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彭湃亲友故事
革命母亲的风雨人生——怀念彭湃母亲周凤(组图)
2018-11-07 14:38:23
作者:陈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彭湃烈士的母亲周凤

    她,出生在小山村,却关爱着天下穷苦人;是个普通妇女,却深明大义投身革命,并为革命事业奉献出了一切!她,在革命征程上披荆斩棘舍生忘死功勋卓著,“文化大革命”期间却被关进监房,遭受了劫难与折磨。她,就是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被伟大领袖称为“革命母亲”的周凤——彭湃烈士的母亲。

    贫农女儿 地主妾室

    广东省海丰县北部山区,有一个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前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村后密林郁郁葱葱,山花遍地开,小鸟会唱歌,但这里却是一个土地贫瘠、村民温饱没有着落的地方。1871年,周凤在这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出生了。

    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幼小的周凤被父母亲卖给了海丰县公平镇大地主黄可当婢女。17岁那年,周凤被海城镇桥东地主彭辛纳为妾室。在大地主家庭中,妾室的地位是低微的。周凤到彭家后,凭着勤劳和贤惠,赢得了妯娌、亲戚和邻居的喜爱和尊重。而且,数年间,她为彭家生下了三男两女(大娘王氏生三男),在家庭和亲戚朋友中的地位更高了。然而,善良的周凤并没有因为地位的变化而过起地主生活来,她仍然保持着农家女儿的本色,养儿育女,辛勤劳作。在她的哺育和教导下,儿女们个个都成为富有爱心并能关心大众疾苦的人,长成后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老四彭湃成为卓越的中国农民运动领袖。

    彭家女将 名扬农运

    1921年,彭湃从日本留学回到家乡,在海丰发动农民运动。为取得农民们的信任,他把家中与农民签订的田契一捆一捆扔进熊熊烈火中烧毁,表明从此后农民不用再向彭家交田租了。对彭湃这一革命义举,母亲周凤不仅没有反对,还把自己微薄的积蓄和首饰全部拿出来,捐给刚刚成立起来的农会作经费,表示全力支持彭湃。周凤老人的支持,给了农会会员们极大的鼓舞,有力地推动了海丰县赤山一带农民运动的发展。

    革命之路遍布坎坷。1923 年,海丰“七五”农潮爆发后,农会干部杨其珊等 25 人被捕入狱。周凤老人把被捕的农会干部视为自己的儿女,天天跑监狱为他们送饭,时间竟达半年之久,一片革命真情,使农友们非常感动。1925 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周凤老人走出家门,上街张贴宣传布告,让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夜幕沉沉的海陆丰大地上燃起。

    更为可贵的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周凤老人不断向亲人们宣传革命思想,把孩子们一个个送进革命队伍。二儿子彭达伍,原在家里掌管工厂和物业,在母亲的劝导下,他给生活贫困的工人们增加工资,并给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误工的工人们发补贴;三儿子彭汉垣参加革命活动,表现突出,在苏维埃政权成立时,被选为海丰县县长;儿媳妇蔡素屏、王香、杨华等,在周凤的教导和鼓舞下,一个个都参加了农民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彭家女将”,名扬农运。

    七位亲人 惨遭杀戮

    反动派疯狂反扑。1928年3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了。彭家遭到了反动派残酷的镇压和摧残,房屋被烧毁、家产被掠夺,全家30余人,被害的被害,逃亡的逃亡。

    险恶的局势,考验着彭母周凤老人。

    1928年至1930年,短短两年间,反动派残忍地杀害了周凤老人的二儿子彭达伍、三儿子彭汉垣、四儿子彭湃、七儿子彭述,四儿媳蔡素屏、许玉磬以及长孙彭陆共7位骨肉亲人!

