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玉兰花,皆因它秀外慧中、超尘脱俗,也因它“寒凝大地发春华”的刚毅坚韧,现在因为一个人,我更加喜欢玉兰花,她就是党的优秀女干部吕玉兰同志,她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党的革命建设事业,如那清丽圣洁的玉兰花,把悠远清香永留人间。
吕玉兰,她曾任河北省委书记,也是共和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她那句在当时被全国推广的“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口号,到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她与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共事过三年,习近平对她那种“高风亮节、公仆风范”非常敬佩。
在她去世时,习近平同志专门写了题为《高风昭日月 ,亮节启后人》的悼念文章。
习近平同志在文中写道:“玉兰同志逝世已经一年多了,但我的脑海里,时常还浮现着她的音容笑貌。我在正定与玉兰同志一起工作了三年,建立了浓厚的同志姐弟情谊。特别是我当县委书记时,她对于我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至今我想起来还心头热乎乎的。”
习近平同志接着写道:“玉兰同志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也使我永远难忘。她像一位大姐一样,惦记着我的饮食起居,常从家里拿来鸡蛋、挂面、点心给我,劝我按时进餐。我到石家庄出差开会,还常在她家里吃饭。她常劝我,要经常活动活动,加强体质锻炼,不要累坏了身体,不要吃年轻的本钱。”
习近平同志最后写道:“玉兰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品德和风范将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今天,我翻开历史的篇章,带我走进这有着玉兰花般高贵品格的吕玉兰同志人生。
吕玉兰,是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人,15岁就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农村合作社社长。她1958年入党,先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96年她在《河北日报》头版发表人生体会文章《十个为什么》,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都转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年,她受邀到北京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还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1969年,她还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她的丈夫江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也是“秉承中华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中红网的创始人。
他们是伉俪情深的红色伴侣,他们纯真动人的奇丽姻缘、红色家庭,真实地演译着“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他们夫妇在工作中与习近平同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工作中的好搭档
在1982年3月,习近平同志到正定来工作,和吕玉兰在一个县委班子,当时吕玉兰任正定县副书记。
习主席一直心系百姓生活,在陕西七年的知青生活,让他知道农民的苦,他总想让百姓的生活好起来。在他下乡过的梁家河百姓都知道,习近平同志“不说空话,不说大话”, 每次开会讲话,都讲得“特别实在”,老百姓都愿意听。
当年,习近平同志初来正定上任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询问、调查、走访,了解正定群众生活情况。
而一向工作踏实、敢说真话的吕玉兰同志也如实给他介绍情况说:“正定是粮食高产县,也是中国北方第一个粮食亩产“上纲要”“过黄河”“跨长度”的县,但是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主要是粮食征购任务太重了。甚至,有的农民完不成征购任务,只好拿着钱去别的村买粮食,回来交征购粮,农民的口粮普遍不够吃。”
其实,习近平同志来正定之前,吕玉兰同志就发现这个问题了,也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当时领导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