊“终于找到了! ...”反而搞得我莫名其妙?!

    原来他们多年来费尽心血编辑的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校史书《烽火岁月 光明之路》,把所有的老教师、各届同学们都找到之后,每个人的简历、照片都已收集到位,并已在全部编辑完成初稿的情况下,却偏偏找不到老校长陈君平的资料,只知道老校长去世40多年了,却联系不到她的亲属。他们说没有老校长的资料,此书既便完成出版,也会留下极大的遗憾。当天他们正为出书却找不到校长在纠结,无意中哼唱“小小叶儿哗啦啦…”,我却反问他们唱《育英校歌》?一下子歪打正着,找到了老校长的亲属——近在眼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高兴啊!呵…原来是这样,我也被他们高兴的气氛感染了。

    历史就是这样无常,回京后他们马上召集了由老教师、老同学参加的见面会,把我母亲陈英⑥叫来了,解放后多年没见过的老同学,我大舅马大地(原晋察冀光明小学、北京101中学学生,曾留学东德,任复旦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所长)也从上海专程赶来了,大家欢聚一堂。这是解放后六十多年来,他们找到校长家属后的第一次见面,十分高兴。我小舅马小棣(哈军工毕业,北京计算机中心退休)也曾是光明小学的学生,校长和同学们的资料都补齐了,出书的事因此也得到了最后的解决。

    他们还告诉我,1947年3月,陈君平校长在槐树庄村建校时是白手起家,学生和老师一起在老乡家里上课,大一点的学生参加劳动,十分艰苦,还要自己做黑板、缝被子、补衣服、挖土豆萝卜,但师生们都很快活,天天教歌、唱歌。1948年3月陈校长调去晋察冀军区高参室任党支部书记,刘建勋从边区政府教育处调来接任校长;在6月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边区根据地合并后,刘建勋校长被调去筹建中直育英小学。7月1日,晋察冀光明小学、延安保小和晋冀鲁豫行知学校三校合并,组成了华北育才小学。中直育英小学新校于1948年11月7日在西柏坡下东峪村建校,刘建勋是第一任校长。后来育英小学的校歌何时唱起,大家就不甚清楚了。我发现晋察冀光明小学的师生们都会唱《小小叶儿哗啦啦》这支歌,却没有人知道这首歌的原本出处。

    后来他们请我父亲陈春森⑦为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史书《烽火岁月 光明之路》题写了书名。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但育英校歌《小小叶儿哗啦啦》的历史渊源,在我心中成了一个“谜”。

    二、一张晋察冀儿童团员照片的启示

    2010年8月15日,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的时候,在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一个抗战图片展览。我父母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当时父亲已94岁高龄,母亲也已86岁了,不能亲自到现场参观。我带着父母的嘱托,拿着相机去参观了军博的展览。其中很多照片都是原《晋察冀日报》的副主任、后任《晋察冀画报》社长的沙飞拍照的,残酷的战争场面、中国军民的坚决抗战、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支援、日寇的残忍、惨败和我们的最后胜利,都有照片和图解。

    突然一张照片让我眼前一亮:“晋察冀儿童团员在唱革命歌曲”,画面是儿童团员拿着红缨枪,排着队在唱歌。照片说明中写着他们在唱“小小叶儿哗啦啦,晋察冀边区是我的家……唱歌跳舞笑哈哈。”拍照时间是1940年。哇,除了个别词句被修改,如改为“育英学校是我的家…”等,这歌词简直就是我们的校歌呀!而且一下子把我们校歌的历史渊源又提前了8年!我马上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将此事告知王笑利,她说她曾亲耳听到过肖克将军哼唱此歌,也是在一次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开幕式上。当时有图片展,就在这张照片前,肖克将军也哼唱了几句“小小叶儿哗啦啦…唱歌跳舞笑哈哈…”。可见这首歌的影响之大,从儿童团员到将军都会唱!也就难怪中直育英学校第一任校长刘建勋,将此歌改编作为育英校歌了。因为朗朗上口,也受到了历届育英学校师生们的喜欢。

    参观展览回来后,我电话联系到了育英学校严华校长,告知她这个消息。她也很惊奇,让我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同时把照片也发给学校,以便今后留点资料,这是很好的历史参考。

    这两次与校歌《小小叶儿哗啦啦》的“巧遇”,让我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会唱这支歌?这么好听的词曲,难道仅仅是晋察冀边区的一首民歌吗?

