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李丙需回忆录《中南海警卫》目录(组图)
2024-01-29 09:33:43
来源:李丙需回忆录
作者:李丙需回忆录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中南海警卫》

    序一

    闪耀的红五星

    ——记毛主席卫士李丙需同志的先进事迹

    英雄的8341部队已经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远去,但它以极其卓著的功勋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扉页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宛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在岁月的长河里抹下一道深深的轨迹。英雄官兵们的先进事迹在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曾被人们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尤其是8341部队的张思德精神更是影响了好几代人。如今,时代观念的转变,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中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乃至夺取最后胜利的精神法宝,在现实生活中犹如流水漂沙,正一点一滴地被人们所模糊和遗弃。

    时代呼唤优良传统,时代需要弘扬生活的主旋律。尤其是我们这个曾经多灾多难的国家,我们这个受尽屈辱的民族,爱国主义的思想必须牢固树立。军国主义、霸权主义幽灵般的身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飘移,我们要时刻擦亮自己的眼睛,谨防危机从身边涌起。“三个代表”寄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希翼,“两个务必”描绘出锦绣神州气吞山河的宏伟蓝图,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迎接使命,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为此不遗余力。前人用鲜血和汗水凝聚成今天这颗历史的大树,枝繁叶茂的季节,我们品尝着丰收的硕果,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是无数先烈们在饥寒交迫、荆棘丛生的革命道路上,在枪口刀尖的生死轮回中,和着生命缔结而成;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母亲的身体曾经千疮百孔,曾经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恶梦缠身。忆苦思甜,我们要永远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好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使我们伟大的民族永远骄傲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想到了先辈,想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想起了在8341部队和李丙需一起工作的那段难忘的历史。

    我于一个冬季的下午走近了作者李丙需,走近了我的战友,走近了他的回忆录。那是郑州经七路上一个暗小的房间里,书香四溢。一套发白的旧军服却依稀能读清他当年警卫中南海时英武的雄姿,年轻的挺拔并没有随波而逝,他的身上散发出共产党人弥足珍贵的浩然正气。我欣赏他谆朴的性格、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是数千年黄河文化的沉淀、黄河水孕育出来的人性美的结晶,这是九千万中原人民的优秀代表,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隽永挺拔的象征,也是我们8341部队的骄傲。大浪淘沙,这谆朴已至精至纯,这笑脸更能傲对浮世虚华而愈发灿烂。生活中李丙需同志的艰苦朴素、生活之清贫令我心头狂震。我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把流金岁月的青春年华献给中南海警卫事业并立下赫赫军功的优秀军人、亲密战友的生活,我不敢相信一个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在如今这个超豪华的新世界里还过着如此清苦的生活却依然不忘默默奉献。我仿佛是欣喜地找到了一件久难寻觅的珍品,它不经雕琢,虽尘封已久却依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我为有这样一位8341部队好战友而高兴、自豪。

    古往今来,无论翻开哪个朝代的历史,无论在哪一个执政者的身边,我们总能看到一群特殊的保卫者,他们日夜寸步不离地精心编织着自己无处不在的忠诚。在世人的眼睛里,他们的头上好像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这光环不管在动还是静的概念里,多少总给人以不可透视、产生距离感。其实这个特殊群体里的每一员都源自我们生活的中间,都要以五谷杂粮为食,以喜怒哀乐为知。

    李丙需,豫西地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他有着坎坷悲惨的血泪家史,日本侵略者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他爷爷的生命,在那场战乱中,四位亲人撒手尘寰;他有着执着的少年梦想,毛主席、五星红旗、天安门是他孩提时代无限向往的三盏明灯,他无数次的憧憬着自己手握钢枪、保家卫国的光荣前程;他有着青年人热血澎湃的激情,一份参军决心书饱含了他全部的心声。优秀的自身条件使他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不但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而且还步入了多少人神秘向往的中南海,并成为举世闻名的8341部队其中的一员。在毛主席身边做起警卫工作,度过了一千个日日夜夜,受到了毛主席多次接见,得到了无数次美好的回忆。

    历史并不因方向的基准而取舍,真善美与假恶丑也都会在她身上或重或轻地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心腹随从、御林军、锦衣卫、大内侍卫到8341部队,他们都是一个时代一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是阶级分化的产物。在为一个政治集团效命的同时,他们也在保卫着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但荣誉都是由这些渺小堆积而成,如同高楼大厦不会凭空矗立一样,一砖一瓦都是少不了的。

    看待一部历史如果光从某个出发点去接触和了解,那么我们不仅会一叶障目,甚至会在迷失的角落里沾沾自喜。唐相魏征曾有名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这里我想加上一句兼看则博、则智、则强,偏看则寡、则愚、则弱。事实上针对任何人或事物我们都离不开这些尺度,丢掉它我们只能收获片面和虚伪。

