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特稿:六岁的战士和母亲背上的弟弟(组图)
2012-05-15 14:49:28
作者:何丽(老红军蒲文清之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右一是二弟、右二是大弟,出发前与一排窑洞邻居在下寺湾留念。

后一是作者、左一是大弟、前一是二弟,在行军路上。

河北武安,父亲前是大弟,右二是作者,右三是二弟,母亲抱着的是妹妹。

母亲从延安背出来的弟弟和弟媳,皆为军内医务工作者。

    当年,在撤离延安的各路队伍中,由于母亲果断的决定,使我和弟弟得以有了一段独特的行军经历。苦是没有少吃,罪也没有少受。但这段经历,却成为我们一生的自豪。
    在延安抚恤委员会工作的父亲,在接受带领延安保小和荣校部分人员的转移任务后,不顾伤残,每天拄着双拐,忙碌着组织人员,配备牲口,准备物资,同时给随队转移的孩子们做架窝子(牲口背上的驮筐)。他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和3个孩子。所以荣校这边,他很放心有校部领导和随行的周成智、柳怀杰、王纪芝、罗亦藻、马云锋、胡科长等同志们。
    母亲很厉害,她毅然担负起转移的准备工作。一天到晚,忙活着自家和家属们的坚壁清野;帮助校领导,给无法转移出去的重伤残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做就地安排的思想工作,还帮着找可靠、合适的地方和人家。母亲忙来忙去,就是顾不上考虑我们姐弟三个。叔叔阿姨们,尤其是一排窑洞的邻居们,都为她着急。说她一个人,里里外外这么多事,又要做好这做好那,还都要抢在时间前头,怎么忙得过来呀!出发的命令一来,那3个娃娃怎么办?有的阿姨给母亲出主意,让她首先把自己家和3个孩子安排好,至于其它的事情就让组织去想办法。要不,出发的命令一到,就什么都来不及了;也有阿姨埋怨父亲,说何主任不该把家扔下不管。再说,他自己就是个需要组织关照的人。现在可好,他不但不用照顾,还领受那么重的转移任务;还有的阿姨劝说母亲,要是来不及带走孩子,或者他们有个三长两短,可是后悔一辈子的事呀!
    这些好心的叔叔阿姨们,确实是替母亲和我们3个孩子着想。他们也佩服父亲母亲的为人,和对革命工作的责任心。他们也决不怀疑父母,尤其是母亲的能力。父母尤其是母亲,她何尝不知道,孩子对于这个家和她自己有多么重要。但是,这些叔叔阿姨们,毕竟没有真正地认识和了解我的父母。
    无论父亲还是母亲,他们从投身革命那天起,似乎就已经没有了他们自己。母亲尤其爱说:“连人都是革命的,都是公家的,其他还有什么好说的。”所以,他们从来都是先把组织交办的事和别人的事情处理好了,才会去顾及自己。在为保卫延安而暂时放弃延安的疏散转移前夕,各方面准备工作都是那样紧迫、急促的情况下,他们就根本就不会首先顾及自家了。父亲在延安。他那里有一大摊急着要处理和做好的事情。这时的母亲,怎么能不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呢?她所以在大家面前这样,就是为了不再增加同志们、战友们的压力和负担。其实,母亲在顾及众多事情和工作的同时,她一直想着我和两个弟弟怎么办。她心里清楚得很。不管自己多么能干,毕竟是3个孩子的母亲。况且3个孩子又都不大。她盘算的是,在完成疏散准备工作的同时,把孩子也能安排妥当。怎么才能两全其美呢?她比谁都难。只是,她心里的这份难事,不愿意让校领导知道,更不愿意让其他同志知道,甚至她都不想让父亲知道。她怕大家知道后会有压力,会因此分心。但是这么大的事情,又是几千里的转移行军,具体路线也不清楚。母亲觉得3个孩子的安排,不能和老何商量了再作决定。只有自己想出办法决定了再吭气。
    但是,3个孩子的安排又谈何容易呀!
    母亲身边的3个孩子我最大——不到6岁;老二不到4岁;老三刚刚1岁多点,路还走不稳当。三个都带上,怎么个带法?带上3个这么小的孩子行军,怎么完成带队转移的任务?不全带上,又留下哪一个呢?别看母亲平时不太在意我们,只要渴不着、饿不着,她为生产劳动总是一走一天。有时晚上回来,发现我们中那个有点蔫,她就多给点水,或者给个生萝卜、生蔓茎什么的让你吃。第二天早上,没发现什么异常,就扔下我们一扭头走了,一走又是一天。这回可不然。这是要向千里之外的晋察冀边区大别山转移。母亲,这时第一次感觉到孩子的重要和难舍。别看性格大大咧咧的“小钢炮”,在孩子面前,她也是有着浓浓的爱心和母性。她绝对不会随意扔下谁不管。三个孩子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扔下谁她都心痛哪。当然,考虑和决定的前提,是首先把组织交给的任务完成好,把大家的事情安顿妥当。
    最初,母亲想把老三寄养在当地老乡家。因为在夏寺湾生活劳动时间长,和周边老乡十分熟悉信任,给孩子找个可靠又合适的人家并不困难。她和父亲都能放心。可是,母亲觉着孩子还没断奶,有点小,话还说不利落,路还走不稳当。留下来必然会增加老乡很多负担,孩子也受罪。再说,自己心里多少有点舍不得;老二呢,从小就有气死病,一哭就断气,半天缓不过来。有时,不得不用辫好的艾叶卷点燃灸的办法,他才能醒过来。可怜他那么小,大腿上就有好几块被灸的疤。有气死病的孩子可不能寄养在老乡家。即使找的老乡不嫌弃,那孩子也生死难免。看来,就只有在老大我的身上打主意想办法了。
