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精神是共产党新四军在泾县云岭期间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一样,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抗日战争时期,皖南是抵御日本侵华的正面战场,是中国共产党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是新四军总部和主力部队所在地,是抗日斗争主战场之一,也是新四军成长、发展、壮大的摇篮。云岭作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我党我军许多领导人和高级将领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和生活,谱写了光辉的业绩。作为新四军的首脑机关,新四军军部曾经驻扎云岭近三年之久。在云岭期间,为了贯彻全面抗战路线,新四军认真贯彻开辟敌后战场的重大战略决策,领导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顽强斗争,并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履险如夷、一往无前,勇于发展、敢于胜利”的云岭精神。正是有了这种云岭精神,新四军不仅没有被装备精良的日军疯狂进攻围剿所吓倒,也没有被国民党当局不给经费、限收兵员等诸多限制条件所难住,反而在没有经费、缺少粮草弹药,又被日、伪敌人追堵围困的极端困难的恶劣条件下,从成立之初的近一万人,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发展壮大近十万人,给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一、云岭精神的内涵和本质 云岭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爱国精神,一种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和展示了广大新四军将士英雄无畏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状态、不屈不挠的精神、血战到底的勇气、敢于胜利的风貌。 “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云岭精神的本质。新四军军部在云岭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新四军面对复杂条件“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和发展史。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由南陵县土塘村移驻泾县云岭。在皖南的两年多时间内,面对日伪军的疯狂围剿和进攻、国民党当局限收兵员、部队粮草弹药和经费不足等极端困难,新四军军部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东南分局、新四军军分会的领导下,在对全军实施政治领导、军事指挥、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国共合作的新形势和敌后地区复杂环境下,新四军始终强调保持和发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红军优良传统,创造性的创建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部在云岭期间,召开了中共新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创办报纸、刊物,建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阵地,开展对外宣传扩大新四军的影响,广泛深入开展民运工作,实施对政治工作的指导,保证了共产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军部还建立参谋工作和进行游击作战方针的指导。1939年3月在云岭召开了第二次参谋工作会议,交流了新四军作战和指挥的经验,对推进新四军参谋工作正规化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军部还积极发展兵站和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切实提高新四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正是这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不断的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新四军将士不畏艰辛、攻坚克难,创造性的开辟、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才能取得抗击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的一次次胜利。 “履险如夷、一往无前”是云岭精神的显著特征。新四军军部在云岭运筹帷幄,指挥着整个大江南北及广大华中地区各抗日战场,配合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皖南、苏南、皖中、皖北、皖东北、鄂东等抗日民主根据地,收复了广大沦陷的国土,新四军各部队也迅速发展壮大。1939年,日军分别在皖南、苏南、皖东、鄂东、豫皖苏边向新四军驻地不断进行扫荡,新四军各部队英勇反击,利用有利条件相继打破了日军的数次疯狂扫荡,履险如夷,一往无前的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有利的推动了敌后战场抗日运动的高涨。在皖南云岭军部前沿阵地的繁昌地区,反扫荡战斗最为激烈。在繁昌县,仅11月8日至28日,短短20天的时间里,日军就接连发动了3次疯狂扫荡,驻守繁昌县城的国民党军队,由于1938年与日军作战时消耗过重以及受国民党蒋介石一系列的“溶共、防共、限共”政策的影响,因此每当日军进攻繁昌县时,均主动撤出阵地。但是,新四军部队对自己防区从不轻易地放弃一寸土地,同拥有现代化武器的日军部队展开英勇顽强的战斗,屡次收复了国民党军放弃的繁昌县城。 “勇于发展、敢于胜利”是云岭精神的关键和核心。新四军军部在云岭三年中,指挥新四军所属部队不断勇于发展、敢于胜利,挺进在大江南北。为配合抗战正面战场,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斗争,新四军4个支队分别挺进到皖中、苏南、皖南敌后创建根据地,又以各地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游击队和新四军各地留守处武装为基础,组建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新四军第六支队、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先后创建了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陈毅、粟裕率一、二支队挺进苏南,后主力北渡长江至苏北,谭震林率三支队坚持皖南根据地,高敬亭、徐海东、罗炳辉率四支队挺进皖中、皖东。彭雪枫率六支队转战豫皖苏、皖东北。李先念率豫鄂挺进纵队坚持在豫鄂地区,先后开创苏南、苏北、皖南、皖中、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豫鄂边等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初步开创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9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打破了国民党中一部分人“稳固”苏南和皖中农村阵地,“反日限共”的企图,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为建立巩固的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传承和发展云岭精神的现实意义 云岭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继承“铁军”传统,弘扬“铁军”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1、弘扬云岭精神是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需要。 坚定理想信念,是云岭精神的灵魂。新四军从组建之日起,就把跟党举旗、坚定信念作为建军的根本原则。这正是新四军不畏艰险、屡克强敌、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面对日本侵略军的一次次疯狂进攻和残酷屠杀,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限制、瓦解和摩擦,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愈挫愈奋,愈战愈勇,一次次粉碎敌人的围剿、“扫荡”,在祖国的东南和中南建立了大片的抗日根据地,使侵华日军的后方成为烽火连天的主战场,这一切都是由于他们有铁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现在我们虽然身处和平时代,但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各种思潮交织,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造成冲击。我们还将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这也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绝不能发生一丝一毫的动摇。理想的丧失,是根本的丧失;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历史一再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强大,就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当前的中国,这个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人心,引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创造辉煌。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复杂的局面,面对任何风险考验,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这一理想信念。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必胜的信念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2、弘扬云岭精神是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需要。实事求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是云岭精神的重要内容。新四军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新四军是在日本侵华战争日益扩大、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历史背景下组建成立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它的诞生就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客观分析抗战形势和国民党当局态度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做出的重要决定。