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琼,原名张英萤,曾用笔名张碧清、高克奇、司马星,在党内曾用名王金、骆闻、张逸云、石丛三,1914年出生,广东省南雄县(今南雄市)湖口圩(今湖口镇湖口村)张屋人,1929年3月1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病逝。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里,张尚琼经历过无数次考验,但无论是在革命的低潮还是高潮,他都对党的忠诚始终不渝,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也从未改变。
革命生涯历经风雨,始终对党初心不改
张尚琼家族和亲戚中有不少人是当时县、乡革命斗争的领导者,在他们的教育和熏陶下,张尚琼从小就产生了反抗强暴、为贫苦大众解除苦难的思想。1920年,张尚琼在张屋村私塾读书。1924年,张尚琼到设在聪背村营盘庵的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那时,张尚琼见到同学买来《中山丛书》和其他进步书刊,就借来阅读,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1925年夏季的一天,县城里开大会,张尚琼见二姑丈曾昭秀(大革命时期南雄县委书记)在主席台上讲话,号召大家开展工农运动,并领头喊口号,于是他也跟着高喊革命口号。
1926年春天,张尚琼到南雄湖口二姑丈曾昭秀的父亲开办的私塾读书。他一边读书一边参加革命。1929年3月5日,年仅15岁的张尚琼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冬天,张尚琼入党的介绍人李英源牺牲,入党监誓人陈召南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和党组织也因此失去联系。
1930年至1931年6月,张尚琼在江西赣州就读中学。1931年,张尚琼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高中部,不久,又升入中山大学社会系。在大学四年中,张尚琼勤奋学习,生活朴素,不仅完成了社会系必修课程,而且看了很多进步书籍,如《社会主义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等。在革命理论的指引下,张尚琼逐渐成长为自觉的革命者,为革命而努力工作。
1933年春,南雄留省学生会实行改组,张尚琼当选为新任理事。1935年10月,张尚琼和邓勋芳、董天锡等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成立读书会,取名“十月读书会”。张尚琼和读书会成员一起,共同研究革命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探寻改造旧社会的办法。“十月读书会”团结了南雄进步知识青年,为党输送了一批革命青年。
1936年2月,张尚琼赴广州。五六月间,新文学运动在广州迅猛发展,张尚琼参加了新文学研究会,不久,新文学研究会成为秘密的救国协会。1937年春,广州的学生成立了学生抗日后援会,张尚琼代表中山大学学生会出席,他的革命活动便由校内扩展到校外。
在革命形势日趋复杂之际,张尚琼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希望重新接上组织关系,回到党的怀抱。1937年9月下旬的一天,同乡丘萃藻(中共广州市临时工委宣传部长兼外县工委负责人)开门见山地问及张尚琼要不要考虑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张尚琼坚定地回答说:“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继续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是我的心愿,没有什么要考虑的了。”1937年10月6日,党组织为张尚琼举行了入党宣誓,经过一段曲折的历程,张尚琼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其后,中大成立党总支部,张尚琼 担任总支部书记。不久,中大成立青年抗日先锋队,张尚琼被选为青年抗日先锋队政治部部长。1938年5月,张尚琼代表中大党组织出席中共广州市委的扩大会议。随后中大党总支部改选,因即将毕业离校,张尚琼卸任中大党总支部书记职务。
1938年夏,张尚琼从中山大学毕业。为加强粤北地区的工作,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派张尚琼到北江工作,任巡视员。张尚琼奔走在曲江、南雄、翁源等县进行指导,恢复或建立了一批县的党组织。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张尚琼随同中共广东省委机关退出广州,迁往韶关,并协助省委开展工作。1940年5月,张尚琼调任中共翁源县委书记,后改为特派员,公开的职务是翁源中学教导主任。
1942年5月,“粤北省委事件”发生后,为保存革命力量,广东党组织暂停组织活动,人员进行分散隐蔽。9月,张尚琼按照党组织安排,离开翁源,与爱人刘文丹一起,去广西省灵川县以当教师作掩护,开展地下活动。1945年8月上旬,在日军投降前夕,张尚琼抵达重庆,与重庆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在重庆,张尚琼参加了《民主星期刊》《唯民周刊》的编辑工作,并亲自发表了一些关于国内形势的文章。在这段时期里,张尚琼还聆听过周恩来所作的时局报告,深受教育和鼓舞,使他终生难忘。
1947年7月,因工作需要,张尚琼与爱人刘文丹离开重庆,8月抵达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香港。党组织决定张尚琼进入游击区参加武装斗争。张尚琼先后任中共五岭地委委员、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在后来该队改为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二支队时,任政治部主任。当年,中共五岭地委在南雄开展土地改革,发生忽视部分群众利益的“左”的倾向。张尚琼在学习中央文件时,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教训,为纠正工作失误写了《实事求是》的长篇论文,在地方党组织内刊行,维护了党的政策和群众利益。
