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画家周补田在介绍西沙岛上战士们的生活。(中红网红镜头摄)
中红网:这些官兵上岸后,又有什么反映?
周补田:上岸以后,他们身体的感觉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舰艇上晃悠晃悠已经一个月了,到了地上以后,他会感觉到这个地象钢板一样,一点也不动,就得让他睡在吊铺上,来回晃着点才能入睡,那些开机器的,“咣——咣——”地响了那么长时间,回来以后特安静,他说有一声鸟叫也好啊,受不了了。
水兵们回到岸上最愿意做的事,就是拖着疲惫、无力的双腿,爬到外边的草地上。地上也可能有尘土,也可能有牛粪,但是水兵们不管那些,拔几棵鲜嫩草,塞到嘴里嚼一嚼。品尝新鲜植物是什么味道,想晒晒阳光。想听收音机,但不是听内容,而是在听那些播音员们熟悉的声音。
中红网:你通过随同出航有什么感受?
周补田:我在跟水兵们分手的时候,都是流着眼泪告别的,可以说水兵们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特别是潜艇部队。我在舰队从事美术创作期间,一直是以潜艇部队作为一个生活基点。中秋、除夕,还有放假的时候,我也大多在舰艇部队中度过,因为这时最容易发现水兵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西沙官兵的朴实、单纯与自觉,让我吃惊”
中红网:听说你曾三度去西沙?
周补田:是的,我去西沙先后三次。
我下部队,一般带两个本子,一个是速写本,一个是笔记本。我去西沙,不仅画海,更多的是想与他们聊天。
中红网:西沙岛上战士们的生活怎么样?
周补田:十几个战士们长年就在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海岛上生活,涨起潮来那个岛就更小了。由于海水的含盐量非常高,门把手都是不锈钢做的。但到了那里,就像普通的铁一样,照样生锈。 要说生活,就是寂寞,没有新鲜的人和事,没有任何娱乐,每天只能看日出、日落,海天一色。在台风、曝晒和寂寞里,战士们坐在海边,遥望着祖国大陆方向,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远处看到有条船,大家“嗷——嗷——”地叫半天,实际上人家根本没有看到他们。带个狗上岛,不是很有乐趣吗?刚去时,那个狗还活蹦乱跳的,不久,那狗就在海边望,最后就跳到海里,狗还以为是农村的河滩呢。它想游过去,结果死在了海边。小岛上连狗都养不住,你想我们的人呢。
在那样的环境里,战士们发了钱,没地方购物,就张一张贴到墙上,新老兵比高低玩。
要过中秋节了,班长摇着小船,带上战士们平时收获的海参,贝螺去跟路过的渔轮换月饼。船长说:“我已经吃了一半,还有一半,拿去吧!”班长就把这半个月饼拿回来,十几个士兵一起分着尝了尝。不是大陆没有把月饼送过去,有时候也寄送,但是那么高的温度,邮寄到那里,都已经发霉了。 有天晚上,一个新兵紧张地赶来报告:“班长,发现了新情况!”全班赶紧带着武器,爬到海滩上的战壕里,一看果然有个东西爬上岸来了,仔细一瞧,原来是海龟上来生蛋了。
还有一次,有个战士接到电报,说父亲意外去世。领导同意回去,可怎么回呢?没有船啊!战士们全都安慰他,因为他的父亲年龄还不大,是意外死亡。在大家的安慰下,他总算睡着了。可到了半夜,又找不着了。大家再去找,结果发现他在海边用白色的沙子弄了个小土堆,把两根香烟点着,在那里哭喊:“爸爸啊,儿子不孝啊!”是孩子不孝嘛?尽了国家的忠,家里的孝就耽误了。
中红网:西沙也有台风吧!