    三、《晋察冀日报》首登《小小叶儿哗啦啦》

    时间到了2012年的秋天,晋察冀光明小学的校史新书《烽火岁月 光明之路》出版后,我在这本书里又发现一位李基同学的回忆中,将《小小叶儿哗啦啦》的三段歌词全部回忆起来,并将全歌词曲都录在了书中,词作者是姚中,曲作者是田涯,我又如获至宝,但是却没有词曲作者的任何详细信息。当我将此事讲给老父亲(时任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听时,他告诉我,《晋察冀日报》⑧在《老百姓》副刊上可能登载过这首歌,因为当时他是主编。但十年的报纸浩如烟海,怎么入手查找呢。

    一天,我正在帮助96岁的父亲整理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辑的新书《吹响民族的号筒》,书中提到了《晋察冀日报》首登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歌唱二小》等。父亲特别对我说:注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题目中没有“新”字,当时首登在报纸上的就是这个歌名。“新”字是毛主席听到此歌后加上的,毛主席说“不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而是没有新中国,中国早就有了嘛!”所以后来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了。为此,他让我在《晋察冀根据地歌曲选》⑨中查一下。

    我马上把这本绿皮歌集《晋察冀根据地歌曲选》找了出来。我突然看到歌集目录中有《小小叶儿哗啦啦》,这么巧吗?歪打正着,查到校歌了!而且是完整的歌词,与光明小学同学回忆的歌词完全相同。此歌创作于1940年,姚中词、田涯曲,首登在《晋察冀日报》上。确定无疑了,特收录于此:

    小小叶儿哗啦啦
    1=A  4\4    姚中词   田涯曲

    小小的叶儿哗啦啦,儿童好像一朵花。
    生在边区地方好,唱歌跳舞笑哈哈。
    哗啦啦啦啦,哗啦啦啦啦,唱歌跳舞笑哈哈。

    小小的叶儿哗啦啦,儿童识字学文化。
    读书识字懂道理,人人都说我是好娃娃。
    哗啦啦啦啦,哗啦啦啦啦,人人都说我是好娃娃。

    小小的叶儿哗啦啦,妈妈叫我快长大。
    长的身强力又大,骑马扛枪保国家。
    哗啦啦啦啦,哗啦啦啦啦,骑马扛枪保国家。

    这首很适合儿童唱的歌曲,在全边区传唱,孩子们唱起来琅琅上口。而传播这首歌的功臣就是《晋察冀日报》了,当时《晋察冀日报》的发行量是每天21000多份,歌曲首登在报纸上后,便被边区群众广泛传播、演唱。

    我发现了校歌的词曲原作,又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因为校歌的渊源找到了。我家里还剩不多的几本《晋察冀边区革命歌曲选》,可以送给育英学校,我马上把这个消息告知严华校长。2012年11月5日,严华校长约我到学校,我和弟弟陈唐晓(育英第13届毕业生陈唐小)一起回到母校,带给母校《晋察冀边区革命歌曲选》、《北岳风云》(晋察冀日报图像集)、《烽火岁月 光明之路》、《吹响民族的号筒》、《陈唐晓诗词选》等数本图书和有关资料。我们还在严校长的陪同下,第一次参观了育英学校的新校园。

    但是姚中和曲涯⑩是谁?他们在哪里?因为歌曲创作的历史时间已跨过了70多年,当时我觉得真是无从查找了。

    四、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词作者

    我感觉到校歌的事已颇有成果,无意中进行的考察也可告一段落的时候,没想到事情又有了新的进展。

    2014年4月底,我代表报史研究会到张家口参加一个座谈会,此会由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召开,希望我研究会,能提供一个抗战中在张家口工作过的报社新闻文化人名单。为了查找这些人的准确姓名,我在父亲家找到了一本《晋察冀革命文化艺术人物志》(11),其中我报社的编辑记者入选的就有30多人,我在人名上作了记号就将书放在了一边。我90岁的母亲陈英拿起书来仔细地看,她看到了一位老战友,脱口而出:“原来姚远方是《小小叶儿哗啦啦》的词作者呀!”我好生奇怪,词作者不是姚中吗?我马上取书来看,“姚远方”词条中这样写着:

    “姚远方,笔名姚中,1922年生,福建福州人。1938年赴延安鲁艺学习,1939年随华北联合大学到晋察冀边区,任文艺学院教师、联大文工团儿童演剧团团长。1942年后任《连队导报》负责人、晋察冀军区《子弟兵报》编委、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宣传科长。在边区根据地创作有《小木枪》、《边区儿童团》、《小小叶儿哗啦啦》等儿童诗歌,《曲定路上歼敌记》、《前卫战士》、《从滹沱河到桑干河》等报告文学。建国后曾任《华北解放军报》社长、《解放军报》副社长。”词作者的真人终于找到啦!