    作为一名特殊岗位上的警卫战士,李丙需不但要有一颗绝对的忠诚之心,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以及出色的军事技能,不具备这些,他就不配给毛主席站岗放哨,不配在这个岗位上。他做到了这些,而且很优秀,从花园村新兵训练结束他被留下来委以重任就可见一斑。身在一个特殊的群体之中,他避免不了要耳闻目睹一些政治或生活的重大事件,甚至参加。一个战士当然不能参与问题的决策,更无权力左右,但工作性质赋予他有责任参加执行任务,所以,如果从他的角度去审视和剖析问题,也许能在不经粉饰的过程中找到某些差距。从三位伟人逝世、天安门事件和邓小平复出的前前后后,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政治蹊跷,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李丙需在这几起事件里表现出来的忠诚和满腔激情。逮捕“四人帮”时,他亲身参与,为党的政治建设扫清道路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丙需不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而且感情丰满、真实,处处展示出一名警卫战士高风亮节的坚贞革命气质。周总理逝世,引起他极大悲痛并挥笔疾诗,以表达他对总理的敬怀之情;天安门事件使他尚未从失去总理的悲痛之中恢复过来,又要全身心地投入执勤工作,并妥善处理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参加毛主席追悼会、为毛主席守灵及参加毛主席纪念堂义务劳动,他的意志全部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悲伤过度、任务繁重终于令他心力交瘁地倒在了执勤的岗位上,但他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唐山大地震,他向灾区人民寄去了自己仅有的一百元钱,并发自内心寄去一封慰问信,以表达自己的深切同情和殷切希望。在玉泉山警卫叶剑英、华国锋的工作中,在警卫叶剑英、邹家华、汪东兴、陈永贵到外地参观的征途上,在警卫李先念、陈锡联、苏振华、吴桂贤在中央会议上,他多次受到了他们的表扬并合影题词留念。这些题词、照片和中央办公厅给他发的立功证书,他如获珍宝,常常带在身边。在“五·七”干校、井冈山上、湘江河畔,他表现出积极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做了大量的笔记,他写的诗词,语言朴素真真切切感人肺腑,是不可多得的真实之美,这无论从他怀念伟人还是遇事感怀,我们都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真实和厚重的感情,根本无法谈起。

    有人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此话用在李丙需同志的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他耳闻、目睹、亲历了大量红墙内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为了让人们了解那段历史,记住那段岁月,一个普通的警卫战士,却用异乎寻常的毅力在业余时间里耗时数年,将自己在中南海服役期间,在毛泽东、华国锋等领袖身边警卫工作过的日日夜夜、时闻轶事,写成了一部五十万字的回忆录。作品真实再现了领袖们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再现了他们鞠躬尽瘁、日理万机疲惫的身影;再现了那“山雨欲来风满楼”、没有硝烟却胜似硝烟、关系国家荣辱兴衰的那一场无声的战斗;再现了一名警卫战士在党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誓把青春献祖国的光辉心路历程。他的回忆凝聚了一名警卫战士军旅生活的精彩缩影,讴歌了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并为之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无私情怀,展现出老一代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和传统本色,也揭示了一段文革时期中南海鲜为人知的往事内幕,一幕幕一件件催人泪下,激人奋进。这是一部真正的书,一本鲜活的书,兼具纪实与传奇,矛盾与时代同在,灵动的生活折射出非常时期别样的军人风采。这本书生动、朴实、真挚、感人,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中南海风云突变的多事之秋,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李丙需同志以一个革命军人的绝对忠诚,以对全国人民高度负责的实际行动和他的战友们向历史递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他以自己无边的热情、无上的理念,用黄河儿女特有的质朴展示出忠于职守、忠于领袖、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一个动荡年代警卫战士高风亮节的巍峨形象跃然纸上。阳光走在风雨后,是李丙需他们在山重水复的迂回曲折里拨云见日,才能有在今天歌舞升平的无边春色中闲庭信步;是他们以“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大无畏精神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在星月同辉的光明指引下,祖国的今天才容光焕发,处处笙歌。毋庸置疑,这是一部颇有教育意义和警世作用的纪实文学著作。具有史学与文学的双重价值和珍藏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这是一本好书,好在它内容真实,感情丰满。老年人读起它能沉缅于对岁月的追忆,感悟今天盛世如歌的幸福生活,站在时代的肩膀从而可以骄傲地笑对那场浩劫洪流;这是一本极具教育启发意义的书,年轻人读来能了解历史,学习先辈,以弥补现实生活里虚假己充斥眼前所席卷而来的精神危机。年轻的一代是希望的一代,时尚前卫、灯红酒绿并不能诠释生活的主体,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需要齐头并进,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不会感情麻木、精神空虚,牢记历史的惨痛教训,我们才会多一份动力,才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这句话其实适用于每个人,但只有为了大家、为了人民去奋斗、去奉献的人才是最可贵的。我们的生活中间曾涌现过不少值得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楷模,像张思德、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无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一生中大部分精力、甚至是生命。他们的事迹当然光照千秋、名垂千古,人类社会前进的乐章也离不开这些优秀的激情演奏家,假如没有他们,精神世界便会一片荒芜,激情便成了无源之水,有春无秋。

