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7月,玉兰从临西县的下堡寺高小毕业后,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当时提出的知识青年回乡务农的号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东留善固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这一年她才15岁。
然而,当吕玉兰真要回乡务农时,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首先,她的父亲对她回乡务农就持反对态度。高小毕业前夕,她回家同父亲商量高小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事。父亲一听,就火了:“当初不让你念书,你哭着非去。眼下,你正一蹬一蹬往上念,又要回家种田。不行,还得去上学!” 吕玉兰说:“当初要念书,是因为没有一点文化。现在回家种地,是响应党的号召,当个新式农民,爹,这是两回事!”“不管你两回事三回事,反正得上学,要不,这几年的书就算白念了。”父亲一点不松口。“那怎么能白念呢?种庄稼也得识字,也得有文化。人家徐建春也是个高小毕业生,现在成了劳动模范,当了农业合作社社长,多光荣!”玉兰也一点不示弱。最终,父亲还是拗不过这个性情倔强的女儿。
吕玉兰刚回乡务农时,恰好赶上她们村开始 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她有文化,合作社又需要一名妇女社长,也叫副社长。于是她被大家推举为副社长。而这一次的特殊机遇,却成为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时间不长,机遇再次向吕玉兰招手,她又当了正社长。当时,刚刚实现了合作化,县里对合作社的干部普遍进行了培训。吕玉兰一次在培训班谈工作、学习体会的发言,引起了县妇联主任周维贞的注意,周维贞又经过考察了解,向县里推荐吕玉兰担任正社长。
多少年后,周维贞这位1938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过地下交通员、区妇救会主任、副县长、地区妇联福利部长、县法院院长、县科委主任等职的老干部,回忆起这段经历,十分动情、感慨地说: “我这辈子的最大功劳,就是慧眼发现了吕玉兰。”她曾这样回忆道:“记的当年县里开会,吕玉兰在区小组会上发了一次言,讲到怎么抓又怎么干,讲得非常具体和实在。我们就决定让她在大会上讲,因为我们党培养干部,都是这么做的,就是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摔打。我们看到,吕玉兰对县上布置的工作,总是认真去落实,坚决按领导的意图办。她真是听党的话,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好姑娘!还有一件,她这一辈子从不在乎小事小节,总是注意抓大事、 抓中心。而且,抓住了不放,干起工作来有一股子劲,一直要抓出成效来,才肯罢休。我看玉兰这姑娘真有出息,我也真下功夫教她。我曾嘱咐她,你要是怕发言讲漏了,就 在手上写几个题目,字不会写就画几个图。就这样手把手、嘴对嘴地教啊……”
这是发生在1955年10月的事情,吕玉兰刚15岁。就这样,在中国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勤奋好学、带头劳动、积极工作、乐于助人、实事求是、敢作敢为的玉兰,成了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