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开始上学,接触学问始,老师就不断地灌输给我们以整套的被前人肯定了的知识。记得很小的时候课文里有一段关于八股的话。那是毛泽东同志写给党员们看的一篇文字《反党八股》。开篇很简洁的写道:
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那是我见到最早的关于“打倒”的话题。看完这些说教,自然对领袖多了一份崇敬。老人家下面例举了党八股的一二三四……进一步阐明: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第七条罪状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本来该是“八股”,网上找到的原文却都是只有“七股”,于是我便加上了第八条是第七条的延伸:流毒全国,伤害国民。不是吗?现在还有什么不在被八股,不在被“规范”,被“合写”。
我从小就喜欢看课外书,所以课内的书自然就不好,大部分读书时间都被课外书占领。那时特别不喜欢上学,觉得学了很多没有用的东西,也就特别提不起精神。这种情绪在小学时好像还不是明显,是到了中学后,开了很多我觉得没意思的课还必须要学。也许是我从小就太实用,也太懒惰了,对于学习掌握知识的兴趣从来就没有过。也是因为我胸无大志,不能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可我那时从来就没觉得自己还能够有未来。自从父亲被右派离开家后,随年龄背上的包袱总是潜移默化影响着我,暗自却有了逆反,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对当年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所以也只能不看。看书不过是为了忘记,使自我陶醉在那些文字中免除了很多烦恼。所以虽然读过很多书,记住内容的却不多。我从来不喜欢做读书笔记,不喜欢记录那些别人的想法。这点来说,可能也是我少了八股风气的开端吧。
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影响,要不然也不可能在文革开始时那么积极投入。尽管后来想想,也没闹明白那时为什么会斗志昂扬的参加运动。是因为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吗?真是说不清。也许更多的是好玩。因为领袖说了,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也是从那时起,“八股”便满天飞,形成了后来文学风气。这点充分反映在大字报文学上,以至于后来的各大报刊也都如是说: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算是延续,直到现在凡是正统报纸刊物的报道大概从文字上看大都无出其左。每日的新闻联播里面那些播报,只要把主语换换,大概主编真得很省心。
大概也是因这篇文章确定了现代八股文字的写作基调,也使现代文学创作进入计算机时代有了可能。如果有专业的程序员,把那些经常出现在文学创作里面最常用的形容词按照语法排列编程,估计数据小说产生的时代便随即开始。
其实很简单。细看电视剧的人估计深有体会,很多场景多是同一的,尤其是对话模式。
急症病人被一群人推着往急诊室跑,然后是被一扇门关在门外。接着便是众位坐立不安的人在那里焦急,镜头不断切换墙上的挂钟上的时间,然后门开了,大夫摘口罩:我们尽力了!
而后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男女(可是夫妻、朋友、同事、上下级……):不是你想的那样子,请听我解释。
我不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