1948年春节后,敌人联合粤、赣、湘三省军队分几路开始疯狂扫荡。这次扫荡来势汹涌,敌人不仅封锁了粤赣湘边区的交通要道,还采取纵横穿梭战术进行围剿,逢人就查,见人就抓,并恐吓群众说:“进山就是通匪,窝藏游击队格杀勿论!”为了把人民解放总队困死、饿死,他们又强迫村民并村,大搞“无人区”,放火烧山。在此情况下,总队决定分散隐蔽,组织两支主力和若干武工队到湘赣开辟新区,跳出敌人包围到外线作战,以粉碎敌人扫荡。张尚琼和徐道昌大队加上机关人员共150多人留在帽子峰。饿了就挖野菜、竹笋;下雨了就躲到竹林里去。长期的隐蔽导致盐和粮食极度匮乏,加上生活条件恶劣,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病倒了。从小生活在山区的张尚琼懂得一些草药,他便每天上山采药,回来捣好药,还亲自端到战士们面前并帮着一起擦洗治疗。他总是一边照顾战士,一边鼓励他们战胜暂时的困难。战士们一天天地好起来,而张尚琼却一天天地瘦下去。一些战士不忍看下去,便专门抓来石蛤给他吃,他却总是吃一点点就端给伤病员。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张尚琼知道,昂扬的歌曲常常能让战士们精神振作,因此他便经常组织战士们唱革命歌曲。为鼓励大家克服困难,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还组织大家学习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
1948年冬,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这支队伍里,此时的帽子峰虽冰天雪地却无法抑制战士们沸腾的心,大家兴奋不已,奔走相告。1949年元旦,毛主席发出“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进军”的号召,张尚琼与机关的战士们连夜收译、油印,一大早就派交通员到各个游击点派送消息。胜利的曙光已经到来,张尚琼带领战士们在人民的支持下,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敌人的围剿,保存了实力。
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心系人民利益
1949年8月,张尚琼参与领导地方游击队配合南下解放大军,解放赣粤边区大片土地。8月中旬,张尚琼参加了叶剑英在赣州召开的部署解放华南的会议(赣州干部会议)。随后,他回到南雄县邓坊竹山下,将赣州干部会议精神向南雄工委传达,并宣布解放后的县领导名单,张尚琼任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南雄县委书记,南雄县长。紧接着他又参与领导地方游击队配合南下解放大军,23日组织南下大军与北江二支队主力团在梅关胜利会师,于9月24日凌晨解放了南雄县城,并组成新的县领导机关,向全县人民发布了公告。张尚琼为解放南雄、为支援各路南下大军解放广东扫除障碍浴血奋战,为南雄新政权的建立呕心沥血。
面对百废待兴的南雄,张尚琼深深地理解人民的期望和渴盼,亲历亲为,使各行各业按新秩序迅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张尚琼进城后,心潮澎湃,挥笔写了一块“南雄县人民政府”大木牌,挂在县人民政府门口,向人们昭示南雄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政权了。又在政府办公大厅正中高挂“为人民服务”大匾,以表身为人民公仆的宗旨。他深知工作千头万绪,依靠人民群众是第一要事,要运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实行民主施政。在任职一年半期间,依例开了4次代表会议。每次会议他都亲自出席向代表报告施政方针、政策,广泛听取意见,通过代表会议动员广大群众投入支援前线、清匪肃特、减租反霸、抗美援朝,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950年张尚琼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1951年1月,南雄股匪全部肃清。从此,南雄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他从人民利益出发,胸怀坦荡,敢于负责,大胆团结任用社会各界进步人士,为建立巩固新政权而献谋出力。1949年10月,入城伊始,便任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曾任保定镇镇长的商界名绅莫德宏为城关区副区长。莫为搞好城镇社会治安,查禁嫖、赌、吹(鸦片)“三毒”,做了大量的工作。1950年任用工商界知名人士吴不忧为工商科副科长。吴为支援南下大军,亲自率领粮食加工厂职工日夜加班,保证了1800多吨军粮及时供应。又以身作则带动工商各界人士为抗美援朝捐资购买战斗机一架。新政权入城接收县卫生院时,原卫生院长和一部分医务人员已弃职离去,卫生院处于瘫痪状态,从前线下来的伤病员得不到及时治疗。张尚琼当机立断,自己兼任县人民卫生院院长,诚聘曾在南雄飞机场医院当院长的李楚基先生担任副院长,从而使卫生院重新运作起来,解决了军民治病之急需。他尤其念念不忘为革命牺牲的南雄400多名乡亲战友,上任才一个多月,就急忙物色任命一个熟悉农村,思想开明,而又很有人望的小学校长杨家基先生出任民政局副局长,下乡逐人逐户调查革命烈士及其家属情况,造册登记立档,使烈士英名永垂史册,对家属分别给予抚恤。
南雄县人民政府建立后,张尚琼虽忙于处理各种事务,却时刻不忘联系人民群众。他建立了县长会客日,每星期一这天接待人民来访,又在县府门口、东门、北门、南门等道口设立群众意见箱,每天开箱一次。南雄人民打心眼里敬佩这位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的张县长,他们称呼张尚琼为“我们的好县长”“人民的好县长”!
1951年4月张尚琼奉命调离南雄。后任职于华南转业建设委员会、大学生毕业分配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训练班、华南劳动就业委员会、广东省劳动局等。1978年12月4日于广州病逝,时年6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