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夹金山后,我们到达达维会师地(达维会师桥/会师纪念碑),然后沿着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经过达维镇,往西去小金县城(懋功)。
行驶路线:到达达维会师桥/会师纪念碑,然后向西几百米就是达维镇了。参考路线如下(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达维会师地[S303省道]向西0.5km→达维镇
我们在山道上远远看见了碧绿的沃日河、跨河的小木桥、河对岸的浅色纪念碑,这就到了长征史上著名的达维会师地啦!
驶下山道、过河,在岔路口左转,行驶几百米就到了达维会师纪念碑了。这里是[S303省道]里程碑162km处,道路狭窄还是坡道,不便停车,我们把车停的远一点。
到达长征史上著名的达维会师地,想象着当年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这里不期而遇的惊喜,我们都非常兴奋!
红军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相遇:
为了迎接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指示下作了全面动员,并准备了大量的食物和其他补给物资;估计到一方面军长途征战的损失,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还提议组成带有粮油的炊事队随军出发,一旦会师立即补充给中央红军,帮助他们解决吃饭问题。
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四方面军于1935年4月底5月初进入阿坝地域,并派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三十军八十八师和九军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各一部共5个团去迎接红一方面军,于6月5日占领两河口,于6月8日占领懋功(今小金)县城。随后,一部分部队留在懋功,另一部分到崇化(今金川)、丹巴担任警戒;其他部队于6月9日占领从夹金山下山的必经之地达维(懋功县城东南)。二十五师师长韩东山电告李先念,预计一方面军6月10日可以到达。李先念十分惊讶。他没想到会这么快,怀疑韩的报告不准确。他电示韩再核实一下,韩回电说:“情况准确,他们业已到达。”
6月12日,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一军二师四团翻越夹金山,与四方面军派出的策应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团长王祖营)三营在达维附近的木城沟意外相遇。(以下是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馆中的木城沟照片,就在达维桥的南岸)
当时是上午,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隔着沃日河相遇。中央红军的军装是灰色的,还杂乱地套着五颜六色的“外套”,四方面军的军装是偏黑色的,而且军帽略大一点。当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的侦察兵发现四方面军派出的先头部队后,一时敌友难辨,尽管双方部队都有迎接兄弟部队的思想准备,但事先没有准确的联系,然后,一方开枪做警告和试探,另一方还枪,但无人伤亡。为了分清对岸部队是敌是友,双方吹起了军号,这一下便弄清对方是谁了。两军官兵随即冲向达维桥,热烈拥抱,喜极而泣,在此地留下了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历史佳话。
我是第二次到达达维会师地了,看着公路边上竖立着赭红色底座、白色棱柱形的会师纪念碑,依然亲切——长征史上无与伦比的地点!翻越了雪山,一方面军万里迢迢寻找兄弟部队的节点,四方面军千里迢迢转战川西北要迎接老大哥部队的节点。
会师纪念碑在蓝天映衬下格外耀眼,碑体为四棱立柱式,上书“红军长征一、四方面军达维会师纪念碑”,碑座的四面分别是表现红军抢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胜利会师内容的浮雕和小金县人民政府的《碑誌》。
会师纪念碑的《碑誌》: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开始了长征途中最为艰难困苦的历程——翻雪山,过草地。 夹金山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四千余米,空气稀薄,人迹罕至。六月十二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一军二师四团克服重重困难,征服了此山,来到夹金山北麓的两河口。这时,四方面军策应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也正在山脚执行任务。意外的相遇,使两支部队的战士欣喜若狂…… 十四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直属部队指战员身着单薄的军衣,冒着凛冽的寒风,手拄木棍,艰难地翻越夹金山,进抵达维。在达维桥头,中央红军受到了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隆重迎接,战友们激动无比,相互握手、拥抱、跳跃;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达维河谷成了欢乐的海洋。当晚,两个方面军驻达维部队在喇嘛寺前的开阔地上召开了庆祝大会,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十五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到达懋功(今小金)县城。 在懋功,红军曾三越夹金山,并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动。革命真理第一次播在了藏族村寨,当地部分优秀儿女踊跃参加红军。 一、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战争新的历史转折。 为缅怀红军这段光辉的革命业绩,当年会师的达维桥现已授名为达维会师桥。今立此碑,以永世铭记。 小金县人民政府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立 (注:在这个《碑誌》文字中有些错误或不妥,如夹金山不能说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而应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此前,四方面军为迎接中央红军到来,已翻越了虹桥山、鹧鸪山、梦笔山三座大雪山了;又如,中央红军那时还是军团的编制,没有“一军”而是一军团;还有,说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来到夹金山北麓的两河口”不妥,通常长征史上说的“两河口”离这里还有几十公里,以后的专集会详细介绍。)
达维会师纪念碑在山半坡一个不大的平台上,从平台上俯视即可看见翠绿的沃日河与跨河的小木桥,那就是达维会师桥。
达维会师桥和解放后修建的旅游栈道相连,栈道从桥头一直向上延伸、盘旋,直至成为翻越夹金山的小道。
从会师纪念碑所在的小平台旁的台阶可一直下到河边(北岸),走上横跨沃日河的达维会师桥。桥头(靠纪念碑这一侧)立有一小石碑,碑上刻有“达维会师桥”红色字。
这个木桥始建于民国初年,木制的桥长13.6米、宽2.8米,伸臂式结构,桥面有木制扶栏。(我在网上看到的路书中说,他们碰到当地的藏族小朋友告诉他们,现在的这座桥并不是真正的红军会师桥,真正的会师桥原在上游十余米处,修夹金山公路时被河水冲垮,现在的桥是易地后仿建的。这个说法我相信,因为在网上看到的早一些的木桥照片中,和现在的木桥确有不同。在前一张照片中,木桥的左侧不远处就有老桥的遗迹。)
我下到沃日河边,在桥头纪念碑旁展开重走长征路队旗。当年,这个窄小的桥头一定被会师的红军指战员们站得满满的!
我回望会师纪念碑所在的小平台,队友们一起向我挥手。
我走过会师桥到南岸,就是两个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的木城沟。回头在沃日河边看桥头的达维会师桥碑和高处平台上的达维会师纪念碑。
我们从会师纪念碑向西几百米,就进入了达维镇,这是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到达的第一镇。“达维”系藏语方言,意为“石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