新四军成立初期,在国民党“北和南剿”的困难形势下,中共中央指导南方红军游击队谈判改编成立军部,完成部队整编和短期整训,并相继建立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中央又先后做出了“新四军要到敌后游击战争”、“新四军的主力应迅速挺进敌后”、“发展华中”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创建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实施战略展开中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取得了敌后抗日斗争的伟大胜利。因此,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取得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3、弘扬云岭精神是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需要。在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战争,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新四军自成立之日起,斗争形势险恶,战斗频繁,常常是饥寒交迫,人困马乏,但新四军以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意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也正是铁军艰苦奋斗精神的胜利。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冲破日伪顽的夹击和封锁,创建了一个又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困难和艰险,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是云岭精神最显著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贪图享受的风气有所滋长,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这个目标不仅不矛盾,恰恰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目标,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道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大力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宣传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埋头苦干、敢于创新的先进人物,鼓舞人民在现代化事业中建功立业。 4、弘扬云岭精神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需要。报国为民是新四军的立军之本,也是云岭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四军以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博大情怀,同仇敌忾、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拼死杀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壮丽史诗。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尊严,保卫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这种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新四军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结下了鱼水深情,也使新四军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得到了发展壮大。八年抗战中,新四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越战越勇、越战越强,从初建时的1万多人,发展到主力部队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人,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党除了人民的、民族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私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新形势下传承和发展云岭精神的几点思考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发展云岭精神,必须充分发挥革命圣地红色历史资源的育人功能。 云岭作为当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它所承载的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是一座育人的精神富矿,具有非常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从历史价值来看,云岭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博物馆,众多革命旧址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载体,它是经过历史的冲刷和沉淀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它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寻求解放的征程。在那艰苦的岁月,老一辈革命家和仁人志士,怀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民族独立解放,为人民幸福自由,三年奋斗书写了民族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今天是从昨天发展而来,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回顾那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铭记中国共产党辉煌的革命史,对于增强历史责任感,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从文化价值看,文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死”的,永远是一种实然的客观存在,它没有发展的空间,只被极少数的专业人员所研究,却不会被人们用来学习和继承,如甲骨文。另一种是“活”的,尽管形式是稳定不变的,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中有无尽的探索空间和有待我们挖掘的宝贵精神财富。云岭革命旧址便是这样一种“活”的文化资源,那一间间简陋的徽派瓦房,记载着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体现着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云岭精神。云岭精神是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可见,云岭的红色资源作为革命精神的载体,不仅是“活”的文明形态,而且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把历史与现实、昨天与明天连接起来的纽带,是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武器库。 无论云岭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还是文化价值,其最后的意义都落在教育功能上。云岭红色历史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旧址,都是生动的教科书。每一处革命遗迹和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情操。在参观学习时,人们置身其中,睹物思人,能充分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光辉的奋斗历程和领袖们的伟大胸怀和人格魅力。通过现场体验,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很容易引起人们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使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其教育效果要比一般的教科书和影视剧来得更直接和明显,它能起到校内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用云岭精神培养人、教育人,是党和人民事业千秋万代永不变色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云岭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藏在历史背后的博大精神,发挥其教育功能,是传承云岭精神的有效途径。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发展云岭精神,必须挖掘贴近现实、富于时代气息的教育内容。 云岭精神是“变”与“不变”的统一体,云岭精神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这是永恒的。但云岭精神的内涵博大精深,人们对于它的理解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人们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传承云岭精神也应该把“变”与“不变”统一起来。依据云岭精神的本质属性,可以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党性修养、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的永恒主题。云岭三年革命历史中蕴含着大量生动地教育资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云岭,物质条件极其艰苦,许多知识青年却离开了温暖的家庭,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来到云岭。云岭何以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答案就是云岭一代人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矢志不移,为人民利益、为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袁国平等先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教科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主题,并不等于要“死抱传统”,简单地重复,把富于生命力的“活”的传统僵硬化、程式化。云岭精神的内涵是极其深刻的,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探索云岭精神的丰富内涵,给云岭精神注入新的内容,让云岭精神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把传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中实现教育主题。只有紧跟党的创新理论的脚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深入挖掘反映时代意义的教育内容,回答年青一代关注的热点问题,才能使云岭精神常讲常新,富有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贴近年青一代的思想实际,为他们认同并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