    应该说生活中有很多具有献身精神的实例,他们共同歌唱着奉献的伟大,畅谈着付出后的喜悦。但是,在社会的某些角落里却不乏指指点点的身影,他们是无所不为而为者。他们讥奉献为愚蠢,视价值为草芥,一个布道者或一个弘扬某种精神的人在他们眼里无异于在沿街卖傻,自取其辱。当然,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人永远能抵御一切侵扰和腐蚀,在浊浪排空的海面上照样扬帆远航。

    李丙需从中南海转业到地方二十余年,尽管他身受部队诸多荣耀,但从不居功、不谈享受,他以张思德、雷锋式的精神为支柱,以中央首长的教诲为方向,在各个岗位上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三伏、三九天他不畏酷暑严寒踩着三轮车不收一分钱义务为缺水居民送水,因公出差时火车上的卧铺他连边都没沾过,他把自己仅有的积蓄捐献给灾区人民……。帮助别人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奉献是他自己定格为追求的目标,他,真实得令人感动,他,艰苦得令人揪心。在著书立说、讲学育人的道路上,他更是倍受艰难,一部几十万字的回忆录虽不是高深文学,但也并非易事。他不辞劳苦义务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500多场次,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迟到一分钟。当然也有人鄙视他、冷眼他,他不是不知、而是无视。他说既定了一个目标,就会坚定地走下去,风雨岂能奈何。朴素的语言却透露出一个共产党人执着理念的无比坚定,他用自己的精神影响着他能影响的一切,灌溉着无数如饥似渴的心田。他的追求正在蓬勃中发展,他的精神正追逐着新世纪的曙光。

    李丙需同志的伟大精神并不仅仅附庸、青睐于领袖,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同样留下了他的身影。转业二十年来,李丙需同志从没有忘记党中央、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的谆谆教诲及殷切希望,他始终保持着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严格要求自己,毕其所有,不图回报。他以张思德式的工作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著书立说讲学育人为己任辛勤耕耘、不辞劳苦。他把自己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化作爱国主义教育激情的暖流,这股暖流流到了工厂,流到了学校,流进了城市,流进了乡村,流进了他生活过的每个角落。他以共产党人的务实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以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认真工作。一个人无论功过几许,官曾几朝,再耀眼的光环也不过是刹那笼罩,惟有像李丙需同志这般忠正、无私的精神才能永远昂首九霄。他不仅仅是河南人民的骄傲,更是亿万人民学习的榜样,中华儿女的自豪。是他的精神让我领略到无私的可贵,他的精神是现实生活中难得的唯美,先辈的优良传统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他的事实使我明白这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我被他高尚的品德和质朴的情怀深深感动,彻底的震撼,一种前所未有的触动穿透我的灵魂,引领着海啸山倾般沸动的心潮,夜夜无眠。徜徉在他的作品之中,我流连忘返,追寻着他的情感足迹,我潸然泪下,天若有情天亦老,叫人如何不泪流。他的作品给我以美的享受,深的启示,它唤醒我沉睡的激情,激励我勇敢前进。我原是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是周恩来总理临终前最后要召见的人,是钓鱼台的负责人,是《红色警卫》的作者,是李丙需的首长和战友,同他在一起生活和工作了九年多的时间,对他比较了解。我现在已是八十岁高龄的人了,我愿意代表8341部队的汪东兴、张耀祠、古远兴、李钊等老战友和全体新战友,以李丙需同志为榜样,保持8341部队的作风,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将先辈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同时向他致以人世间最真诚的问候和祝福,愿李丙需同志永葆青春、永放光芒;愿他的回忆录能激荡起更多心灵的回响,碰撞出更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火花;愿我们之间的革命友谊永远万古长青永留百代。

    我们都不否认生活是充满渴望的:渴望爱情可以在花前月下漫步,渴望友谊可以在溪流湖面上泛舟,渴望知识可以在书山画海中遨游,渴望真实——如果您渴望真实,就需要真真切切的去体会,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精神,它会让您觉得真实才是人生的最珍最贵。到哪里找这么真的人?这么真的事呢?

    走近李丙需,走进他的作品您就能找到答案。

    (邬吉成系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此文曾发表于2004年7月河南新闻出版报社出版发行的《旗帜》大型图书)

    序二

    忠诚的卫士

    二十世纪上半叶,正当中华民族面临着两种命运的大抉择时,毛泽东主席和一代历史的精英们,精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跑了蒋家王朝,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一轮红日升起在世界的东方。二十多年后,一代伟人连连谢世,中华民族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又一次面临着历史的大抉择。何去?何从?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顺乎民意,英明果断,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正义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中华民族芸芸众生,又获得了向着光明的道路继续前进!

