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联播
彭伊娜:和澳门一起回归的是人心(组图)
2020-03-10 16:06:34
作者:杨学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彭湃烈士孙女彭伊娜近照

    1988年11月20日,当彭伊娜跨过拱北海关,第一次踏上澳门的土地时,心中默念“儿子,等着妈妈,两年后就回来”。而最终,当她真正回到内地工作时,已是13年后的2000年,儿子从襁褓中8个月大的婴儿变成了13岁的少年。

1988年,彭伊娜奉命赴澳门

    “我至今记得,临走那几天,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彭伊娜说,尤其是离开家时,儿子从被窝中爬出,发出“妈妈、妈妈”的声音,那一刹那,初为人母的她再也控制不住强忍的泪水。而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她明白,这场母子分别,是为了一次意义更崇高的母子重逢——澳门回归祖国。

    人心不是争取来的,是换来的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向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那一天起,澳门回归进入倒计时。同年9月,新华社澳门分社在澳门正式挂牌成立。

    “那时,在澳门有‘大新华社’概念。”彭伊娜说,由于澳门当时尚处于葡萄牙管制下,中国政府无法在澳门设立官方机构,所以就借用新华社澳门分社的名义,开展澳门回归的相关工作。彭伊娜进入了澳门分社宣教文体部,进行社会调研,这对澳门基本法的起草以及回归政策方针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她和诸多同事还有一个格外重要的任务——做好人心回归工作。

    这项工作并不好做。“过海关时,从服装上几乎就一眼可以看出内地人和澳门人。”两地的明显差异,让彼此产生过不少误解。内地改革开放不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澳门人普遍还在观望,内地有没有能力管好澳门”。而在内地人心中,包括在彭伊娜想象中,澳门是一片“黄赌毒”聚集地。“真正到了澳门之后,才发现这里就像是一个宁静的欧洲小镇,生活舒适安逸。”亲身感受到这些,让彭伊娜和同事更加意识到,加强两地了解,特别是让澳门同胞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内地,格外重要。

    在后来的十多年里,彭伊娜带着澳门各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走遍内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让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刚到澳门不久组织的一次澳门新闻访问团参观西藏活动。受当时国内一些风波的影响,这个行程一度引发担忧,但在澳门分社的争取下,最后还是成行了。“那时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最后不去,会有人觉得你是否有东西藏着掖着,怕给别人看?这种交流刚刚开始,涉及信任的基础,对后面工作的长期开展都有影响。”顶着巨大的压力,彭伊娜随宣教文体部部长,带着代表团出发了。

    到拉萨后,从时任主要领导到西藏喇嘛、翻身农奴,代表团接触到了西藏各界。有一次,彭伊娜和代表团走在去往日喀则偏僻的山路上,看到山底下有一座房子,“能不能停车,我们走过去看看?”一名访问团记者临时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附议,彭伊娜让司机停车,访问团走到山脚下,采访房子的主人。“类似这样的事情,在那次访问中还有很多,回到澳门,这些都变成了一篇篇报道,改变了澳门同胞对内地的观感和印象。”彭伊娜说,那次集中报道后不久,就有澳门慈善家捐资到西藏,建设希望小学,成为一段佳话。

    从1988年9月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名单公布,到199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4年多的时间里,澳门基本法的起草过程也是一个人心回归的过程。“当时要协调澳门各界,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诉求。”彭伊娜记得,整个过程有一些反复,要在社会上发动咨询工作,逐条起草,起草完后,还要到社会倾听意见,来回几轮后,才能形成草案。不过,过程虽然繁复,但这种透明细致的操作,加强了澳门各界的参与和信任,也加强了同澳门同胞的沟通与联系。“人心回归工作,就是从那时开始,一点一滴做起来的。”彭伊娜说。

     时任新华社澳门分社副社长宗光耀有一项爱好——打太极拳。每天清晨,他都会出现在公园打太极。坚持时间长了,每天晨练的人便围拢起来,和他一起练起来,后来又渐渐发展成一个群体。“我是亲眼见证,宗副社长将太极拳带到了社区,并以这种方式和澳门同胞们打成一片。彼此了解,才能凝聚人心。”彭伊娜说。

    经过一段时间,彭伊娜发现,每个澳门人都有强烈的身份归属感。“澳门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稳定社会的主要途径有三个:社团、慈善组织和宗教。”其中社团的地位尤其突出,甚至有人称澳门为“社团社会”。“这些社团,有以爱好为内容的,比如戏曲、美术、舞蹈;有以同乡会为主的,不同籍贯的人加入不同社团;有以行业为主的,比如蛋业协会;有街坊社团,以你住在哪里界定归属。”彭伊娜说,一个人往往由于身上的多重身份,加入好几个不同的社团,并以这种方式维系社会关系。社团也是民众的发声渠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回归中,澳门基本法起草推广、回归问题的调研、特区政府及行政长官的产生,以及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各项活动,都与各种社团组织的参与分不开。彭伊娜通过走进社团,有机会接触到了澳门各界名流和普罗大众。

    “这样的社会结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人情味。”几年前,彭伊娜接到一个来自澳门的电话,是澳门文化界的一个朋友打来的,“说来惭愧,我都快忘记当年做过什么事了,他还没有忘记。他对我说,自己收拾旧东西时,翻到通讯录,就试着给我打来,最后他说,听到我的声音,回忆起很多往事,很想念我。”而那时,彭伊娜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这位老朋友了。不久之后,这位老朋友带着一帮老相识来深圳找到彭伊娜,叙旧情,让她深受感动。“澳门人是很长情的!”

