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的作战。
如上所述,在1940年5月至6月德军横扫西欧后,日本决定利用德国的胜利乘机南下。但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日本能调动的兵力有限。因此,大本营和政府的联席会议在1940年7月27日通过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中,不得不把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中国事变大体处理完毕时”,为了解决南方问题可以行使武力;第二种是“在中国事变尚未处理完毕时,应在不至于同第三国开战的限度内采取对策”,但如内外形势对日本特别有利,为了解决南方问题,也可以行使武力。1941年4月17日,大本营陆海军部又通过了《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在美、英、荷的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的生存以及美国单独或与英、荷、中共同对日本加重军事压迫时,才能对南方行使武力。日本为什么暂时推迟了向南方的进军呢?一是由于海军方面认为对南方行使武力就是对美国行使武力,当时尚未做好准备。二是因为“中国事变”没有解决。《纲要》的附件规定:“昭和15年7月决定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中有关南方施策事项,在中国事变尚未处理完毕时,按本施策纲要处理”。“如果中国事变已经处理完毕或世界形势已发生了急剧变化,对南方施策届时将另行决定。” (20)总之,中国抗日战争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使日本在最终发动战争时兵力不足,不能全力以赴。这就为英、美、荷争取了备战时间,并减轻了日军对它们的打击。
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节节败退。日本海军在连捷之后,侵略野心更加膨胀,企图东攻澳大利亚,切断澳大利亚与美国的交通线;西攻锡兰和印度洋,与德国在中东会师。那时,德国也正在盼望着日本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如果日本切断了英国经红海到达埃及的交通线,就将大大有利于隆美尔非洲军团的挺进。日本陆军虽然也是野心勃勃,但不敢赞同海军的计划,因为陆军主力已经深深陷在中国大陆,再要拿出庞大的兵力东征西讨,是根本办不到的。对于中国在制止日本实现上述计划中的作用,罗斯福看得很清楚。1942年春,他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作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20)
在1943年——1944年缅甸北部的反攻战中,中国军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首先进入胡康河谷。1944年8月,收复密支那,12月攻克八莫。驻滇西的中国军队则于1944年5月越过怒江,从9月到11月先后攻克腾冲、龙陵、芒市等地。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会师芒友,中印公路不久即完全打通。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不仅是在亚洲大陆上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军,而且以自己的英勇抗战有力地支援了其他盟邦的斗争。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罗斯福在1945年1月6日的国情咨文中说,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22)1951年9月2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复电中也盛赞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斗争的斗争,大大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 (23)战时两大同盟国领袖的上述评价是正确而公允的。
附注:
①《军务局长武藤章回想录》,东京1981年版,第97页。 ②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东京1971年第8版,第184——185页;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卷、第64页。 ③原田熊雄述:《西园寺公与政局》,东京1952年版、第7卷、第103页。 ④《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1、175页。 ⑤【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华北的治安战(1)》东京1968年版、第215——216页。 ⑥藤原彰:《太平洋战争史论》东京1982年版第41页。 ⑦日井胜美、稻叶正夫解说:《现代史资料》东京1964年版,第9卷、第470——471页。 ⑧服部卓四郎,前引书,第194——195、19、53页。 ⑨稻叶正夫编:《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5页。 ⑩《抗日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1、175页。 (11)阿尔文•D•库克斯与希拉里•康罗伊合编:《中国与日本》圣巴巴拉1978年版第308页。 (12)阿瑟•N•杨:《中国与外援,1937——194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418页。 (13)《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34页。 (14)《中国与日本》第310页 (15)角田顺解说:《现代史资料》东京1964年版,第10卷,第141页。 (16)瓦•崔可夫:《在华使命》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17)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3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53页。 (18)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从远东给西方方面军调去了三个步兵师和两个坦克师。见亚•未•华西列夫斯基:《毕生的事业》(上)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197页。 (19)《德国外交政策文件汇编》D辑,第6卷,伦敦1956年版,第421页。 (20)服部卓四郎,前引书,第194——195、19、53页。 (21)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新群出版社1950年版,第49页。 (22)《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80页。 (23)《人民日报》1951年9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