    周凤老人如万箭穿心,她忍受着这惨绝人寰的苦痛,抹干血泪,看清了反动派对彭家欲斩尽杀绝的面目。为保护革命种子,避免更大的牺牲,她果断采取措施:安排三儿媳妇黄翠文带着孙女彭爱如回到海城和荣街的娘家;把刚出生的彭湃儿子彭洪送给寡妇李如碧大娘哺养。然后,把其余亲人一个个送往香港、澳门、越南逃生,避过了反动派的屠刀。而她自己,则和七媳妇杨华带着孙儿彭锡明逃往澳门,祖孙三人四处躲避,隐姓埋名,靠糊火柴盒、做鞭炮和砍柴割草艰难度日。

    逆境中,周凤老人没有悲观失望,继续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斗争。她常常为到她家里的革命同志奔波劳碌,为地下党员送衣、送饭、送药,临危不惧多次掩护革命同志。她坚信,儿子彭湃所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为千千万万劳苦大众所拥护和支持的中国革命事业是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

    1930年9月,周凤老人在掩护革命同志时被敌人发现,被捕入狱。在狱中,她坚贞不屈,保持着崇高的革命气节。后在党组织和进步人士的努力营救下,她才获释出狱。

    孙儿孙女 前仆后继

    1936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当家乡群众正在过“七月半”节的时候, 彭老太的孙儿、彭湃烈士的二儿子彭士禄和抚养他的陈姑妈一起在汕头被捕入狱(陈姑妈儿子是红军),国民党报纸刊登了这一消息。此时,周凤老人身在澳门。接到地下党告知后,她单独返回广州,经普宁到达汕头。在地下党组织和民主人士彭泽民、陈卓凡等人帮助下,周凤老人摸清了情况,亲自到汕头国民党警备司令部营救彭士禄。

    然而,事有曲折,为保护彭士禄,陈姑妈在狱中叮嘱他不能在敌人面前承认自己是彭湃的儿子。因此,在交接时,祖孙相见,士禄含泪看着祖母却不敢相认,违心地说:“我不认识她,她不是我祖母。”周凤老人又伤心又着急,她走上前,狠狠地掴了孙儿一巴掌。千辛万苦获得了营救孙儿的机会,万一失去,士禄又将落入敌人手中,如何是好!

    几天后,地下党组织将周凤老人营救士禄的信息传给了狱中的陈姑妈,士禄才知道祖母这次来救他,有党组织和友好人士的帮助,是绝对有把握的。1936年冬,周凤老人第二次到达汕头,终于把孙儿彭士禄从狱中接了出来(彭士禄长成后攻读核动力专业,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全国,救亡运动一浪高过一浪。身居香港的 周凤老人看到很多有志青年参加了抗战,便毅然把在香港的五个孙儿彭科、彭潮、彭士禄、彭洪、彭锡明和一个在中国内地的孙女一个一个地送进东江纵队,跟随曾生司令员参加抗日战争。

    1942年,香港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沦陷,周凤老人回到了家乡海 丰。此时,昔日富有的彭家经反动派焚烧洗劫后,已成一片焦土,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彭老太只好借用远房一位寡妇大婶的草房栖身,用三块泥砖垒起一个炉灶,原邻居彭承训送的一个瓦锅是她唯一的生活用具,煮饭、烧水全靠它。生活极为艰苦,这位71岁的老太太有时不得不步行到乡下,在亲戚家里求得一餐。当群众知道她是彭湃的母亲、为革命事业家破人亡时,便送给她一些番薯、大米和小麦,帮她渡过了难关。

    苦尽甘来 主席接见

    艰难困苦中,周凤老人没有失去对革命的信心,因为她知道:彭湃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他所开创的事业是一定能胜利的!

    周凤老人所希望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壮丽的河山阳光普照,人民群众打起手鼓唱起歌,庆祝翻身得解放。周凤老人更是喜笑颜开,心潮澎湃。

    1951年国庆前夕,80岁的周凤老人随南方老革命根据地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54年,她被群众推选为海丰县人大代表,并被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6年,她出席了全国烈军属代表大会,获得了特殊的荣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她并一起合影留念!

