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彭湃与李春涛和团中央领导的通信也是其1921年入党的证据。
彭湃在给李春涛、施存统、刘仁静的信中,他一直以党内同志的身份,迫切希望党组派遣更多的同志到农村从事农民运动,反映了彭湃在建党初期就深深意识到中国革命必须从解决农民问题和土地革命入手的正确路线。如1923年6月5日,彭湃在给李春涛的信中说:“我的最憾事,即是少同志,这个问题,我差不多夜夜都梦去寻求同志。唉!同志在哪里!…唉!患病的CT,真是可怜,我好幸无病(35)!”这是彭湃在叹息到农村从事农运工作的党员太少了,原文“患病的CT”的“T”字应该是“P”的笔误,“CP”当时指共产党,这句话又在叹息,许多党内领导人对农民运动的工作重视不够。又如1923年9月7日,彭湃关于海陆丰农会遭军阀摧残情况等致亮兄(施存统)信中说:“…的共产党我不大明白,恐怕是无当用的。我从前是很深信无政府共产主义的,两年前(指1921年)才对马氏发生信仰,年来的经验,马氏我益深信(36)。”这是彭湃在作为党的同志,对这个正处在“幼儿期”的党组织,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虽然抱怨归抱怨,但入党两年来他对党是忠诚的,对马克思主义也是深信不疑的。还有1924年1月20日,彭湃关于东江农民运动及其经验致团中央领导人刘仁静的信中说“中国的内乱就是我们散布种子的机会,S.Y.及C.P.还要快些设法子使多些同志到乡村来(37)!”这是彭湃希望团组织(S.Y.)和党组织(C.P.)抓住军阀混战的机会多派党员到农村从事农民运动。1932年瞿秋白在《红色海丰》序言中也阐述了这个问题,瞿秋白说:“…至于谭平山,他担任领导时没有给农民运动以强有力的支持。只有彭湃,既是党的组织者,同时又是农民运动的组织者。他在得不到省委任何指示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在海丰工作,直到1924年(38)。”
彭湃与团中央领导保持密切联系和通信,也被后来许多学术界人士认为1924年以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团中央领导的,也误认为彭湃在1921年—1924年仍是青年团员的身份。其实不然,彭湃与当时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也关系密切,除了上面叙述的内容外,彭湃在向团中央领导报告农运工作外,还通过其他渠道向陈独秀汇报工作。如1923年12月1日《彭湃关于海陆丰农民活动情况致文亮(施存统)信》中说:“海陆丰一带的农会受军阀摧残的事件,想必景山、志白、石安(陈独秀)诸兄都有对你说过(39)。”从中可以看出彭湃是先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然后再向团中央报告。
四、关于海丰成立中共党组织的时间也值得商榷
按照《彭湃年谱》记载:“1925年3月上旬,中共海丰支部成立,彭湃任支部书记(40)。”也就是1925年第一次东征军抵达海丰后,海丰才成立党组织,但根据上面包惠僧“一套人马搞三方面的活动”的提法,海丰有中共党组织的时间可能比1925年3月更早。如1923年6月18日,《辟云(杨嗣震)给子由(施存统)兄们的信》开头是这么说的“子由兄们:海丰S.Y.(团组织)已成立了,对外之名义是学术研究会,实际就是….(原文如此),成立之后因为空气龌龊影响,所以停滞未进行(41)”,此省略号应该指党组织,由于保密起见才如此做的,但《彭湃年谱》在1923年间并没有成立S.Y.(团组织)和学术研究会之类的记载。而1922年倒有这方面的记载:“1922年5、6月间,和杨嗣震等在海丰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员有8人,对外称学术研究社(42)。”林务农的访问记录也说:“在第一次东征以前,彭湃和李春涛、杨嗣震等几人,在海城有组织过团的小组或支部(43)”。假设杨嗣震在给团中央施存统信中的省略号是指党组织的话,海丰设立中共党组织的时间应当在1923年上半年或更早的1922年。
综上所述,彭湃于192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证据是充分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一开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只是1924年以前党组织和一些领导人还没有意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也“没有给农民运动以强有力的支持。他(彭湃)在得不到省委任何指示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在海丰工作,直到1924年(瞿秋白),”这也恰恰体现了彭湃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先知先觉,彭湃从1921年在日本留学与旅日中共党组织接触开始就主张:“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从此便义无反顾,矢志不渝坚持这一观点和主张。“他(彭湃)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农民运动,也不仅在于他在东江10县组织了近20万的农民,而是在1921年的时候,他即单身匹马,排除一切困难、讥笑、谣言,抱着钢铁一样的决心,来从事农民运动——中国民族独立解放的中心问题之一(44)。”彭湃的许多农民运动理论都被毛泽东同志等人所采纳与吸收,而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1)(3)(5)(7)(8)(9)(10)(11)(13)(14)(22)(23)(24)(28)(29)(30)(32)(35)(36)(37)(38)(39)(40)(42)(44) ,见《不朽的丰碑》(刘林松、蔡洛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P777,P714,P114,P376,P376,P779,P785,P302,P783,P60,P619-621,P661-668,P692,P693-696,P717-722,P688-691,P596-600,P34,P43-44,P55-57,P619-621,P52-53,P789,P374,P780,P661-669; 2.(26)(15),见 互联网《百度百科》,施存统、陈独秀、谭平山、杨匏安、罗绮园、阮啸仙、冯菊坡、刘尔崧人物简介; 3.(4),见《彭湃和他的战友杨嗣震》(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P20; 4.(12),见《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1915-1924)》(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内部发行,1981年版),P131; 5.(16),见 《改组后的国民党和其中的共产党员》,《党史研究资料》第一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P285; 6.(17) ,见《青运史资料与研究》(第一集,内部资料,1982年2月版),P140; 7.(18)(34),见《先驱》(第23期,1923年7月15日出版); 8.(19),见《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P91-94; 9.(20),见《“一大”前后》(二),P441; 10. (21),见《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1921年7月-1949年9月,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P15; 11. (25)(26) ,见谢乾生《关于彭湃入党时间问题综述》(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党史研究资料》第四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P310; 12. (27),见谭天度《回忆广东的五四运动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共产主义小组》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87年版)P754; 13.(31),见郭瘦真《关于广东的党和彭湃同志的一些回忆》(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海陆怒潮》(一),2013年9月版), P57-59; 14. (33),见林务农《回忆海陆丰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经过概况》、叶佐能《彭湃研究史料》(上册,中共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P165; 15.(43),见林务农《关于海丰青年团初期的建设情况》(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海陆怒潮》一,2013年9月版), P69。
(本文已收入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彭湃与海陆丰》一书,作者余俊冰系海丰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