    古往今来,每当历史处于大转折时,上层建筑它温和的背后,都孕育着风啸和雷鸣。作者李丙需同志,一个八三四一部队的老战士、华国锋首长的警卫班长,亲身参加了共和国命运大抉择时的行动,并亲眼目睹了这一行动背后所孕育的风啸和雷鸣。

    李丙需同志以自己做人之诚实,对首长的忠贞和过硬的警卫技能,获得了信任和重用,曾先后担任毛泽东主席、华国锋首长的警卫。作者以一个战士的身份,客观、公正、真实地记录了共和国命运大抉择时的那段历史背后的历史。加上红墙内近十年的卫士生活、鲜为人知的所见所闻,著成此书,书名题为《中南海警卫》。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史学与文学双重价值。读后使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通过作者的回忆,可以使你了解到一个八三四一战士对毛主席、对党、对首长们那感人肺腑的忠贞;可以清晰的知晓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政治上的错综复杂;可以明了华国锋首长是一个如何为人忠厚、朴实、最富有人情味、最具有平民心态的领袖人物;并可以知其过去和现在及邓小平首长下台上台的内幕。了解了这一切之后,读者将留下无尽的历史思考。

    这是一本好书,好在它对老年和青少年都有良性的教育意义,好在它出自一个警卫战士之手,客观、公正、真实!

    李丙需同志是一个好同志,在保卫毛主席、党中央的工作中做出了贡献,这是一段历史。历史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又见了一面,使人难以忘怀的回忆。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单位工作,当时我任八三四一部队副政委,对李丙需同志比较了解。他到北京找到了华国锋、吴桂贤同志和汪东兴、张耀祠、古远兴、邬吉成同志,他们都审阅了他的稿件并题了词。他让我为本书作序,我写了以上这么多话,洵堪庆贺。

    (狄福才原系8341部队副政委,此文曾发表于2000年8月华泰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个八三四一战士的回忆》一书中)

    序三

    高风亮节铸英姿 一腔热血谱心曲

    李丙需,1955年4月生,河南汝州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1973年特招进入中南海,成为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中的一员。历任毛泽东主席的卫士、警卫班长、文化教员、教官等职。1983年转入地方后,历任河南省飞亚飞纸业总公司宣传部长、中华爱国主义教育委员会编审。系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抗大精神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延安精神报告团委员。1994年被评为平顶山市劳动模范。

    李丙需在中南海工作期间,深知一个警卫战士的神圣职责,十分注意政治学习,在军事技术方面,他刻苦训练,成为战斗的骨干力量。他的军政素质受到了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张耀祠将军的肯定。他以做人的诚实、对领袖的忠贞和过硬的警卫技能获得了信任和重用,由外围岗调到内围岗,直接担任毛泽东主席的卫士。三年如一日,他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负责,未发生任何差错,圆满地完成了保卫毛主席的各项任务,并荣立个人三等功。毛泽东主席曾接见他并高度赞扬他和他的战友们,周恩来总理也曾多次表扬他们。毛泽东主席逝世后,他一直在毛泽东遗体前守灵和护卫。在共和国命运大抉择时,他参加拘捕“四人帮”的战斗行动,圆满完成任务后,他和战友们受到了叶剑英元帅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邹家华、李先念等同志的亲切接见。叶剑英元帅说:“你们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做出了特殊贡献,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之后,他又担任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卫士,在中南海度过了九个春秋,把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南海,为中南海的警卫事业做出了贡献。中央办公厅于1979年1月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丙需转入地方后,把部队的好作风带到了地方,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艰苦奋斗,认真工作。他推销煤炭不怕吃苦,出差住最便宜的旅馆,坐车挤硬座车厢,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给单位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他还为平顶山市招商引资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了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赞扬。他工作之余,像雷锋那样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1996年夏季,当地特大干旱,群众吃水困难,他身穿退了色的旧军衣,脚踏一辆旧三轮车,义务为困难户送水。他负责的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他个人也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并受到平顶山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文学创作讲学育人的道路上,李丙需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出了一条奇迹般的道路。他自1995年开始利用三年业余时间,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25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一个8341战士的回忆》,于1998年冬在《沧桑》上刊发,引起了很大轰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他受中华爱国主义教育委员会、省市教委与团省委的委托,在郑州、洛阳、新乡、平顶山各有关学校、部队做了500多场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受到了广大师生和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商报》、《郑州晚报》、《平顶山日报》、《汝州晚报》、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新乡原阳电视台、汝州电视台、汝州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曾先后报道他的事迹或连载他的纪实文学。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他著的20多万字的另一长篇纪实文学《风云多变的1976》在《河南商报》上发表,荣获省年度长篇连载一等奖。1998年底,汝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毛主席的警卫战士、最光荣的工作里程”、“一代风流、汝州人民的光荣”两面锦旗,中共汝州市委授予他“作者献书、火热心肠”的锦旗,汝州市人大、市委组织部授予他“闪光的年华、骄傲的青春”的锦旗,汝州市民政局授予他“八三四一、友谊长存”的锦旗,平顶山市政协授予他“精神可佳、值得学习”的锦旗。河南省作家协会于1999年7月正式吸收他为会员。2000年8月,他的一套50余万字回忆录《一个8341战士的回忆》由华泰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和转载,该书被中央档案馆、人民大会堂、中央办公厅、河南省图书馆等部门收藏。几年来他向省市各大图书馆、贫困学校无偿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图书和书画。同时他还出版发行了20多万字的《伏牛山上的枪声》一书。他著的两部现代戏被省级剧团演出,并制作成光盘出版发行。1999年至2003年,他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弘扬延安精神,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等10余篇学术论文。2003年,他与王之润共同主编的大型理论工具书《中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论坛》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丙需自1997年以来,在汝州市自费办起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免费向社会公开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他被中华爱国主义教育委员会授予全国特级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员称号,2003年被河南省人才学会授予高级人才称号,被河南省东方文化研究会授予专家委员的称号。他的事迹将永远闪光并激励后人。他在地方的工作成绩,老首长们都给予了肯定。原中央领导汪东兴多次勉励他在地方做出更大的成绩,要他对得起毛主席老人家的亲切教诲。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张耀祠将军说:“李丙需同志1973年参军,在中央警卫团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工作9年中,工作积极认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一个好战士、好党员。转入地方工作后他还念念不忘8341部队的工作,写了一本回忆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祝丙需同志,珍惜光荣历史,永葆革命青春,努力奋进,争创辉煌。”