    从第一届起,周凤老人一连担任了海丰县五届县人大代表和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在这期间,她焕发了革命青春,常常到学校、工厂、农村和驻军演讲革命烈士的斗争故事,激励青年一代继承先烈遗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她十分关心海丰县的建设,虽然年事已高,却不辞劳苦跑遍了海丰县的山山水水,提出了很多建设方案。“文化大革命”前,海丰县的每一处水利建设工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更令人难忘的是,她向海丰县人民代表大会建议整治海丰母亲河——龙津河,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龙津水。这一建议,当时已经县人大会议通过,并拟订了建设方案及施工图。可惜不久后“文化大革命”爆发,此决议流产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周凤老人的生活。195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拨款为老人家在海城桥东建造了一栋平房。1955年,平房改为双层楼房。政府每月还发给周凤老人生活费和保健费,让她安享晚年。老人家十分感激。

    此时的周凤老人,心依然惦记着老百姓。她积极向党和政府反映群众的疾苦和要求,并尽微薄之力为群众服务。她的家靠近通往海丰县城的大路,过往行人很多。不管是炎夏还是寒冬,老太太都吩咐服侍她的马婶,每天煮两桶茶水放在大门口,让过往群众解渴驱寒。事情传开后,很多过往行人认为喝了周凤老人的大碗茶健康平安、出门心想事成,于是无论渴不渴,都要喝一碗,然后才进城。周凤老太太见此情景,乐得眉开眼笑,觉得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

周凤老人家在政府为她兴建的小楼里度过晚年

    重蒙灾难 再次入狱

    可是,这件好事后来却成了一小撮人批判、摧残老人家的把柄。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爆发,这一年,周凤老人已近96岁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一撮别有用心的人为配合林彪一伙篡党夺权、搞垮周总理,竟然向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射出了一支毒箭,诬蔑她为“地主婆”,并组织全县上下“大声讨、大消毒”。他们强迫喝过老太太大碗茶的群众喊“上当”,强迫他们揭露老太太“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的阴谋”!

    从诬蔑、批判开始,像当年大革命失败后那样,一系列的惨剧又上演了:

    曾任海丰县委副书记、县长,后在华南农业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工作的彭洪——彭湃烈士的三儿子,被戴上了“资本主义当权派”的帽子,投进监狱,毒打致死,匿尸达十年之久。

    1967年8月,两派武斗开始后,这伙人又煽动、组织武装民兵进城, 杀害了周凤老人的另一个孙儿——彭湃的侄子、海丰县公安局原侦察股股长彭科。 面对 96 岁的周凤老人呢?这一伙人也残忍至极,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1967年11月的一天,在一个大雨淋漓的深夜,六七个身穿雨衣、戴黑帽、挂墨镜的壮汉,突然闯进周凤老人住处,把老人家从床上拉起来劫走。老太太原来有马舜华大婶陪伴。这伙人事先编造了谎言,称马大婶家婆有病,要她回家,大婶信以为真,便回家了。等她第二天一早回来,周凤老人已经失踪了。经多方了解,才得知老人家当夜被神不知鬼不觉地送进了海丰县公安局,关押在一个全封闭的阴暗牢房里。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肝胆相照 手足同怀——周恩来与彭湃的友谊(组图)
·下一篇:他的事业,改变了世界格局——记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组图)
·追忆红色医生苏家麒(组图)
·徐向前在海陆丰的艰苦岁月(组图)
·海丰埔仔洞红色文化广场建成启用(图)
·一尊巾帼英雄雕像(组图)
·海丰红色圣地感怀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索——基于海丰农民运动的思考
·共产国际电文显示:彭湃1921年入党(图)
·迎接二十大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组图)
·海丰县委书记看望东纵老战士(图)
·“八一”双拥 夏日芬芳(组图)
海丰红宫红场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丰红宫红场”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海丰红宫红场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海丰红宫红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