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儒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关敬陶”,是真有其人的,关敬陶的原型叫王溥。
王溥,1908年生于辽宁兴城,中学未读完就弃学从戎,考入了东北军步兵教导队,还没有毕业就被分配任少尉排长。1925年12月,被送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沈阳东北陆军军官教导队上尉连长。1930年,王溥考入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毕业后继续留校担任教官并晋升上校。
“九一八”后,王溥去北平见张学良请缨抗日,张学良见他抗日心切,就派他到马占山部队中任职。王溥离开北平,几经辗转,历尽艰辛,于1931年10月到马占山部队任少校副官,其中正逢黑龙江省军民抗日形势如火如荼的时机,王溥参加到江桥抗战等对日作战中,表现得英勇而机智。
1932年2月,马占山降日。日伪当局为防止马占山再度抗日,将原来的抗日军官分散调离,王溥被调到沈阳伪满军官学校任中校教官。不久,马占山再组黑龙江抗日政府,但王溥远离马占山,只能隐忍潜志,等待时机。1936年王溥随日伪军进关,任驻保定日伪警防3纵第6区队上校队长。
1936年王溥随日伪军进关,他改名王英亚,任河北滦县伪军中校督导长。次年,调任保定伪军三纵队六区队任上校区队长。王溥虽为伪军官,但他平易近人,爱护士兵,不贪恋金钱,为人朴实。入关后,王溥的职务虽一再升迁,可他对那种任人摆布的傀儡生活却十分厌恶,精神的痛苦有增无减。每当想到东北的3000万同胞呻吟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而自己却在助纣为虐,为侵略者卖命,便感到愧对家乡父老,寝食不安。“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这一通电对王溥震动很大,唤起了王溥民族大义和爱国之心,他自愧作为一个中国军人,怎能拿起敌人的枪杀害自己同胞。
1938年初,王溥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率一部分伪军首次与八路军遭遇。八路军官兵在战壕里向他们喊话:“伪军弟兄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日本鬼子!”这些话,像针一样刺痛着王溥的心:对呀!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领土,作为中国人不打日军,反而做日军的帮凶,还算什么中国人呢?战斗中,他的警卫员王家诚拉他要开枪突围,王溥却果断下达了不许开枪的命令。这一异常举动,立刻引起八路军领导的注意,于是主动撤围。
战斗结束后,经多方了解,并由我地下党组织派人与王溥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秘密接触后,晋察冀军区决定由敌工部部长厉男化装亲自和王溥会面,讲明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使王溥懂得了许多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他决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待时机弃暗投明,举行武装起义。
王溥为了酝酿起义,做了一番周密的准备。1938年8月中旬,王溥的妻子携带子女由北平来保定探亲,王溥不露声色,把家属安排住在部队日本顾问家的对面屋。8月31日,日本顾问回北平,为迷惑敌人,他让家眷随日本顾问同车回北平。当晚,王溥召开所在区队副大队长以上军官参加的会议,讲明抗日救国的道理,当场宣布起义计划,得到大多数军官的积极响应。大家讨论决定趁天黑下雨,悄悄将各自的队伍拉出,不打草惊蛇,以免引起上级军官的注意。午夜时分,王溥下令部队集合,带上所有武器弹药,冒雨向河北唐县进发。在蒙蒙细雨中,王溥毅然高举义旗反戈抗日,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起义胜利的消息,立即传到北平,日本顾问向通讯员小黄打听王溥家属的住处,想抓其家属作为人质。小黄装作不知,并乘日本顾问午睡之机到王家送信。王妻送走小黄,发现住宅周围已有可疑人活动,就装扮给女儿治病,坐人力车经医院去东城区王溥的一个朋友家里隐藏,半年后由我地下党护送到王溥的驻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