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特稿:在杜鹃花红的日子里——记皖浙赣之行(组图)
2013-05-30 12:00:02
作者:刘华苏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相关链接: 特稿:在丹桂飘香的日子里——记苏北之行(组图)  

    特稿:在寒梅绽放的日子里(组图)  

    庚寅三月,万物竞发,江南春绿,杜鹃花红。我们兄弟姐妹,走进皖南、浙西、赣东北这片热土,追寻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敬爱的父亲刘毓标①于1934年至1939年留下的战斗足迹。

    在这片热土上,父亲曾经担任皖南特委委员,歙县县委书记,太平中心县委书记,红军独立团政委,皖浙赣省委委员、组织部长。在这片热土上,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开展了十分严酷的白区秘密工作,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这片热土上,父亲完成了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独特贡献的三件事:一是领导柯村暴动,创建皖南苏维埃政府;二是开辟鄣公山游击根据地,成为皖浙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三是促成瑶里改编,把革命火种汇入新四军这道抗日的铁流。在这片热土上,父亲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时期。

   寻访这片热土,这个多年的夙愿,在我们兄弟姐妹相继退出工作岗位后,得以实现了。临行前,我把手机铃声设定为《十送红军》,在那熟悉而亲切的乐曲相伴中,踏上了征程。

    一路走来,一路情思,一路感悟……

    革命的胜利,乃是主义(信仰)的胜利

    一百六十二年前,一个长着大胡子的德国人和他的战友恩格斯,写下了不朽巨作《共产党宣言》,高扬起共产主义的大旗;九十三年前,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开创了世界革命的新纪元;八十九年前,上海石库门内、嘉兴南湖红船上,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八十三年前,南昌城头划破夜空的枪声,揭开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这些,跨越地界,穿过时空,深刻影响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城镇乡村,也决定了一个江西农村普通手工业者②的一生。

    我们来到了安徽屯溪(现为黄山市屯溪区)。老街69号,清末民初建造的二层砖木小楼。这个名叫“合记春号”的中药铺子,在老街众多临街的店铺中并不起眼,但它当年却是呼革命之风、唤革命之雨之所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省委在屯溪建立的皖南领导机关驻地。如同父亲在1986年时所写:“追忆五十二年前,皖南特委驻此间。播撒火种遍江南,工农奋起辟新天。先烈洒尽满腔血,换来春色满人间。……”父亲从赣东北潜入皖南白区,到屯溪特委机关仅一次,但这仅有的一次,使他铭记于心。整整50年后,屯溪市委请他现地确认皖南特委旧址。面对着已改为“大众油点店”的老街69号,父亲跨入店堂,拐进厢房,盯着石灰抹白的后墙上下打量,十分肯定地说,这里原来有个小门,直通进山的小路,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就从这道门转移。父亲领着众人绕到屋后,后墙中部清晰可见一块砌砖堵门的印记!当地老市民也佐证了父亲的确认。在惊叹父亲超强的记忆力时,我想,这也是那特殊年代锻刻的特殊记忆吧!

歙县古城楼

    我们来到了安徽歙县(现属黄山市)古城。歙县,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是古徽州府府衙所在地、徽文化发祥地、徽商发源地、徽墨之都、歙砚之乡。当我们漫步在年代久远的青石板路上,观赏“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的四角八柱大牌坊时,我想,当年的父亲是无暇顾及这些的。1934年4月,父亲受方志敏同志和皖南特委指派,担任歙县县委书记。这里,远离苏区,交通不便,不仅工作上困难很大,就连维持生活都要自行解决。在两个来月的日子里,父亲这个县委书记,在轿行里当过轿夫,在早点铺里当过伙计,炸油条、卖稀饭。他利用这种职业交往比较广泛的特点,在轿行的工人中、县衙保安队的士兵中、小学校的教师中,努力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我们来到了江西婺源鄣公山(现称大鄣山)。1935年4月,时任红军皖南独立团政委的父亲和熊刚团长,率部队途经鄣公山,发现这里地处皖浙赣三省四县(婺源、休宁、祁门、浮梁)边界,山高林密,敌人不大注意,又有很好的群众基础,遂在此开辟了游击根据地,后为皖浙赣省委驻地,成为整个皖浙赣边区游击战争的中心。1936年4月,皖浙赣省委扩大会议在鄣公山召开,使游击战争发生了重大转折,进入了高潮时期。我们在“皖浙赣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遗址”的石碑前,在高高挺立的苍松古槐下,倾听两位八十老翁用那浓浓的乡音讲述父亲当年的故事、唱着父亲当年创作的红军歌谣,思绪远去了那血与火交织的年代。鄣公山的卧龙谷,现在是游人甚多的一处胜景。在景区入口处建有介绍当年鄣公山游击根据地的展厅,让人们在记住自然美景的同时,不忘革命前辈。我想,坚持残酷斗争的皖浙赣省委的同志们,个个都是翻天覆地的蛟龙,英勇无畏,百折不挠。他们是:省委书记关英,省委委员余金德、滕国荣、王丰庆、李步新、江天辉、刘毓标、赵礼生、邵长河等。

兄弟姐妹在遗址石碑前

    我们来到了浙江开化(现属衢州市)、昌化(现属临安市)。鄣公山会议后,红军皖南独立团改编为皖浙赣独立团,父亲仍任政委。独立团在东逼杭州、北达长江、西至鄱阳湖、南近武夷山的宽大区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独立团战术灵活,多采取奇袭、奔袭、伏击和速决的战法,创造了打回马枪、八字形、六字形、电光形、长蛇形、分进合击、以拖对追、分散对集中、集中对分散、牵着敌人鼻子打圈等符合边区特点的好战术,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其中,攻克开化、奇袭昌化,就是两个经典战例。在整个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主动出击、攻占县城,为数很少,可见当时皖浙赣边区游击战争形势之好、独立团战斗力之强。开化县城,东西长、南北短,背靠山、面临江,纵深很浅。开化县委、县政府在当年独立团攻城入口(花山)建起了“开化革命烈士纪念碑”,实为功德无量之举。

