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特稿:攀越天路——范明将军率军入藏行军纪实
2014-07-29 09:58:18
作者:陕西三秦儿女红色讲师团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同年,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兼联络部长范明,被任命为“中共西北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西北进藏部队司令员兼政委”。

    8月1日,范明将军率部两千余人,由兰州出发,抵西宁,在香日德集结后,正式向西藏进军!进军路线将跨越甘肃、靑海、西藏三省,行程4500余里。这条路线,正是历史上清朝“西安将军”额伦特、民国马步芳,多次率军进藏,最终全军覆没的“天路”。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的山脉群,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那里,人迹罕至,寸草不生,“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雪线以上终年积雪冰冻,山体坍塌、雪崩、地震随时发生。高原空气稀薄。而范明将军,却要率领部队挺进这条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天路”,因为党中央毛主席命令进军西藏,这是关系和平解放西藏、祖国统一的大事。

    范明,陕西临潼栎阳镇人,时年38岁,身高一米八,大学文化,学生时期就投身革命,1932年加入青年团,1938年入党。他原名叫郝克勇,1942年在延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毛泽东为他改名,以后一直被贺龙、彭德怀元帅戏称为“解放军翰林”。

    范明回到家中,见到已怀有身孕的妻子梁枫,顿觉负疚感。结婚17年了,他们既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又是并肩征战的战友。如今,战争结束了,刚刚把托管在延安的两个儿女接来一家团聚,梁枫又被西北局任命为中共西藏工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并已决定随军进藏。

    就这样,梁枫成为了新中国首批进藏女兵中的一员。这批女兵中既有老红军、老八路,又有刚出校门的女青年,还有正在养育不足一岁嗷嗷待哺孩子的年轻妈妈。她们放弃了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丢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抛家离子,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无视女人的性别特征,毅然选择了同男同志一样,踏上了这条爬雪山,趟冰河,过草原,穿荒漠的“天路”,她们是进藏部队一股重要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群特殊的巾帼英雄群体。

    1951年8月12日,部队及班禅行辕人员共计4000余人,离开西宁前往香日德集结。青海省政府主席赵寿山紧握着范明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克勇,担子重啊,要小心谨慎哪!”范明回答说:“您不必担心,我们是解放军,与马步芳的部队和其它旧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会鼓舞我们胜利进军的,请听我们的好消息吧!”

    1951年8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独立支队,在香日德隆重举行了进军誓师大会后,400多人的队伍,带着一万多头骡马、牦牛、骆驼,行军装备、粮秣,还有大量的文化教育、医药器材等物资,在激昂的歌声中浩浩荡荡出征了。

    部队行进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高寒缺氧让所有人头疼恶心,呼吸困难,四肢无力,腿沉如灌铅。白天气温零下20多度,寒风呼啸,狂风卷起沙石满地翻滚,冰雹、雨雪交加的天气一持续就是数日,所有人昼无干衣、夜宿雨雪湿地,有时一连两三天都吃不上饭,喝不上一口开水,许多人手脸腿脚开始浮肿。

    9月3日,一个更高的海拔,5200米的“诺木岗”是昆仑山的一个支脉,又横亘在了眼前。在这5200米的生命禁区里,人畜都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人,呼吸困难、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牲畜,张开大嘴巴,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一阵粗气,严重者躺在地上打滚或卧倒不起。

    部队行进速度极其缓慢,气氛显得异常沉闷、压抑,出发时的歌声消失了,干部、战士脸上看不见一丝笑容。范明命令通信员通知各个大队,要求各级领导全力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开展互助。并要求文工队、卫生队在每一个山口、危险地段设立鼓动点,救护点。范明本人带头用沙哑的嗓子,喘着粗气,直着脖子吼起了秦腔剧诸葛亮的一段唱腔;“我站在城楼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由于高原缺氧,吼出的腔调惹得大家扑哧笑了。文工队的锣鼓敲了起来,快板声、歌声、笑声交织起伏,部队逐渐恢复了生气和活力,行军速度也加快了。

    4天后,部队终于闯过了诺木岗,进入黄河源头。初是一段长达数百华里的沮洳地,后是水网沼泽的淤泥地,看不到一寸干地和硬地,下面深浅莫测。先遣队走过后形成了一条黄色浑浊的泥流,后续人畜再踩进时,人马常陷入齐腰的淤泥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骡马、驮畜在全力的牵引和使劲的吆喝下才敢迈步。整整五天,每个指战员都滚成了泥猴,个个筋疲力尽,总算走出了淤泥地,却又来到了更加艰险的沼泽地。

    沼泽地,表面看似平坦,但是下边却是由腐烂的植物形成的淤泥,行军不但不能骑骡子,人还要小心翼翼地牵着骡子从一个草墩跨到另一个草墩挑路走,人和骡子一不小心踏空就会立即陷入泥潭,越挣扎陷的越深。

    范明曾这样回忆;人若陷入,一会儿就只露出双手,再过一会儿,手也不见了,若不赶快往出拽必死无疑。而牲畜若陷下去,四腿下沉,只剩脑袋在潭面,进退不得,牵不动拉不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咽气。后来,牲畜害怕,只要见到淤泥滩,不管地基是软是硬,便竖起耳朵,鼻子喷着粗气,死活不往前走。指战员只好前面拽,后面推,死拉硬拽着向前走。指战员们白天滚得浑身泥水,晚上就在沼泽地上搭棚宿营,忍受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侵袭,衣服被褥全都是湿的。

