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一家酒店的二楼,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阳光从窗口射入,斜斜地照在一尊雷锋铜像上,铜像上方高悬的镜框里,安放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78岁老人李克孝俯下身,轻轻地整理着雷锋铜像胸前的红领巾。这里是他倾半生精力办起的社区雷锋纪念馆。从学雷锋活动兴起的1963年开始,学习雷锋,追寻雷锋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5年间,他收藏关于雷锋的纪念品4000多件。
45年的坚持
1963年,李克孝读到了《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刊登雷锋的事迹。他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的身世和雷锋也差不多。”李克孝回忆说,他的父亲牺牲在抗日战场,自己年轻时在苏北当兵,后来在钢铁企业工作,同为孤儿,同为军人,也同做过钢铁工人。“雷锋能做到处处帮助别人,我为什么不能呢?我要向雷锋学习。”
追寻雷锋的足迹,搜集与雷锋相关的物品,成了李克孝学习雷锋,宣传雷锋的独特方式。那两份《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是他第一份雷锋收藏。45年间,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给雷锋的题词、雷锋生前的照片、雷锋用过的物品、媒体对雷锋的报道、雷锋班战士的回忆、雷锋日记摘录以及纪念雷锋而发行的邮票、瓷盘、书签、电话卡、纪念章等物品40余种4000余件。
这些收藏中,有的是雷锋生前的战友朋友转送,有的是“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会员间的交流,还有许多是李克孝掏钱购买的。像关于雷锋的书籍,为了收集到所有的版本,他还托人从内蒙古等地代购邮寄。
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61元,但买这些藏品的时候,他一两百块地往外掏,从不皱眉。几年前,有一家博物馆开出十万元,要买一件藏品,被李克孝一口回绝了。
不让雷锋“三月来四月走”
“雷锋是不是香港的演员?”
2004年,已经从嘉兴市一家冶炼企业退休多年的李克孝参加了嘉兴当地关工委组织的一次活动。当听到一个小学生的问题时,他痛心疾首。
“我们的下一代,已经连雷锋是谁都不知道了,这不行,这等于是抛弃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呀。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必须做点事。”
当年3月1日,李克孝起了个大早,打车把200多斤的藏品运到嘉兴市秀洲中学初中部办展。这次展览,他没有向学校收一分钱,只是要求每个学生参观完以后,必须写一份观后感。
自那之后,他一发不可收,利用自己的4000多件收藏,在嘉兴以及邻近区域举办了60多场“雷锋生平回顾展”,参观者数万人次。
作为“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理事,李克孝不但积极追寻雷锋足迹,而且身体力行。他曾经出资捐助贫困大学生念完4年大学,邻居家煤气瓶着火,他第一个冲进火场关闭了阀门。
谈到自己平时做的好事时,李克孝总是支支吾吾,不肯多讲,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大家都可以做。做好事的确不难,难在一辈子做好事。“社会上存在着‘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我们要从身边平凡小事做起,把学雷锋做好事当成一种习惯。”
在雷锋的旗帜下
2007年12月1日,在杭州山水人家酒店的二楼,杭州雷锋纪念馆成立了。李克孝拿出了毕生的收藏,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由个人提供展品、民营投资的社区雷锋纪念馆。办纪念馆也是他晚年最大的心愿。
杭州天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水泉在海军部队当过7年兵。他在媒体上看到李克孝的事迹,决定免费提供在山水人家酒店二楼的场地,并投资20多万建起了这座雷锋展览馆。“每天少接待几十位付钱吃饭的顾客,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认识雷锋,这笔帐很合算。”
杭州雷锋纪念馆成立当天,雷锋战友乔安山来了,多次陪同雷锋外出做报告、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