    李丙需的大半生,可划分为“爱心三部曲”。第一部是爱党曲。18岁的时候,他亲手把一棵家乡烈士陵园的梅花树移栽到毛主席的房前供主席欣赏,他身穿军装,手持钢枪,日日夜夜站岗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身旁,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党的警卫事业。转业回地方后,他仍保持了部队的优良作风。第二部是爱国曲。年轻时代的他热爱祖国,尽到了一个军人的职责,现在他又写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文章,义务做了500多场次的报告,他还自费办起了展览厅,免费向观众展出。第三部是爱民曲。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期间,他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除做好自己警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工作外,他还把自己仅有的100元人民币献给了唐山灾区人民。转业回地方后,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献给了爱国主义教育事业,而他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为人民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当地领导和群众都称他为“活着的雷锋”。

    (此文曾发表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中共党史学会2003年12月出版发行的《河南劳动模范志》)

    目 录

    第一章 神秘的“八三四一”

    1一支被蒙上谶语色彩的部队代号/毛泽东说:“我叫惯八三四一了,不要改!”
    2八三四一的警卫创造了世界奇迹,被称为“举世闻名,独一无二”,他的领导者被世界公认为第一安全专家
    3几位八三四一的领导者、战士,他们一个个既忠诚于党中央、毛主席,又智勇双全,久经百战,身怀绝技,具有传奇色彩
    4八三四一部队,一支和毛主席生死相依的部队/战争年代有三层警卫力量,日日夜夜护卫着一代伟人

    第二章 少年梦和青春理想

    1我的苦难家史/日本鬼子欠下我家的累累血债/日军血洗我家乡罪责难逃/是党和毛主席把我全家从苦海里救了出来
    2我的童年既有童肝义胆和很多童趣,又有很深的母爱、父诲和师范/我是唱着《东方红》乐曲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的
    3放飞的少年梦,一个光荣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我身边/如饥似渴的心田,将一份参军决心书深情地装点
    4公社广播站播放了父亲送子参军的发言录音/因为某人的一句闲话,我参军的事出现了波折
    5接到入伍通知书,我哭了/地委书记和县委书记轮流接见我/在乡亲们送我上路时,我又向他们读了自己写的那首诗

    第三章 花园村训练

    1我用崇拜的目光注视着那些久经战阵的老军人/我对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说:我们河南人不爱吃大米,玉米面窝头也不好吃
    2我的腿受了伤,感染后发烧躺在床上/汪东兴首长掂着苹果来看我,他赠我一本《毛泽东选集》
    3张耀祠团长教我练打拳,训我说:“你真笨!你这叫比葫芦画瓢,训练结束拿不到优秀,我叫你写检查。”
    4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很难过地低下了头/狄副政委给我们讲起解放战争时期战士们刚进北京城的故事,训练场上笑声不绝于耳
    5训练场上,汪东兴首长和张耀祠团长分别表演了自己的拿手绝技,令我大开眼界/汪东兴首长说:“小李的训练表演不错”
    6我很纳闷,为什么没有把我分到中南海,却让我继续留到花园村,为这事我苦闷了三天