    两天两夜,部队终于走出了沼泽地。

    9月19日,当部队赶到通天河北岸时,所有人都傻了眼;河水暴涨,波涛汹涌,下河探测,探测人报告:水面宽300~400米,水深15米,流速每秒2.5~3米。

    他们遇到了通天河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流。

    河面这样宽,流速急水又深,徒涉显然是不可能的。望着滔滔河水,范明黑着脸,来回踱步子。只好下命令部队安营扎寨。

    三天过去了,一点退潮的迹象都没有。望着同志们一双双焦急的眼睛,看着堆积如山的物资,上万头牲畜即将吃光通天河畔的草,后果不堪,范明满嘴燎起一串串水泡。

    第四天,范明横下心;“不等了,组织强渡!”他决定用兰州带来了十几只牛皮筏子强渡,同时派人到通天河的上游和下游寻找水浅、流速缓的渡口。

    强渡的任务交给了第一大队。大队政委刘旭初仰起脖子咚咚灌了几口烧酒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然后和五个战友跳上了牛皮筏子。

    北风在呼呼地刮着,掀起水浪足有半人多高,哗哗的涛声震人心弦,一二百斤重的牛皮筏子一下水,就象一片轻飘飘的树叶,被浪涛冲出十几米远。他们手握桨板,拼命往前划,一会儿筏子上了浪尖,一会儿又跌入谷底,真是险象环生,站在岸边的范明和其他指战员,手心里攥着汗,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刘旭初强渡成功后,部队立即开始抢运,由于渡河工具缺乏,加上水势凶险,这种办法只能渡过部分人员和物资,而大批人畜和物资,仍然滞留在北岸。在刺骨的寒风里,原本具有泅水本能的马、牛也怕下水,它们站在岸边,任凭你怎么拉、拽,甚至鞭子抽,硬是死活不下水,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此时许多同志,尤其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决定带头下水,用人引渡牲畜。共青团员、文化教员蒋继化被暗流漩涡卷入水底,壮烈牺牲;司令部翻译辛烈和兽医刘益民牵着牦牛,被湍急的水流卷走,再也没有上来。

    大规模强渡没有成功。两天后,寻找渡口的战士回来报告;上游一百多里处,支流较多,河面较宽,河水稍浅,可以考虑涉渡。范明当即决定:改到上游渡河。上游水势果然缓一点,但仍很深,采用引流分洪的办法降低水位,然后泅渡。

    大规模泅渡开始了。河水中冰渣翻滚,冷澈肌骨,指战员冻得浑身发抖,牛马冻得不敢下水,四蹄深深地扎在沙滩,蹬直了腿,不管战士们怎样推、拉,拳打脚踢就是不挪步,范明大声吼道;“同志们,加把劲,狗日的不走,就把它们抬下河去!”。

    战士们铁青着脸,扑向驮畜和骡马,二三十人抬一头往河中扔去,然后,几个人前拉后推向对岸游去。冰冷的河水使肌肤疼痛难忍,慢慢地又失去了知觉,有的人在河中心就冻僵了,被无情的河水吞噬,有的战士爬上对岸就倒地不起。

    就这样,全体指战员,奋战了十五个昼夜将全部人畜、物资抢渡到了南岸。蒋继化、辛烈、刘益民、吴帮英、刘治明、王巨宝、吴发英、马进才等8位同志壮烈牺牲了,150余头牲畜被激流卷走。范明站在通天河南岸,看到最后一批人员安全过河时,激动已不能自己,眼里噙着泪水,高声喊道;“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此时,恰好迎来了195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部队在北风凛冽、寒气逼人的通天河南岸,有史以来,第一次升起了伟大的五星红旗。

    由于抢渡通天河耗时过长,部队的粮食储备发生了严重短缺。在这亘古荒原的世界屋脊,几天不见一个牧民、一顶帐篷、一棵树木。补给从何而来?向上级呼救,这里是飞行禁区,无法空投,上级建议停止进藏,部队返回。

    范明愤然了,返回?历时一个多月,行程数千里,经历了千辛万苦,牺牲了8位战友,就这样半途而废?简直丢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脸,况且,原路退回同样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当晚,范明召开了独立支队党委紧急会,把部队即将断粮的情况如实告诉大家,他说;“我们为完成进藏任务,即死犹荣。作为部队的指挥员,一定要意志坚决、绝不动摇。如不能实现年底进藏,班禅不能顺利返回西藏,这对和平解放西藏、执行十七条协议产生极不利的影响。”他提意:“从即日起,人员减粮,牲口减料,大家勒紧裤带,团结一心,克服万难,闯过唐古拉山,胜利地完成党交给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总结历史教训 再塑华夏国魂——《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在京召开(组图)
·下一篇:特稿:毛泽东在四川的一组高清照片首次公开发表——《开国元勋李井泉》画册在人民大会堂首发(组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何家冲(图)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书法作品(组图)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永远的老兵
·特稿:《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齐齐哈尔站开展仪式新闻通稿(组
·特稿:上党战役回眸
·特稿:《周恩来风采》摄影展览开展暨刘少奇瓷盘像捐赠仪式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举行
·特稿:长沙市市委宣传部来馆举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