    我们来到了浙江姜孟坑(现属衢州市衢江区)。身经百战的父亲,既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也有中暗招、“走麦城”的苦涩。姜孟坑,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不为人知的地方,在父亲和我们的心里却是刻骨铭记。因皖浙赣省委对形势判断的偏差和由此产生的对敌斗争决策的失误,独立团在开化、衢县地区遭受重大损失。1937年3月3日晚,父亲在姜孟坑夏炳生纸槽被预伏的敌人伏击,激战中被敌砍成重伤昏厥被俘。由此,渡过了四个多月的黑牢生活,并埋下了自1955年起长达25年冤案的伏笔。去姜孟坑那天,雨后乍晴,道路坑洼,崎岖难行。尽管当地民兵提前作了整修,但湿滑不平的山路,仍然在考验着越野车的性能,数次在翻越山坡时,让坐车人成了推车汉,尖利的山石还划破了一辆车的轮胎。到了姜孟坑,只见杂草丛生,杳无人烟,早年的房屋,连同那个夏炳生纸槽,没有了一丝踪影。一了解才知道,由于生存条件恶劣,村子已经整体搬迁了。在山上,我们见到了一位看山的老人,他叫傅九松,今年76岁,是姜孟坑的老住户。他说:听他母亲讲,红军曾经数次到过姜孟坑,现在这里还留有红军的旗杆石;有一次,来了100多人,他母亲给红军做饭,一锅不够,又做一锅,做了好几锅;有一次,有三个红军在这里被敌人围住,跑了一个,被敌人抓走两个,其中有一个指挥官。我们问:“这个指挥官叫什么呀?”老人脱口而出:“刘毓标!”唉呀呀,真想不到,那么多年了,当地群众还能清楚地记得父亲的名字!站在一旁的老人侄子腰间别了一把砍刀,我们讨来拿在手中仔细端详:这是一种南方砍竹子的刀具,刀刃锋利、刀身厚重,宽约10公分,与木柄相连后长约60公分。老人侄子给我们示范了用砍刀挖竹笋、砍竹子,真是锋利得很。73年前那个春天的夜晚,父亲就是被敌人用这种刀在头上、脸上、身上砍了十几刀!刀刀夺命,刀刀致命,我们的父亲硬是死里逃生啊!

听傅九松老人讲那过去的故事

兄弟姐妹在浙皖特委旧址前

    我们来到了浙江衢县(现为衢州市柯山区)。当年敌人的县衙和监狱,已在城区改造中拆除了。父亲在衢县的黑牢中,饱经摧残,被多次施以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后在狱中巧遇被敌人扣押的粟裕、刘英同志派出的谈判代表、红军挺进师参谋长陈铁君同志,在“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于1937年7月中旬被营救出狱。我们在开化县福岭山浙皖特委旧址纪念馆中看到,浙皖特委书记赵礼生、浙皖军分区司令员邱老金分别在1937年7月、10月被捕后,被敌人于12月秘密杀害。我想,如果父亲没有遇到陈铁君同志,也一定难免被害。

    我们来到了江西省浮梁县瑶里,来到了安徽省歙县岩寺(现为黄山市徽州区),来到了安徽省泾县云岭。这是一条父亲和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汇入新四军的路线。近日,我从程江江(父亲老战友江天辉伯伯的女儿,我和华建的中学同学、下乡“插友”,两代人的好战友、好朋友)那里,得到了一份十分珍贵的材料。这是江伯伯在“文革”中给造反派提供的证明材料,其中对父亲出狱后归队的情况作了如下记述:

    刘毓标来找我们用的方法和何英③不同。他先让过去是我们游击区的农民,送了一封信给我们(王、李、熊、江④ )。信的大概内容是:“现在国共合作了。我是从衢州监狱里出来的,我只有一个人。我希望能回部队,希望有一个人来见我。”我们收到他的信后,讨论了见不见、要见的话如何见他的问题。我们接受了上次何英的那个教训,想了一个见他的办法:指定地点、指定路线,为了目标鲜明,规定他要穿一身白衣服,鞋子也要穿白的。

    到了指定的那一天上午,我同邹志诚⑤带了一个班埋伏到山头上去了。刘毓标按规定来了。我同邹的分工,邹带了一些人下去,我继续在山上瞭望。看到刘毓标后面没有人,邹下去就把他捆起来了。刘到我面前时说:“老江,我回来了。我现在没办法讲清我的问题,我讲的你们也不会相信,让以后历史来考验我吧,我反正死也死到我们自己的部队里来!”邹志诚就把他押到我们事先布置好的一个地方去了(不是我们的机关驻地)。我继续在那儿瞭望了一段时间,看到他后面没有人跟来,我就也回去了。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讴歌红军母亲 传承长征精神(组图)
·下一篇:特稿:朱德孙子朱援朝去世(组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何家冲(图)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书法作品(组图)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永远的老兵
·特稿:《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齐齐哈尔站开展仪式新闻通稿(组
·特稿:上党战役回眸
·特稿:《周恩来风采》摄影展览开展暨刘少奇瓷盘像捐赠仪式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举行
·特稿:长沙市市委宣传部来馆举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