    第四章 中南海执勤

    1汪东兴首长给我讲:毛主席早就给我们总结出了八条工作规律和十六条工作方法以及三大任务,我一一记了下来
    2我给毛主席站第一班岗,既刺激又有意味/深夜,我一个人站在哨位上,听着周围松树的响声,感到一阵紧张
    3我和汪东兴、张耀祠两位首长一起,把一棵梅花树小心翼翼地栽在毛主席门口
    4我请假看了一场戏,没想到挨了张耀祠团长一顿批评/他说:“不要搞特殊化吗?”
    5在毛主席身边站岗,得知他的一件睡衣上竟有67个补丁,他80岁了还学外语/他关心我们,亲自给我们讲课,派人给我们打药灭蚊,送水果吃/他临终没有任何私有财产令我难以忘怀
    6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三次下到农村去搞调查/在那些风雨蹉跎的岁月里,在他老人家的思想光芒照耀下,我一步步健康成长
    7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汪东兴首长和张耀祠团长给我们讲长征的故事:张国焘想夺权,想扣留毛主席
    8朱老总走到我身边,拉住我的手说:“小战士,天很冷,到屋里暖和暖和……”
    9一封加急电报,我请假从中南海回到家里/在伏牛山下,我轻松地将罪犯擒获,一个危险的阴谋胎死腹中
    10雪夜,梅花的馨香将我引到了毛主席的房前,一个伟大的身影凝芳而立/毛主席那亲切的笑容,温暖的话语令我终生难忘
    11张耀祠、邬吉成两位首长给我讲“林彪事件”
    12“林彪事件”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央警卫工作十分突出,中央最高核心警卫机关发出了一份重要材料/后来我也担任了重要警卫任务
    13一个普通农民,一个普通工人,在十届一中全会上,一下子走进了政治局,住进了钓鱼台/但他们不适应,提出了“三三制”/毛主席拥护,王洪文反对,江青不满
    14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大寨召开/在会上华国锋首长和邓小平首长做了报告/江青提前赶到,又拍照又批宋江/毛主席批评她:“放屁,文不对题。”

    第五章 风云多变的1976年

    11976年元旦,我在天安门广场听到了毛主席的诗词二首《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的播音/回到营房,有人给我讲了小道消息
    2一个撕人心肺的噩耗震撼了神州大地/警卫战士们眼都哭肿了/我们要求佩戴白花,但没有被批准
    3警卫战士自己做了白花戴在胸前/中队教导员为此受到警告处分,这使许多警卫战士愤怒
    41976年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我和老乡都感到一种困惑
    5在北京的一个医院里举行了周总理的告别仪式/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我看见吊唁总理的人流络绎不绝/周总理临终最后要召见的人,原来是钓鱼台的负责人邬吉成/周总理的追悼大会,毛主席计划是要参加的
    6部队里召开“反击右倾翻案风”动员大会,我在会上发了言/我的发言稿还被登在黑板报上
    7和一位老战友相聚,他对我说了好些我连想都想不到的事
    8天安门事件的前前后后,我目睹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事件/这些事件再次震撼了我年轻的心灵
    9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华国锋任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10天安门事件之后,我们的学习任务加重了/一篇批老乡观念的文章,把我吓了一跳/批邓的风越刮越猛
    11周总理的病逝,朱老总在遗体前致军礼/毛主席病重期间,他要分担一部分中央工作/他的病逝,原来是感冒引起的/我站在他的病榻前,眼泪夺眶而出
    12毛主席病重的消息传来,朱德总司令7月6日逝世,再次震动我们/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更加给风云多变的1976年增加了几分恐怖
    13唐山大地震,毛泽东主席流下了泪水/我看到了许多,并经受了一次深刻锻炼
    14毛主席逝世前三天,江青不顾毛主席病重,在山西昔阳登上了虎头山/主席逝世前一天,江青竟在进病房时说:“你们应当高兴”
    159月9日零时10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那天后半夜,我们接到通知:进入一级战备
    16我为毛主席站了最后一班岗,江青把气氛搞得很紧张,大家都捏着一把汗
    17毛主席病逝,我万分悲痛/几位副处长昼夜轮流值班/华国锋开车兜了一圈,算是搞迷惑,下地下室他问邬吉成下去不下去
    18毛主席追悼大会有一百万群众参加,有23500余警力和15000余民兵做保卫/前10天就对广场一带戒严,对帝、修、反、间谍和特务进行了侦察和控制
    19连续几天的紧张执勤,加上悲伤过度,在天安门广场为毛主席追悼大会执勤时,我晕倒在地上
    20在研究毛主席遗体转移问题时,江青和毛远新一会儿说参加,一会儿说不参加/消息传到我们警卫战士耳朵里,大家都气得直跺脚
    21在9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要赶叶帅和李先念首长离开会场,她歇斯底里地哭闹:“有关的留下,无关的都走!”/叶帅和好几个政治局委员都愤然离去/汪东兴首长坚持不肯走,会议陷入了僵局
    221976年国庆节,华国锋首长的讲话非常简短,引起“四人帮”的极度不满/我们八三四一部队有位战士代表发言,叶帅为他鼓掌
    23拘捕“四人帮”前,江青毫无一点准备/汪东兴首长用邬吉成副局长的车调人,并让他负责外边/叶剑英最早来到怀仁堂/姚文元不是政治局委员,也让他参加政治局会议
    24张耀祠团长通知我去见汪东兴首长,原来是汪东兴首长要给我布置逮捕江青的紧急任务/我一听又激动又兴奋,心想:就是把命丢了,也要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
    25毛远新正在看电视,一见几位军人站在他面前,就喊道:”啊,你们来抓我!”但是已经晚了
    26江青沉默了一会儿,取出一串钥匙,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用铅笔写了“华国锋总理亲启”七个字
    27怀仁堂里,另一场战斗同时打响,中南海的秋夜,半弯上弦月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看得非常清楚

