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淄博市周村城区东南大埠山。 其前身为周村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位于周村城区中部的中和街东首北侧。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迁建于现址。2000年3月,周村革命烈士陵园更名为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 新园占地7.3万平方米,坐南朝北,环境优雅,庄严肃穆,气势雄伟。主要纪念建筑物有大门牌坊、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区、“浩气长存”碑亭、南疆烈士碑亭、纪念广场、纪念碑广场、“为了明天”雕塑、游园广场等。 陵园以大门牌坊—纪念馆—纪念碑为中轴线,左右对称。陵园大门牌坊,长25米、高8米,向外呈环抱之势,门额上刻有著名书法家王一川手书的“烈士陵园”四个金字。有正门3个门洞、侧门8个门洞,正门两侧内外两面饰有日、月、山、河四幅陶瓷浮雕,寓意革命先烈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进入大门为游园广场,建有“十大功劳园”“桃花园”“玉兰园”“梅园”“吉祥园”“牡丹园”等多个绿化园地,供游人游览。一座高6.2米的铸铜雕塑矗立其间,底座上刻有“为了明天”字样。雕塑是一个解放军战士身挎长枪、肩托幼童、脚踏日本国旗和国民党帽,表达革命先烈为人民打天下、为后人谋幸福的主题,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侯一民构图而成。迎面是三十九级台阶,两侧以龙柏衬托的“浩气常存”四个大字豁然醒目。 沿石阶而上是可容纳5万多人的3万多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广场分三层,在大埠山山腰间平整展开。在第二层广场两侧分别建有“浩气常存”碑亭和“南疆烈士”碑亭,“南疆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上刻有329位烈士的英名。三层广场建有烈士事变纪念馆。2012年对原纪念馆进行了提升改造,调整充实了陈列内容,增加了著名烈士事迹、淄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介绍及电子影像史料、实物。纪念馆布展以时间为主线,以事件带人物,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一部血与火交融的淄博革命史画卷。 纪念馆外中央台阶东侧是被誉为“一马三司令”的鲁中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耀南、马晓天和马天民烈士的墓地,墓穴均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上面刻有五星和花环,墓南侧分别立有墓碑,上面镶嵌着烈士生前照片。墓东侧太湖石上镌刻着徐向前元帅的题词:“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三位烈士永垂不朽”。台阶西侧依次是迟浩田、聂凤智等领导人为解放周村所作题词。中央台阶两侧建有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陶瓷壁画。 全国著名抗日英烈马耀南,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司令员,1939年7月在桓台牛王庄战斗中牺牲,当时由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主持,将其埋葬于郝家园(今桓台县周家乡)。全国著名抗日英烈马晓云为马耀南二弟,清西专员公署专员兼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8月在青城县王家庄战斗中牺牲。马天民为马耀南三弟,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独立营营长,1939年10月在长山城西大辛庄的战斗中牺牲。1947年春,三烈士的墓迁往原籍周村北旺村马家茔地。1961年1月由济南军区、省民政厅出资,将三烈士墓移葬于周村烈士陵园。 纪念广场上面是烈士墓区,安葬着756名烈士。沿108级台阶到达山顶,是纪念碑广场,状似三把利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耸立于山巅,寓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和平建设三个时期;碑高19.99米,寓意建于1999年;碑正面红色大理石上刻有毛泽东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碑面两侧分别刻有碑文,纪念碑下面三层大小不一的底座,象征着已被推翻的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纪念碑周围三条断开的锁链,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斗争而挣脱的锁链。这座寓意深刻的纪念碑成为了陵园的标志性建筑物,为活着的人树立起一座永不熄灭的指路灯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