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旧址新闻
“云游粤东古祠”微课堂——石雕(组图)
2020-08-12 10:32:22
作者:黄立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小伙伴们,好久不见!我们的“云游粤东古祠”又开讲啦!今天的微课堂,小编将带大家走进粤东会馆的石雕世界!

    粤东会馆在台基、额枋梁架、檐柱、柱础、斗拱、雀替、栏杆以及券门等易受潮湿腐坏和阳光暴晒的部分采用了花岗石为建筑材料。花岗石的硬度高,不易风化,且具有抗腐蚀性,适合做户外装饰用石。

    古代工匠运用精湛的技艺,将多元的岭南文化融入创作中,使普通的花岗石块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石雕艺术品。会馆内的石雕题材丰富多样,让小编好好为大家介绍介绍!

    “神奇动物在哪里”

    会馆内最常见的动物石雕就要数“狮子”了!屋脊、梁枋、隔架、栏杆等部位都能找到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狮子”。有的狮子狮身线条灵动,头宽大而浑圆,活泼可爱。有的狮子勇猛威武,敢斗雄鹰,神气十足。还有的狮子憨态可掬,乖巧灵动。

石隔架狮子

石雕“英雄会”

望柱头石狮

    狮子体态威武凶猛、优美健壮,作为百兽之王的它早就是佛教中的护法兽。传到中国后,它就成为守护大门的护门神兽了,因此我们常常能看见建筑大门前会有一对狮子左右并立。在唐宋之后,以狮子为主体表现的摆件或纹样慢慢成为流行,人们赋予它更多的功用和象征意义,逐渐成为吉祥的象征。更有趣的是在民间,老百姓逢年过节时,兴起一种舞狮子、耍狮子的活动。凶猛的狮子变得活泼可爱,不仅具有威武的象征意义,而且还表现出了喜庆的气氛。

    “乘风破浪的神仙天团”

    八仙是中国古代民间流传很广的神仙集体,他们分别出现在唐宋时期,传至元代才形成一个八仙集体。他们是身背葫芦、用灵丹妙药救治病人的李铁拐;酒不离口、形骸放浪不拘的道士钟离权;敲打筒板传教布道的张果老;能占卜算卦、为百姓预测吉凶祸福的何仙姑;身着蓝色破衫、手持大拍板、带醉踏歌的蓝采和;身带宝剑、斩蛟杀虎为民除害的吕洞宾;唐代文人韩湘子以及宋代皇后之弟曹国舅。他们其中有文有武,有男有女,先后都入了道,成了仙,成为道教八仙。这些仙人有的治病救人,有的能占卜算卦,有的为民除害,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联。从形象到性格各具传奇色彩,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在民间流传甚广。(组图展示)

韩湘子(上)曹国舅(下)

钟离权(上)李铁拐(下)

张果老(上)、吕洞宾(下)

蓝采和(上)、何仙姑(下)

    “八仙”图案流行于明嘉靖以后,是中国民间祝寿常用的主题,寓意健康长寿,吉祥美好。到了清康熙时期“八仙”纹样依旧盛行,并开始流行“暗八仙”纹。它是由“八仙”纹样派生出来的一种宗教纹样,在构图中不出现“八仙”人物,而是用八仙所持有的法器所代表。(组图展示)

石雕“暗八仙”

    更多的古祠宝藏等你亲自一探究竟!我们下课啦,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砖雕石刻》楼庆西著
              《国粹图典——纹样》古月著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我处讲解员参加《红色传奇》进校园系列云直播活动(组图)
·下一篇:无
·我处讲解员参加《红色传奇》进校园系列云直播活动(组图)
·重温革命历史 共庆建党99周年(组图)
·我处派员参加“青春筑梦 不负韶华”朗诵节目(组图)
·红七军军部旧址全面恢复公益讲解服务公告
·“云游粤东古祠”微课堂——灰塑(组图)
·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管理处积极开展“三个年”主题教育学习会(组图)
·“云游粤东古祠”微课堂——陶塑(组图)
·红七军军部旧址逐步恢复公益讲解服务公告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处开展“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展示活动(组图)
·5·18国际博物馆日丨红七军军部旧址开展《画笔下的红色记忆》直播活动(组图)
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管理处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管理处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