    第六章 玉泉山警卫

    1玉泉山峰崖嵯峨,秀蔚天然,但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却使我根本无心去领略它的美姿风采
    2“四人帮”威逼华国锋首长的阴谋不能得逞,更加仇视华国锋、汪东兴两位首长/叶帅告诫两位首长:要注意安全
    3华国锋首长生活俭朴、爱护战士/他经常穿着家属做的布鞋/他让我们搬到他住的6号楼
    4华国锋首长特别爱劳动,有一次我把他的劳动工具藏起来,他不高兴地批评说:“你们不要干涉我劳动嘛!”
    5陪叶帅游玉泉山,叶帅给我们讲史说诗,寓意深远
    6我的父亲来北京看我,我没有告诉他我是干什么的/父亲追问我,我仍然不说,父亲气急了/叶帅亲切地说:“为什么不让你父亲来住几天……”
    7在苹果园里,我捡了一个苹果,叶帅看见后,转身回住室,给我取了两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8华国锋首长深夜在写“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字,他写了好多张,但好像都不满意/我只好走进去说:“首长,您该休息了。”
    9叶帅、李先念首长来看望华国锋首长/李先念首长说:“现在有个德才兼备的人,还是把老邓搬出来吧!”
    10华国锋首长去看望刘伯承元帅,正好碰见邓小平首长/邓小平首长说:“华主席,我该走了!”/华国锋首长说:“邓老,您不要着急嘛,咱们一起谈谈!”
    11华国锋首长难得有这么高兴的一天,和他的一家人划船游湖,说了很多话
    12华国锋首长主持毛主席纪念堂奠基典礼,他动手铲下了纪念堂工地的第一锨土/这时,他的双眼含满了热泪
    13参加毛主席纪念堂义务劳动,张耀祠团长教我如何抡大锤
    14我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的安全保卫/我两次随中央领导人进毛主席纪念堂/我感到这是我给毛主席站的最后一班岗
    15汪东兴首长两次带我瞻仰毛主席纪念堂,每一次我都因为激动而流泪,但感情却不一样/我从汪东兴首长身上汲取了人类最珍贵的品格,那就是“忠诚”二字
    16“四人帮”的残余势力到处活动,叫嚷“再过二十年还是我们的天下”,甚至有人调动民兵,准备上山打游击/大街上又有人贴出大字报,提出要为邓小平平反/有几位老红军给华国锋首长写信……华国锋首长愁眉不展
    17华国锋首长为弘扬雷锋精神,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号召/他来到我们班检查学雷锋活动开展情况
    18“四人帮”被逮捕后,揭批“四人帮”的运动很快形成了高潮,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事都被揭发出来了/一份刘松林在军事科学院外事部批判会上揭发控诉江青的材料被人到处传抄
    19军营里出现了一起严重事件,汪东兴首长以其丰富的斗争经验,逐步解决/他高超的破案手段令我们由衷佩服,不愧为世界第一安全专家
    20在玉泉山我向吴桂贤首长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都入党了,而我却入不了党呢?”/吴桂贤首长送给我一本《雷锋日记》和一个学习日记本
    21在一次欢迎新战友训练动员大会上,我被任命为教官兼代理排长,负责训练这批新兵/会上,汪东兴、张耀祠两位首长给我们上了一堂保密课
    22训练新兵期间,“四人帮”的几个家属被集中在花园村办学习班,和我们在一个食堂吃饭/从他们吃饭时的闲谈中,透露出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23邓小平首长给华国锋首长的信在全党传达后,邓小平首长来拜访华国锋首长/在客厅里,他们俩紧紧握手/不久,邓小平首长的所有职务就全部恢复了
    24华国锋首长是我接触到的最朴实最富有人情味、最具有平民心态的领袖人物
    251977年8月中旬,我和战友们警卫叶帅、汪东兴首长、邹家华首长到大寨参观,一路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首长们关心群众,平易近人,为祖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使我终生难忘,受益匪浅
    26在返回北京的路上,邹家华首长谈自己的往事,我第一次知道他就是著名革命家邹韬奋的长子/这位革命家的儿子从小经受了革命的洗礼,生活颠沛流离,饱受苦难