    别看我当时不到6岁,可聪明懂事,认字、能唱会跳,是荣校的小名人儿。大家都喜欢我。如果说把我留下寄养在老乡家,别说父母了,就是知道的叔叔阿姨也不会同意。怎么办?母亲难,父亲难,帮着出主意的叔叔阿姨们也都觉得难。
    就在大家关于我是留下还是带走难以定论的时候,母亲做出“带走”的果断决定。母亲所说的“带走”,是带着我跟着队伍徒步行军。尽管是转移行军,遇敌打仗也会是常事。队伍里夹着个娃娃,这算怎么回事嘛!
    父亲知道,一些了解母亲的人也知道:一旦她决定的事,没有特殊情况,她是不可能改变的。父亲很认同母亲的决定。他说这样很好,很符合战时的情况。父亲还说,疏散转移战况紧张,人力牲畜紧张。多一个人,多一匹牲口,都是对延安保卫战的有力支持。这种时候,是不可能为了自己孩子,去增加组织、人力、物力的负担!更不可能派专人照顾孩子坐架窝子走。为了使我不受到他人的特殊照顾,父母同时决定:报请组织批准,将我的保育费改为战士待遇,纳入战士编制,编入战士队伍,跟着队伍徒步行军。
    编入战士队伍的我,没有毛驴骑,也没有架窝子坐了。要与战士一样,靠着双脚走天下。父母只考虑怎么给组织减轻负担,怎么不增加行军的负担,就没有考虑我当时还是六岁的娃娃,跟着队伍徒步千里行军会遇到多少困难,会发生多少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知道这个决定的不少叔叔阿姨,都极力劝说母亲不能这么办。他们说孩子小,路途艰难,还不知道要经过多长时间的辗转行军才能达到目的地。但是,无论战友们、同事们怎样劝说,母亲丝毫不为所动。再说,组织上已经批准了,将我纳入行军部队的编制,还通知母亲赶快去给我领衣服回来改。为此,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因为,我不会被父母留下寄养在老乡家里了。我可以和两个弟弟一起在父母身边。我是个小兵,可以和队伍一起出发了。
    就这样,六岁的我,成为父母带领转移队伍中最小的战士。现捐赠给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3张老照片中,有一张就是出发前夕,同住一排窑洞的周荣、保安和我及两个弟弟在分别前的合影。虽然我们都土里土气的,但看得出来,我那身改过的“军装”和腰里拴着的带子,也透着战士的神气。还有一张,是转移到山西境内的桥头镇,队伍准备整休两天。父亲特把我找回来照了一张全家福。看过照片的人都能感觉到,经过战争环境的孩子,他们尽早地脱去了稚嫩、稚气和娇柔。取而代之的,是过早的成熟和老到。这,本不该是他们过早该有的。
    既然两个弟弟都要带上,怎么带?他们两个不可能单独坐一个架窝子。因为父母知道,战争时期,牲口是极其重要的运输、交通工具。任何人不可随意占用。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是绝对不可能有任何的特殊。所以,母亲做了一个大胆而令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即背着小弟弟走。母亲还对父亲和叔叔阿姨们说,光脚板、穿草鞋、背着几十斤重的行军锅走过了雪山草地。现在装备好得多了,背个娃娃行军能算什么嘛。
    就这样,在这支由部分荣校伤残人员,和部分保小孩子转移的行军队伍中,多了一个背上背着孩子的女军人——那就是母亲和她背上的娃娃—我的小弟弟宗弼。小弟弟在母亲的背上,度过了一年半近五百多天时光。这期间,他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也学会了调皮捣蛋。但他的聪明伶俐,却得到了队伍上大人们和其他孩子们的好感与喜欢。而且,母亲也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佩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唱革命歌,吃红烧肉”——北京开国元勋后代合唱团再次为革命的老妈妈们庆祝母亲节(组图)
·下一篇:特稿:新四军后代“拂晓剧团”寻根之行到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现场演出(组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何家冲(图)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书法作品(组图)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永远的老兵
·特稿:《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齐齐哈尔站开展仪式新闻通稿(组
·特稿:上党战役回眸
·特稿:《周恩来风采》摄影展览开展暨刘少奇瓷盘像捐赠仪式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举行
·特稿:长沙市市委宣传部来馆举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