    我还了解到,姚远方解放后曾与魏巍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前线采访,回国后长期在部队的新闻战线工作,是《解放军报》创始人之一。文革中受到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在军报领导的岗位上,组织撰写了许多重要文章,积极参与、推动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81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笔舞龙蛇走天涯》、《今日苏联见闻》、《将军与孤女》等。他写作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讲述了当年聂荣臻将军在战火中保护日本孤儿的故事,引发了在日本寻找“小姑娘”热;以及“小姑娘”美穗子找到后,来华亲自拜访聂荣臻将军;之后感恩、谢罪等一系列的新闻事件,曾在中日两国国民中产生广泛的影响。《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一文,获得了1981年首都新闻一等奖。1985年姚远方离休后,仍笔耕不辍,佳作迭出。1988年还白手起家创办了《中国老年报》,担任总编辑近十年。
这就对了,可以肯定无疑,姚中就是姚远方,他还曾用过笔名肖地。从1940年他创作的歌曲登报,到现在2014年才被最终找到,整整74年了,终于搞清楚了!!而且离我们这么近:姚远方和夫人刘志是我父母的老战友、老朋友,也是我们知晓的红色老报人;他们的四个孩子都在北京上学,但没在育英学校读书;我家五个子女中有三个在中直育英学校上学(我姐姐陈唐河是育英8届毕业生),可我们上学时都长期住校,每周末回家一天又从不唱校歌。结果阴差阳错,几十年来两辈人如此熟悉,“姚叔叔、刘阿姨”的叫着,却都不知道《小小叶儿哗啦啦》与我们家、与育英学校的内在联系。姚叔叔于1940年创作的,诞生于晋察冀边区根据地的儿童歌曲《小小叶儿哗啦啦》,早已于1948年就改编成为我们中直育英学校的校歌了!

    到现在为止,这首校歌已在育英学校(中直育英小学、北京育英学校)被历届的师生们、校友们欢快地唱了66年了!可是同住在北京的词作者姚远方叔叔却一点儿都不知道!!

    我马上找到了姚远方的儿子姚鸿(现任中共党史出版社副社长)核实,问他是否知道《小小叶儿哗啦啦》这支歌?他明确的答复:是我爸爸创作的诗歌。并告诉我,父亲姚远方已因病于2010年10月在福州逝世,享年88岁。

    不尽的遗憾——如果作者还在,他知道《小小叶儿哗啦啦》已改编成为育英学校校歌的故事该多么高兴!在抗战胜利69周年的今天,晋察冀根据地儿童团的歌声还在继续,历经66年还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上空回响!!

    遗憾后的祝福——我衷心地希望,校歌的原词作者姚远方能在遥远的地方,听到我们育英学校师生们迟来的祝福与歌声!!

    ——“小小叶儿哗啦啦啦啦,……”

    2014年9月1日  改写于北京槐柏树

    (作者系中直育英学校第12届毕业生)

    注释:

    ①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成立于1982年,是由原《晋察冀日报》的老同志们组成。为了写好自己的报史,全国103位报社老同志来京开会,推选出了45名编委,陈春森任会长。现已完成《晋察冀日报史》、《文旗随战鼓》、《人民新闻家邓拓》、《晋察冀日报通讯全集1938-1948》等15本(套)报史书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珍珠泉那些花和景(组图)
·下一篇:贺 信
·中秋夜雨
·辉煌60周年·竞相绽放的五朵鲜花——记家乡的五位女少数民族企业家(组图)
·同庆胜利日 共圆中国梦——记9月7日育英校友与南京红后代联谊会的联欢活动(组图)
·永遇乐·阅兵日念双亲
·破阵子·九三北京大阅兵
·北京八一校友会和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的代表前往三零五医吊唁汪东兴同志(组图)
·歌声带给我们力量(组图)
·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代表吊唁万里同志(组图)
·育英学校2015年中考喜报
·北京合唱协会关于开展向宫海燕同志学习的通知
中直育英同学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直育英同学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