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家蜡染工艺并没有因它是祖传的文化而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将本地本民族的蜡染艺术发扬光大,走各民族共享共荣的发展之路。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塘都村的姑娘李喳福等人应安顺蜡染厂的邀请,还到该厂传经授艺,使安顺蜡染厂的产品多次远销世界各地,成了当地出口创汇的经济产业;此后,重安镇金竹寨的罗登英、罗莽革和塘都村的李兴妹等人先后在贵州省文化厅的带领下,多次到美国、日本等地作蜡染制作表演。他们精湛的技艺、娴熟的手法和严谨的构图,深得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人的赞誉,并且翘大拇指:“OK,东方的毕加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体制不断深化,革家蜡染近年来已不再停留在对内使用、对外传艺的圈子里,而是把蜡染工艺产品打入市场,参与流通,使封闭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艺术逐渐变成村民脱贫致富的门路。妇女姑娘们大胆走出深山,不仅到大中城市去展示自我的艺术才华,而且也增加了各自收入。许多土生土产的蜡染艺术还多次在广州交易会上展出,由于它自成一体的画染风格和诱人的魅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深受客商和专家学者的青睐,日本、新加坡等还长年与黄平县的艺人达成产销协议,因而市场前景十分可观。现在革家蜡染在实行农户分散生产、客商收购的基础上,他们还在广州、西安、上海、贵阳、凯里等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使蜡染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出山”渠道。
革家蜡染虽然只有蓝白二色,但由于妇女、姑娘们善于智慧地运用了点、疏、密、拼的技法巧妙结合,使各款不同的蜡染图案呈现着风情独具和构图多样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蜡染艺术那简洁明快的特色。它象一部深邃寓意的、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一样,在革家村寨里流芳百世,承袭不忘,是一部记述革家女性文化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史诗,也是妇女们自尊自爱和展示心灵手巧的共同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