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山东临沂2017年9月6日电(郑树平)位于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的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一个深居群山深处,昔日只有蜿蜒的窄土路,连水都喝不上的贫穷小山村,几年功夫,竟变成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常山庄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堡垒村”,是个产生了很多“沂蒙红嫂”的红色小村庄,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是沂南县南村社区兴建的旅游企业——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给他们带来的。
今年7月7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一行,到位于常山庄村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调研旅游扶贫工作,认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采取“公司+农户”旅游扶贫方式,把旅游开发同扶贫有机结合,工作扎实、有效,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成为旅游扶贫样板。
一个人,一个村,一个“红莱坞”
这个故事的开始,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沂南县南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董事长李凤德。
1962年出生的李凤德,从部队退伍后,自己成立了山东山源硅砂有限公司,拥有矿山、石英砂加工场、物流公司等多家企业,固定资产上亿元。
2005年,南村老少爷们请李凤德回村任职,并在李凤德不在现场情况下,全票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李凤德觉得不能辜负了老少爷们期望,毅然回了村。之后不久,他又被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界湖南村改为南村社区,成立社区党委,李凤德担任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回村后,李凤德率领大家走“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集体经济很快有了好转。2016年,社区集体收入1.26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2.8万元。
山东广汇集团是南村社区集体企业,总资产达到20亿元,业务涵盖旅游开发、旅游休闲度假、酒店餐饮服务、文化传媒、影视制作、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物业管理、仓储物流、民航机场、电子商务等。 投资近7.8亿建起国家4A级景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拍摄了《沂蒙》、《红高粱》、《铁道飞虎》、《斗牛》等260多部影视剧,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莱坞”,荣获“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光棍村”变成“四美村”
常山庄坐落在半山腰上,三面环山,共有450多户1300多口人,人均五六分地,人均年收入不过五六百元。祖祖辈辈住在这里的人,以前只能依靠一条长2公里的土石路出入村庄。秋收时,地里的庄稼要一筐筐背回村里,想去集上换点生活用品,得挑着担子,走几十里崎岖山路。
“常山庄不嫌脏,洗脚水下面汤”,这是以前形容常山庄村的一句话。因为没有水,这个小山村的人们,因为挑一担水要到几里地外,吃水成为难事。
“以前没人愿意嫁到俺们村,太穷了,没水、没路、没电,粮食甚至都不够吃,嫁到这里是受罪。”村民刘存运说。
精准扶贫“新孟良崮战役”打响后,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主动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的产业优势,把旅游开发同扶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常山庄等贫困村结对帮扶对子。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常山庄村民,摇身一变,变成了上班族,拿工资的人。
他们依附影视基地的巨大带动作用,搞起了红色餐饮、红色商品、农副产品销售,发展农家乐、特色农业、手工艺品制作。
村民李长红说:“我家有4亩苹果园,沾了影视基地的光,以前我们家的苹果销路很不顺,现在不同了,不仅销路不愁,而且卖上了好价钱,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上千名周边村民常年从事群众演员、剧组用工、景区建设等工作,每天人均收入近百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现在的常山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资源生态美、生活幸福美、文化和谐美、创新引领美”的“四美”村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