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路史话 >> 英烈名录
八路军黄骅烈士
2011-03-09 09:39:42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黄骅,原名黄金山,他1911年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良上村,他的家庭非常贫困。黄骅的父亲名叫黄修玉,是一个忠厚纯朴的农民,母亲出身贫困,温柔和顺,是一个贤妻良母。黄骅有两个哥哥,还有几个姐姐,一家数口,沉重的生活担子全压在父亲黄修玉的身上,黄骅的父亲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结果积劳成疾,在黄骅不到两周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间,黄骅父亲死后不久,大哥被血吸虫病夺去了生命。母亲,在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双重打击下,也与世长辞了。母亲的去世,在黄骅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黄骅的嫂子珂九菊,是个心地善良、贤惠的女人,在艰难困苦中主动挑起了抚养黄骅的重担,她对待黄骅胜过自己的亲生骨肉,十分疼爱他,这使黄骅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得到了安慰。

  由于生活所迫,黄骅在七八岁的时候,嫂子只好含着眼泪,忍痛把他送到地主家里放牛,小小的黄骅受尽了地主打骂和虐待。因此在他的心灵上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920年,黄骅9周岁,外村的柯汉卿先生来良上村办学,黄骅总是扯着嫂子的衣角,哭闹着要到学堂念学,左邻右舍,看着可怜的小黄骅,都很心疼他,你给几升米,他出几文钱,把黄骅送进了学堂。黄骅天资聪明,刻苦用功,成绩优异,深得先生的赏识和同学们的赞扬。但是,黄骅家里实在太穷了,连吃糠咽菜的生活也无法维持,因此,黄骅只读了两三年书就失学了。柯汉卿先生深感惋惜。后来学堂里缺一个炊事员,柯先生在征得黄骅哥嫂同意的情况下,动员黄骅到学堂去当了一名炊事员,常常利用挑水、劈柴、做饭的间隙,勤学苦读,还挤时间去旁听,晚上看书直到深夜。文化知识提高很快。两年后,柯先生走了,黄骅被辞退了。

  1925年秋天,黄骅14岁,江西有个木匠到良上村来做工,这个木匠姓吴,后来和黄骅一起参加了红军。木匠吴师傅见识广,为人忠诚老实,晚上他常给村里的人讲岳飞、洪秀全和三国演义等故事,这些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黄骅的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骅总喜欢到吴师傅那去玩,吴师傅见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便询问他愿不愿意学木匠,黄骅一听非常高兴,满口答应。在学木匠过程中,黄骅增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视野,从吴师傅那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在路途中所见所闻的一些人间不平之事,他极为愤恨。心想穷没有根,富没有种,他立志要救贫。

  黄骅15岁时,良上村和周围村庄联合组织成立了儿童团,黄骅被选为儿童团团长。1928年,黄骅17岁,参加了阳新县赤卫队,由于革命立场坚定,工作积极负责,能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在1929年,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了中国。1930年5月,他参加了红军,在他的带动下,不到60户的良上村,就有十四名青年参加了红军。以后,他又参加长征,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41年4月,他调到一一五师教导六旅任副旅长。同年7、8月间,又调到冀鲁边区任副司令员。

  黄骅同志由一个红军战士到红军团长,由红军团长到抗日将领,他职务变了,但他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殊化。黄骅身居要职,体弱多病,按当时规定他可以吃“保健饭”“保健菜”但他不肯吃,而是和广大战士同甘苦,共患难。黄骅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老百姓,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八路军过的是军事共产主义生活,菜金非常低,每人每天不到一角五分钱,在这种情况下,黄骅常对爱人讲:“我们还要省下一点钱粮,去救济苦难的同胞”。黄骅穿着也极为朴素,夏天穿绿军装,冬天穿黄军装,和战士们一样。在1937年(26岁)他结婚时,也没有换一件衣服,并经常告诫自己叮嘱妻子:“要朴素,不要与别人比穿的好,要比学习好,比工作好”。

  黄骅的爱人顾兰青,是四川人,家里很穷,没进过学堂,红军经过四川时,她参加了革命,黄骅为了提高她的文化水平,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有空就教她识字、翻译电文、写日记。他常对爱人说:“要好好学习,我到前方打仗,不要挂念,以免影响学习和工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八路军赵义京烈士
·下一篇:八路军汪洋烈士
·金寨县启动《金寨县革命英烈名录》编写工作
·王全兵:金寨县启动《金寨县革命英烈名录》编写工作
·特稿:金寨县启动《金寨县革命英烈名录》编写工作
·李晓:第二批著名抗战英烈名录公布,红安籍4位英烈入选
·特稿:第二批著名抗战英烈名录公布,红安籍4位英烈入选
·山东根据地42烈士列入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八路军邓永耀烈士
·从爱国学生到八路军优秀指挥员——马耀南烈士
·八路军宣侠父烈士
·八路军魏大光烈士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