    第七章 “五·七”干校生涯记录

    1我去“五·七”干校的决心很大/邬吉成首长要去,别人阻拦都阻拦不住/汪东兴首长要办好“五·七”干校,说:“只要我活着,五七学校就要办下去。”/谁料,去的还有特殊人物
    2我突然被通知到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学习/走时,汪东兴首长专程带我们这批学员到上海等地参观/从此,我就成了一名干校学员
    3干校的一切都是军事化,一到校又是进行入学教育,又是看校史展览/听说毛主席很关心这个干校,说:“告诉同志们,劳动也是一课。”并让他的女儿也去到了“五·七”干校,和我们一样在田里劳动
    4在“五·七”干校,狄福才副政委和邬吉成副局长被分配到大田排/我在备田班里,每天拉粪、犁田、耙地/在这里我认识了几位名气很大的人。
    5邬吉成带队的任务已完成,他和我们年轻人一样,像个泥人,在一尺多深的泥水里拔秧苗/一天春插,雷声好像在我们身边炸响
    6我在干校经历了种植水稻的全过程,这是个最大的收获/校方对女同志和老同志还是有照顾的/学校常出现“五七战袍”,常有几封有“问题”人写的交代信,从干校发往北京
    7在干校里,我常常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精明干练的老军人/他常常穿一件油渍污损的军衣,开着一辆四轮车拉东西或在田里犁地/后来,别人告诉我:他就是孙勇将军,是毛主席的卫士长,曾陪同毛主席畅游长江……
    8在青岚湖畔,孙勇将军给我讲他陪同毛主席畅游长江/讲他给毛主席当卫士长……
    9狄福才副政委也是我们八三四一部队的一员战将/在干校里,这位战将从大田排调到牛班里,细心照料那些牛儿,工作任劳任怨
    10邬吉成副局长病倒了,他仍然还要考虑排里的各项工作/我白天帮狄福才副政委割草喂牛,晚上照顾邬吉成副局长的身体,一连忙了一个星期
    11邬吉成副局长养的那条大黑狗,救了好多人的命/他原先是一个号兵,在冰冻的硬地上坚守了6个小时,战斗非常激烈/他讲的故事令人振奋
    12在连部的图书室,我看到那位整天心事重重的女管理员,她年龄不是很大,却很憔悴/后来,我知道她叫邱银英,是戚本禹的爱人/她告诉我很多她一家的遭遇
    13毛主席的保健医生李志绥,在干校和我住隔壁/他年龄已经接近古稀,因此很少干活,即使这样他也很难适应干校的艰苦环境……
    14〖我被她的笑声感染,不知不觉爱上了她/一个偶然的机会,把我们俩的关系拉得更近了
    15我和邬吉成、狄福才两位首长,一起漫步在青岚湖上/聆听着邬吉成首长讲的战斗故事,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把苦和累忘得一干二净
    16邬吉成和狄福才首长看到地上掉落的稻粒,弯下腰一粒一粒地捡/不知道是电影厂还是电视台来给我们拍片子,大家都很认真地对待这次拍摄

    第八章 参观革命圣地

    1在参观革命圣地南昌时,我写了一首诗,说是七律,其实不讲平仄,但它却是我的心声
    2“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熟悉的诗句,我早就向往的井冈山革命圣地,今天,终于看到了你的雄姿
    3三湾,这个我上小学就憧憬的地方,如今来到了它的身边/看到这儿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我都充满着敬仰之情
    4〗“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上炮声隆……”/毛主席在他的两首词里,都提到了黄洋界这个地方,这真是个神秘的所在
    5毛主席在大井的旧居,被国民党烧毁得仅留下一堵残墙和两棵常青树,但这正是生命的昭示
    6山区的温差太大,我给小梅披上一件外衣,她问我:“你冷不冷?”/在夕阳的余辉里,我们牵手而归/那天,我们谈了很多很多……
    7我们在长沙停留,参观了岳麓山/这儿,仍然处处有毛主席的足迹
    8参观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冲,我们站在毛主席的父母墓前,脱帽致敬/这时,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棵草,都充满着深情厚意
    9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主席青年时代,为寻找真理四处奔波,最后终于找到了共产党这盏希望的明灯
    10我和几位首长来到“滴水洞”前,看到了毛主席当年留下的足迹/听了他们的陈述,使我打开了毛主席在“滴水洞”与世隔绝11天的神秘之谜
    11专列上,她亲手为我戴上一块崭新的手表/几天后,惊闻恋人香逝,我悲痛欲绝……

    第九章  告别了八三四一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中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之际,我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宣誓仪式上,我举手宣誓……
    2叶帅找吴桂贤首长谈话,说:“中央的工作发生了变化,你和‘四人帮’不一样/他们是靠造反起家的,你是从下边干上来的,现在中央征求你的意见,是否回地方工作为好?”〖JY。〗(338)〖ZK)〗
    3〗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邬吉成、八三四一副政委狄福才,先后被调离北京,到安徽、湖北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李钊被调往山东/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将军也被调成都军区去了,我给他们送行……
    4从一些资料和汪东兴首长的讲述中,我知道了汪东兴首长在转战陕北的一次狙击战中,为保卫毛主席所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
    51981年2月4日,农历的除夕之夜/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彩灯高悬,鲜花飘香,装饰得金碧辉煌/宽敞明亮的宴会大厅里,华国锋首长和越南朋友黄文欢在这里举杯共庆这个八十年代的第二个春节
    61982年7月的一天,我接到命令,前去执行警卫邓颖超大姐的任务/这是我在八三四一部队执行的最后一次任务/我决心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71983年元月,我离开了工作战斗了九年的北京/这时,八三四一部队的代号已经撤销/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后,从此消失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陶章敏:我说八三四一部队(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