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的母校创建时的旧址,位于哈尔滨南岗区颐园街3号、罗荣桓同志的住地。(梁宁宁供照)
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首任校长兼总支书记、罗荣桓元帅夫人、老红军林月琴在工作中。(梁宁宁供照)
1958年,广州八一学校的学生们在校内小农场劳动。(雷田君供照)
“风采八一联欢会——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校友联谊会”与会代表合影。(中红网江山摄)
“风采八一联欢会”与会代表高唱革命歌曲。(中红网江山摄)
中红网北京2012年5月29日电(江山、王忱) “我们是革命的小战士,我们是毛泽东的少年兵!……”昨日上午,阵阵革命歌声久久荡漾在位于北京北三环的远望楼宾馆宴会厅。来自京、汉、穗等地的原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校友们,以及部分北京十一和八一同学会成员,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名为“风采八一联欢会”的活动。
与会者都很有时间观念,计划十点到,结果大家都提前十几分钟就到齐了,这说明校友们仍保留着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会场上播放的照片和主持人的介绍让人们知道,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诞生于1948年,原名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首任校长是罗荣桓元帅夫人、老红军林月琴。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和第四野战军的不断南下,武汉和广州也先后成立了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和中南军区第二干部子弟学校。后来武汉的干部子弟学校沿革为武汉军区八一子女学校,后来停办。广州的第二干部子弟学校分别沿革为今天的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和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在学校的历史中,毛泽东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以及第四野战军、原武汉军区、广州军区各级干部的子女曾在此学习。校友中既有党政高级干部、企业管理者,也有科技、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的普通劳动者。不论他们从事着怎样的工作,都努力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联谊会开始后,与会者们首先向专程赶来的94岁高龄、74年党龄的老红军胡正先及夫人,报以热烈的掌声。此外,也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如任弼时同志之女任远芳、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中将、林彪元帅之女林豆豆、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等,鼓掌表示欢迎。
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校友联谊会会长梁宁宁首先发言,他说:“作为军人的后代,我们格外怀念我们的前辈。他们为了人民的 利益,流血牺牲、奉献终生,他们所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梁宁宁深情地说:“虽然各位校友在校的时间有长短,所经历的阶段有不同,但我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我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度过了儿时最美好的时光。对在母校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对同班和同桌的你,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今天,北京、武汉、广州的校友会师北京,并与北京十一、八一同学会的代表,部分老一辈革命家及其子女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同纪念党的生日,纪念八一建军节,纪念我们母校诞生64周年,并准备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这个喜庆的时刻,让我们这些当了爷爷奶奶的校友,穿越时空,忘掉年龄,尽情地欢笑、畅谈和回忆,再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儿童节吧!”
随后,开国少将、原四野九纵政委李中权之子李洋宣读了父亲为本次活动所写的贺电。贺电中,李中权将军希望与会者听党的话、跟党走,教育子女做一个合格的红色后代。 老红军、原总参三部副部长胡正先的女儿胡延华,宣读了她父亲的题词:“友谊地久天长”。 北京十一学校的贺电回顾了本校的革命传统,贺电中说:“北京十一与广州八一,虽地分南北,但一脉情深。”
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中将随后发言。他在简要回顾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小学的发展沿革之后说:“当初建立这所学校,是因为我们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那时候是供给制么,把我们送进去,做有文化的接班人。我们这些人,都是党和军队培养出来的,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人民!”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刘世平此次专程赶来北京参加了联欢会。他生动地讲述了学校建校64年,9迁校址,12次易校名的曲折经历,向以林月琴、余慎、王长德、吴朝祥、林浩、项辉芳等为代表的校长、老师、阿姨和叔叔们,致以崇高敬意。他说:“浓浓母校情,依依校友心。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畅谈人生,共叙友情,其乐融融。借此机会,我真诚希望各位校友常联系、多走动,欢迎你们经常回母校看看。八一的回忆永远是美好的,八一永远需要你们的关怀与支持!”
最后发言的是陈正人之子陈瑞生教授。他激情澎湃地说:“在我们年幼的心灵里,就开始树立了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学习、爱护公共财产的社会公德,培养我们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往。我们生活在幸福的革命大家庭,我们是革命的小战士,毛泽东的少年兵,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
当陈瑞生说到“爱公共财产”的时候,声音是那样铿锵有力。是的,这个词语已经很久没有被提及了,可陈瑞生和他的同学们依旧记得那么清楚。最后,陈瑞生号召大家多到社会上去讲父辈的故事,出父辈的画册,把父辈留下来的精神遗产展现给人民。
几位同志发言后,广州八一艺术团的同志们献上了一曲曲激情澎湃的革命歌舞《解放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打靶归来》、《洗衣歌》等,让与会者热血沸腾。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为大家献唱了《将军颂》等两首新歌。程志的父亲程启文是一位老红军,也是四野的老干部。著名歌唱家廖德生也在“风采八一联欢会”上演唱了革命歌曲。
演出最后,全场唱起了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小学的校歌——
“我们是革命的小战士, 是军人子弟学校的好学生。 我们在革命中成长, 继承着父母的光荣。 爱护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友爱; 学习要用功。 我们是革命的小战士, 我们是毛泽东的少年兵。” 这歌声在大厅里久久回荡,传得很远很远。
附: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简历
“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哈尔滨,经历了炮火与硝烟的洗礼,在革命的摇篮中成长。 1948年5月,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指示,在哈尔滨颐园街1号、3号(林彪、罗荣桓住地),成立了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东北民主联军政委罗荣桓的夫人,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林月琴首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十几个从苏联归国的革命后代、烈士子女和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干部子女是最早的一批学生。 1948年底辽沈战役胜利,东北野战军入关,1949年1月平津战役胜利后,2月学校迁至天津,小学部为现在的湖北路59号(原英侨学校),幼儿园在南京路88号(原倪家公馆)。 1949年2月,东北野战军在平津地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月学校更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 1949年4月,第四野战军南下解放武汉,9月学校随军搬迁到汉口上滑坡。 1950年 1月, 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改称为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4月学校更名为 “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1950年学校部分干部、学生及教职员工南迁广州,成立“第15兵团干部子弟学校”,后更名为“中南军区第二干部子弟学校”。 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1950年12月,在汉口的学校迁往江西庐山牯岭,校址为庐山大厦(原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旧址)、庐山大礼堂(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蒋介石图书馆(现庐山博物馆)和外侨学校。 1953年2月学校返回武汉市武昌东湖南望山新建校区。 1955年在武汉的“中南军区第一干部子弟学校”更名为“武汉军区东湖八一小学”,后设初中部,改名为“武汉军区八一子女学校”,并于“文革”前停办。 在广州的“中南军区第二干部子弟学校”更名为“广州军区八一小学”等,现在是“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及“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 办学过程中,武汉和广州八一都先后合并了几所学校。 学校的前几任校长林月琴、王长德、吴朝祥等都是著名的老红军。 毛泽东、罗荣桓、叶剑英、罗瑞卿、谭政、黄克诚、洪学智、肖克、陈正人、陶铸、张宗逊、赖传珠、陈再道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第四野战军及其后续部队各级干部的子女先后在该校学习,仅在“文革”前的毕业生就达数千人。 其中,不少校友在建设、保卫祖国的各个领域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还担任了党政军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职务。
任弼时同志之女任远芳(左二)、林彪元帅之女林豆豆(左二)、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右一)在“风采八一联欢会“上。(中红网江山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