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动态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祝贺人民研学网平台启动(图)
2023-04-26 10:08:14
来源:智慧研学家
作者:智慧研学家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23年3月24日上午,人民研学网平台启动暨全媒体实践教育研讨会在人民日报图书馆举行。研讨会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主办,《人民周刊》杂志社、人民日报出版社融合发展中心承办。全国50多家研学学会(协会)、基(营)地、机构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启动仪式上,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秀珍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应急安全专家黄贵海、人民研学网负责人王蕊共同为人民研学网平台启动揭幕。

    近几年,我国研学事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获得空前的发展。研学旅行已经完成了概念导入、政策支持和市场实践阶段,对于推进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唤醒国民研学意识,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在致辞中表示,人民研学网作为首家研学专业传播媒体,将致力于引领研学趋势,聚合研学资讯,培育研学品牌,搭建合作平台,推动研学发展。人民研学网将力争办成中国研学旅行主流平台、全国研学旅行主流合作阵地。希望人民研学网在研学教育体系中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研讨会上,杨秀珍秘书长在发言中针对如何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高质量推动红色文化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研学实践提出了问题探讨。同时,也对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和人民研学网的后续战略合作拟定计划:将推进资源共享,观点互鉴,定期研讨,在全媒体实践教育方面深入合作,打造红色研学IP级产品和目的地城市,共同致力于全国青少年研学事业,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秀珍被聘请为“人民研学网智库专家”

    ▼ 以下为杨秀珍秘书长发言全文 ▼

    《如何让红色文化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活”起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和大家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人民研学网平台的启动,共同探讨全媒体实践教育。在这里预祝我们此次活动顺利举办!

    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是经中宣部批准、民政部正式注册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是隶属于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的一个专门机构,成立于2017年5月,现有全国会员单位600余家,涵盖各地教委、教育培训机构、民间团体、博物馆纪念馆、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规划咨询等企事业单位。本工作委员会宗旨是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和要求,以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为发展方向,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创新“知行合一智慧研学”的教书育人新理念,新手段,把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树立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理想有道德有信仰的人才作为重要的历史责任,把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己任。

    红色旅游是近些年来最为活跃的一种旅游形式,如火如荼,遍地开花,正所谓祖国山一片红,由此,也带来红色研学的兴起。红色旅游作为国家重大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当下有为,未来更可期。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9年,红色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从1.4亿增长到14.1亿,年均增长率超过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红色研学一头连着旅游,一头连着教育,更受家长、学校的喜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激昂向上的鲜明特质,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何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文化活泼地传递给青少年,高质量推动红色文化与研学旅行的融合发展,是一件值得探索亦需“恒”以贯之的事情。结合研学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以供探讨:

    一是载体宜“活”。

    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确定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地区丰富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促进红色研学“火”起来的缩影。

    可以预见,只要联结和深耕更多机构载体,用活用好红色资源,让我们的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红色场馆、经典步道“活”起来,串珠成链就能让红色文化随处可见、红色故事广泛传播、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二是方式宜“活”。

    在推进红色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也推进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方式、新手段:一方面,通过搭建桥梁纽带,使研学旅行从业者在此共享平台上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多次组织成员单位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对研学旅行工作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助力各地研学宣传推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研讨和专家论证会,或是与高校合作,开发研学实践指导教师培训,培养优秀的研学教学师资,申请文旅、教育、体育、农业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基地营地专项等等。全方位、多元化、创新性的红色研学方式,既能保护好不可再生的原生性红色资源,又能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研发和创造出新的红色资源成果,也能更好助力红色文化向更多维度延申。

    三是配套服务宜“活”。

    红色研学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客群很大,但供给端的优秀产品却依然规模不大,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中,产品相对传统单一,主要以纪念馆的参观学习为主,缺乏创新;景区、文化场馆接待能力不足,研学实践活动大部分单批人数多,动辄几百甚至上千人,对景区、场馆接待是一个很大考验,而大多数红色景区、场馆是免门票的,研学团队参观完就走,对景区、场馆产生的收益不大,导致他们缺乏主动性;红色研学导师应掌握扎实的教育知识,具备相关的导游技巧,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

    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红色研学导师专题培养,最好设立红色研学导师人才库;建议红色纪念场馆等文博单位不定期组织史诗朗诵、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建议社会各界多探讨如何建立协调机制,让景区、场馆愿意服务好研学团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关于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研学旅行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研学旅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研学旅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研学旅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