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十年后,人民有思
在八年抗战中,纪山战役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纪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而今,70多年过去,战斗的“纪山”,真正成了充满希望的“吉山”。麦黄黄,樱桃红,富裕的是这里的百姓;山风吹,风车转,漫山的果树“沙沙”作响,缅怀为国牺牲的民族英雄……
70多年过去,战斗的纪山,真正成了“纪念之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无数传奇人物,随着时间的消逝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时至今日,仍有些老人被其蒙蔽,说他张天佐守土抗日有功,兴办教育有功,维护治安有功,解救侨民有功;他的反动,不过非常时期的各为其主,云云。其实,所谓有功,那不过是他升官的本钱;所谓反动,这一切,无非是蒋介石的反动在他身上的投射。或褒,或贬,对于其本人已无意义,但对于后人,却可以之为鉴。岂不知,这“七不知”,让国民党丧失了民心和天下。
庐山受训后,只知愚忠领袖,却不知有国家民族大义; 当官有权了,只知上级委任,却不知权力是人民赋予; 经营地方时,只知索取百姓,却不知该“为人民服务”; 抗战的初期,只知八路是心腹大患,却不知共产党的抗日热情; 守土抗战时,只挂游击之名,却不知有灵活机动; 纪山失败时,只怪日军厉害,却不知有全民抗战; 纪山失败后,只知曲线救国,却不知有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前因。
岁月会让人老去,但带不走那些功过是非。当历史的烟云散尽,一切真相自然会暴露在阳光之下。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创造谈】
鏊子山下,柳山北,孟津河畔。那是生我养我的牙庄村。 遥望西北,沂山余脉,有高高的纪山。 小时候,爷爷给我讲故事,有鬼狐神妖,也有张天佐的,也有共产党领导翻身的。长大后,我在昌乐读了三年师范,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了解真相的人们。 临沂大学毕业后,我开始思考,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张天佐的功过是非,到底该如何还原? 直到我读了何建明先生的这一段话—— 想写出一部伟大的战争题材作品,就要把战争中的人性写好。不写人性,就无法探底战争的深井究竟在何处。 于是,我尝试着还原人物,用诸多县志资料,对张天佐的双面人性进行了发掘和阐述,并力求写出深刻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