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回味历史瞬间, 触摸历史温度, 把握历史脉搏。
当我们读取档案的时候,也就揭开了那段烽火岁月的面纱。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赶赴北平,《共和国·1949——中共中央在香山》一书唤醒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值得我们共同研读、细细品味。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正是凭借这样的警醒与睿智,走上进京“赶考”之路,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片新天地。“档案中的香山革命历史”专题栏目将利用史实图文、珍稀影像、文物故事等史料及资料,为您呈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49年4月下旬的一天,在双清别墅内办公的毛泽东情绪高昂。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的消息,被递到他的案头。得知南京解放,毛泽东高兴地走出屋来到院子里。此时恰好又有卫士送来报纸,毛泽东坐在凉亭下读了起来。一直跟随中共中央担任摄影师的徐肖冰,这时也正好来到院内采风取景,并拍摄下一组珍贵的照片。
徐建林(摄影家徐肖冰之子):
“我父亲到(毛)主席住的地方,一进院子,就看见主席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怕惊动他,父亲抓紧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图为徐肖冰摄影作品: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六角红亭内看刊载“南京解放”消息的《进步日报》。
当时,徐肖冰先是从左前方照了几张,但那个角度,无法展现报纸上的内容。于是,他又悄悄地来到毛泽东的右侧。当“南京解放”四个大字恰好映入镜头中时,他“咔嚓”一声,迅速地捕捉到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这张照片是徐肖冰众多摄影作品中最著名,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一张。
看完报纸后,诗兴大发的毛泽东回到了双清别墅内,在办公室里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解放后,中共中央领导人依旧忙碌;夜晚的香山,灯火通明。
毛泽东原本打算了解外国媒体对“紫石英”号事件的反应,没想到却听到了一则“驻南京解放军搜查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新闻:4月25日清晨,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5军的一队战士在为部队寻找住所时,误闯入美国大使馆,还撞见了正在洗漱的大使司徒雷登。毛泽东对此很是重视。
陈人康(时任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司令员兼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陈士榘之子):
“毛主席亲自作指示:‘35军进入南京纪律严明,外国反映极好,但是侵入司徒(雷登)住宅一事做得很不好。’在这个事件上呢,让我父亲他们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此后,渡江战役总前委加强了对基层官兵进行国际外交惯例的教育和普及,在随后解放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战役中,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错误。
那么在人民解放军渡江之际,连苏联大使馆都早已搬去广州,可长期支持国民党的美国大使馆为何还留在南京?
美国大使馆留在南京的原因是杜鲁门政府还在观望。1949年年初,在面对美国国会关于“中国时局发展”的质询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待尘埃落定”的主张,建议美国国务院应继续观望,试探拉拢中国新政权的可能性,以确保美国在华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