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杨家岭原小礼堂因失火而被烧毁,中央办公厅决定在原址重建七大礼堂。礼堂的设计工作由著名设计师杨作材②、负责设计。在承担中央大礼堂设计任务之前,杨作材还设计了中央办公厅办公楼,于1941年建成。
中央大礼堂1942年春动工,年底竣工。它是由边区建设厅、鲁艺、茶坊兵工厂、温家沟农具厂(兵工厂)及当地的能工巧匠(石匠和木匠们)共同建造的。礼堂高13米,长35米,宽30米的。正门上方的圆形通风窗棂上饰有“1940”字样(原准备安装在李家塌竣工的礼堂)。“中央大礼堂”五个大字系康生所题。
这座礼堂可容纳千余人。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以石料建筑。为了保证礼堂的坚固,在礼堂东侧设计了小会议室、阅览室和游艺室,以抵御可能产生的侧推力,在大拱上又修了小型砖拱,用砖墙砌平,既能承重,又整齐美观。主席台上方则采用椭圆拱。礼堂建成后,发现内部回音很大,影响音响效果。工程技术人员在没有测音工具的情况下,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回音来自大拱上部大面积的光滑石面。由于没有吸音材料,他们反复试验,选用羊毛毡作吸音材料,钉上后,效果非常好。
修建礼堂时对其用途严格保密,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在边区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大兴土木,修建工程浩大的礼堂。因此,有些人给任弼时、李富春提意见,认为这是铺张浪费。到七大召开时,大家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在七大开幕式上,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向大会致词,他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今天的大会是在自己修的房子里开会。这句意味深长的话,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七大礼堂设计师杨作材(红色图库)
李家塌七大礼堂残存的石墙,枣园后沟七大礼堂遗留的轮廓,杨家岭七大礼堂宏伟的建筑,使我们后人窥见到中国革命的不易,岁月的艰苦。
①谷培生著:《雄关漫道》,《理论导刊》编辑出版,1998年7月版,第18页。 ②杨作材(1912-1989),江西德化(今九江)人。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后曾任延安自然科学院校务处处长、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抗战胜利后,历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中共热中地委敌工部部长、东北林务总局局长等职。建国后,曾任重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冶金工业部设计司司长,国家建委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顾问等职。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