    长期与澳门同胞打成一片,融入澳门社会,让彭伊娜逐步明白,自己的人品性情,以及在澳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祖国,“我们深入他们、倾听他们,成为他们信任的朋友,他们也就信任了祖国。”所以,人心回归就成为他们在澳门日日夜夜生活的一部分。“在澳门,人心不是争取来的,而是走进同胞,用真心换来的。我们参与的每一项回归工作、调研,都有澳门同胞的参与和声音。只要用真心待人,人心就会随着澳门一同回归。”

    何鸿燊借地又捐钱,供养一朵金莲花

    1998年初,澳门一系列的回归活动逐步展开,彭伊娜由澳门分社宣教文体处转任文化处处长,负责回归中的一系列文化工作。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澳门特別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名单,彭伊娜又被抽调至筹委会秘书处工作。这样,她就身兼两项职务,变得异常忙碌。

负责文化工作,慧眼相中容韵琳

    这种忙碌背后,是澳门同胞迎接回归的巨大热情。在1999年春节前夕,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报名工作开始,澳门特区首届政府即将由推委会选举产生。报名非常火热,在一个月中收到报名表近万份,彭伊娜和同事天天忙到深夜,一直到大年二十九晚上还在加班。

彭伊娜的儿子顾洋陪着妈妈加班,在澳门当义工

    “虽然忙了一些,但这恰恰反映出澳门同胞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彭伊娜说,400多年来,在葡萄牙的管制下,澳门人很少有机会参与政治,而澳门回归祖国,将由他们选出自己的特首,澳门人非常期待这样的机会。

选举首届澳门特首,彭伊娜负责唱票

    这种政治热情,恰恰和澳门“社团社会”的特征相符。“澳门人是非常爱国的,澳门回归祖国,所有澳门人无论身份地位,都将找到一种国家归属,因此焕发出极大的热情。”让彭伊娜印象最深的是“赌王”何鸿燊。

    1999年9月,中央赠送给澳门的3米高金莲花雕塑已建好,经过权衡,准备在政权交接仪式举办地附近摆放。最终选定的地块,是何鸿燊的公司计划建造商品住房的。

    宗光耀找到何鸿燊,商谈在这块地上摆金莲花,何鸿燊非常爽快地回答“愿意低价转让”。宗光耀接着说:“我不是买你的地,而是向你无偿借用。”何鸿燊又爽快地说:“就这样,我无偿借地一年。”这块土地很快清理干净,供金莲花摆放。不过,既然是中央赠送的礼物,就有特殊的意义,将来必然成为澳门的一道景观,因此摆放必须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这又涉及相关配套设施,比如广场、喷水池、旗杆、基座、台阶、灯光等。基于这样的考虑,需要选用好的建筑材料,宗光耀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需要1000万元人民币。

    “从情理上说,既然中央赠送了礼品,就不好再要中央出一笔摆放礼品的费用;另一方面,礼品是中央送的,也不便向澳督求助。想来想去,宗副社长又找到何鸿燊。”彭伊娜回忆,当何鸿燊听到宗光耀的请求后,笑着说:“有没有搞错?要我无偿借地,又无偿出钱?”宗光耀说:“咱们两家三七分摊吧。”何鸿燊抢先说:“那就新华社出七,我出三。”宗光耀回答:“是你们出七,新华社出三,新华社用的也是国家的钱,只能象征性出一点。”何鸿燊再次爽快回答:“我听宗副社长的,我很乐意,这也是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做的一件大事嘛。”宗光耀感谢他,何鸿燊却说:“千万不能这样讲,是我应该感谢,你遇到了事首先想到我。这件事关系到澳门回归祖国、庆贺特区政府成立的大事。能为国家、为社会尽一点微薄的绵力,是我和娱乐公司同仁的光荣。”后来,金莲花广场保留下来,成为澳门的标志性景点。

    内地与澳门,有一条从未剪断的脐带

    “如果时光倒流到20多年前,现在的哪些事情是您没有预料到的?”记者问彭伊娜。“有很多,但最想不到的就是澳门的经济发展这么好。”彭伊娜回忆,在澳门回归前夕,筹委会担心澳门资源有限,将来的发展会受到诸多限制,“但澳门经过20年发展,今非昔比,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预期”。

    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赌权开放”,博彩公司由一家变多家,由垄断变竞争。彭伊娜认为,这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博彩行业的发展,给澳门娱乐业带来发展的新理念,并且起到了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了澳门的全球竞争力,带动了澳门旅游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目前,澳门人均GDP已跃升全球第二,社会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点二。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疫有爱 守护家园——深圳市罗湖区翠达社康“抗疫”行动纪实(组图)
·下一篇:无
·抗疫有爱 守护家园——深圳市罗湖区翠达社康“抗疫”行动纪实(组图)
·公文袋历险记
·张晓强瞻仰彭湃故居(组图)
·海丰县慰问李国珍烈士亲属(组图)
·古大存与莫雄的生死情谊(组图)
·记红军战斗英雄颜浑(组图)
·东江纵队六支队的王氏四杰(组图)
·守望丈夫七十载(组图)
·王伟中陈如桂参观彭湃故居(组图)
·梅峰铁骨陈朝陛(组图)
广东红色旅游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广东红色旅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广东红色旅游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