周补田:有啊,而且刮起来很厉害, 玻璃和门窗都被吹碎了,刮掉了。那个营房被吹得透心凉,战士们就在拐角处躲着。海鸟、海鸥也顺着避风的水泥墙,与战士躲在了一起。
中红网:你在西沙体验生活,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周补田:他们十几个人守着一个小岛,食品、淡水和电都无法正常供应,书信、报刊不能及时送到,各种娱乐等精神文化生活更为缺乏。尽管条件这样艰苦,我们的战士仍然每日观测,每夜巡岛,几年如一日,自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义务兵一般是两年就退伍了。义务兵走了,干部在不断的换,可志愿兵不走,最长的呆了12年。可以说,志愿兵是西沙的脊梁骨,西沙的一很多第一都是他们创造的。待老兵离岛时,他们都要灌一瓶海水,装一袋白沙,再看看自己刚上岛时栽的椰苗,长多高了,在那里拍张照片。这时,战友们终于忍不住,相拥在一起抱头大哭……这样的一段经历,使得他们对祖国的爱、对亲人的思念大大超过了常人。西沙官兵的朴实、单纯与自觉,让我吃惊。
“最近八年,给我震撼的是我们军舰的出访”
中红网:看到你近几年画了很多幅我们军舰出访的作品,这是怎么回事?
周补田:最近八年,给我震撼的是我们军舰的出访。过去,多是外国军舰来访问,我们的军舰很少出去。因为军舰要出去,后边一定要有补给船供应油和水,烧完了,供得上,才能接着走。
有一次,我们军舰出访国外时,一位老华侨在医院的特护间里躺着,生命已经非常危险了,可听到祖国的军舰要来访问了,突然来精神了,就跟身边的子女说:“你们能不能把我抬到那个军舰上,去看看啊!”他的子女说:“哎呦,你身体都变成这样了,快算了吧,到时候给你网上搜两张照片给你看看,不就行了?”老华侨火了:“你们如果还有点孝心,就把我抬到那里去看看!”没办法,也算是满足老人的遗愿吧。
当时,我们军舰接待参观已经结束,战士们正在清扫甲板。突然来了一辆救护车,担架上抬下来一位老华侨,旁边还有人举着输液瓶。儿女们上去跟舰长讲明情况,舰长就命令所有的工作停下来,舰艇鸣笛,全舰立队,欢迎这位老华侨。战士们抬着老华侨,往甲板上一放。老华侨爬到深水炸弹发射管那个地方,抱着深水发射管哭了半天,哭得大家都傻了。这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儿,老华侨对舰长说:“从郑和下西洋到我国军舰来访,我们海外华侨整整盼了500年!”老华侨临走的时候,摘下一块金表,想换一个我们海军的帽徽。我们有出访规定,不允许这样做,就把专门赠送给外国友人的纪念品送给了老华侨。老华侨是哭着走的。走了以后,据说老华侨健康直线回升,身体好了,完全是精神作用。
老华侨这件事,让我非常震撼,我就开始画我们的军舰出访,=。我第一张画的是《在祖国的军舰上》。接着又画了第二张、第三张……一画就是八年。
“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军营,在社会的共性中寻找军营的特性,从军营的共性中捕捉海军的特性”
中红网:在你的油画集中,你讲到:“从初着装到对水兵真正的了解,犹如儿时看惯山洪,参军见到大海一样相似。”为什么你有这样浓烈的感情?
周补田:我总感觉,美术还是要有内容。没有内容的画,中国老百姓看的不会满足。画个荷花,还要题写出污泥而不染。画个毛竹,还要题写节节高、高风亮节。我一般画画,都要追求深层次,要有内涵。我画反映水兵生活题材的作品,可以说都是真实感情的抒发,而不是为了简单地完成任务。我的创作取材角度,确定在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军营,在社会的共性中寻找军营的特性,从军营的共性中捕捉海军的特性。
中红网:没想到你在绘画的内涵方面下这么大的功夫。从69年参军一直到现在,43年来不仅一直坚持画海军,而且使绘画带有自己的浓厚感情色彩。
周补田:其实,有的画友也劝我,画点别的,不要单单局限于军队题材,这样政治性太强了。我却不这样认为。其实,在我自己诸多的作品里面,打枪、操炮的作品极少。我一直想:同一片蓝天下 ,我无法冷静地涂抹色彩,钻研构成,而是急切地用绘画语言表现可爱的水兵和独特的海洋环境。我极力控制自己不可贪得太多,一会儿画江南水乡,一会儿画陕北老农,我只尽力把海边拾来的贝壳冲洗干净,再一件件精心选配串成项链,让观众感到有趣、可亲。只要创作心态始终是真诚的,手是勤劳的,我坚信我所创作的作品会找到更多的知音。我感谢水兵给我以真诚!感谢组织对我的培养!感谢领导给我这么好的工作环境!
中红网:衷心祝愿周老师不断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周补田: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