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表江河女士写给母亲的纪念文章《遥远的思念——回忆我的母亲吕玉兰》后,引起大家的热烈反响,江河女士质朴真情的文字打动了许多人。全国优秀教师、高级教师、河北省践行国学先进个人、邢台十大读书推广人、作文教育专家、“深阅读及大写作”实践指导专家陈宝贵老师在读完《遥远的思念》一文后,深受感动,奋笔疾书写就读后感——《一两的真诚,胜似千吨虚浮的喧嚣》。这篇文章同样是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堪称为“真诚的回响”。现将此文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也许我的见闻较为逼仄,也许我的阅读面不够宽泛,也许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太敏感的人,不少时间了,虽沉于阅读、浸于文字,但真正感动我的文字鲜有出现。而昨天吕玉兰纪念馆馆长王玉婧所发的吕玉兰女儿江河所写的《遥远的思念——回忆我的母亲吕玉兰》的文章,令我感动,令我遐想。
感动于情感的真挚,表达的真诚。作者以平凡的眼光看母亲,以生活中细微的事情展现母亲,以个人和母亲的日常交往呈现母亲。文至淡而情至深,事细微而意广大。读之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在我记忆中,母亲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在她身上也看不到任何名利场的熏染。她留给我的只有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呵护孩子的点点滴滴。”这里以“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在她身上也看不到任何名利场的熏染”等,一是定格母亲的平凡,二是定格于母亲玉兰花一样的纯粹高洁。“只有作为一个平平凡凡”母亲的“点点滴滴”,则确定了回忆母亲的方向,即“点点滴滴”的平凡之事。
接下来,用四个“惊讶”,构成四种情况的对比,突出母亲独特而“平凡”的身份:一是“妈妈不过是个喜欢在家中小院锄地种菜的人”;二是“妈妈不过是个喜欢箍着白毛巾地地道道农民打扮的人”;三是“妈妈不过是个身体不好,给我们做完饭自己却不吃,躺在床上休息的人”;四是“妈妈不过是个衣着俭朴,经常跟我们讲开一次冰箱要花两毛钱的人”。也即劳动者的身份,农民的身份,身体不好十分节俭者的身份。也就是,母亲从来没有以官位定位自己,从来没有以卓越的经历傲人,从来没有以自己的“功劳”呈示于人。母亲的骨子里,母亲的灵魂深处自己就是公仆,就是离不开土地的农人,就是拉车的牛,就是耕地的犁,就是割麦子的镰刀。母亲就像华北平原上秋天饱满的谷粒,面对大众和土地永远是那样的谦卑,那样的质朴,那样地和土地融接在一起,母亲就是粮食和土地。而文章中的“不过是”的反复强化,一是强调了母亲的平凡,二是寄寓了对母亲高贵人格的崇仰。
关于玉兰保定上学的情景,江山的《吕玉兰》一书中多有涉及,但这里江河所写,使我对玉兰当时的情景又多了一份“惊讶”和感动。这里是通过和母亲的交往来展现母亲“平凡”而艰苦的生命经历的,而展现一个母亲神圣的爱、“卑微”而艰难的生命境遇的。她先写母亲对姐妹的爱,“一看到我们来,非常高兴”;二是生活极端艰苦“母亲的三顿饭几乎都是自己在宿舍里煮面条,然后加点盐和香油,连鸡蛋青菜也舍不得放”,其生活艰苦的情景通过凝着情感的细节展现在我们面前。“几乎每顿饭都是”“连鸡蛋和青菜也舍不得放”,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艰难”的生活,作者在平淡的用语中饱含着多么深的挚情。接下来一包方便面,母亲看着“我们吃”。“炒菜和米饭”“妈妈也没给我们买”,盛夏蚊子叮咬“全力保护我们姐妹俩”,以及后来重病时对她们的关爱和不舍的情景,写出了一个母亲伟大的圣爱,和爱而不能的艰辛和无奈。读来令人流泪。这是人间最至美的文字,因为她真,因为她诚,应为她融入了一个女儿对母亲复杂挚爱的情。
回忆母亲农业厅工作时的情景,展现了母亲丰富的精神生活,比如唱歌、绘画,以及爱劳动的本色。而令人感动的是江河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在我心里母亲不是做官的,因为她不是高高在上,她是最亲和的人。虽然她不施粉黛,不戴任何首饰,不穿任何奢华的衣服,但她却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经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穿着朴素干净的衣服,我在她身边永远是自豪开心的。那时候母亲还是健康的,她脸上经常有一种灿烂的笑容。母亲一笑,像太阳出来,让见到她的人,心里敞亮。她说话较大声,语气干脆,冬天喜欢穿个军大衣,半披在身上,走路带风,泰然微胖的身材略显魁梧。”这是对母亲大美形象最真实的描绘,是对母亲高尚品格最准确的表达,是对母亲平凡人生高贵灵魂最深沉的概括,这里也表达了一个女儿心灵深处对逝世三十年母亲最真挚难以言表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