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人:
本报记者 袁艳 张丽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金融专业大三学生 陈安奇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 赵锋杰
寻访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
【历史长镜头】
1927年10月,井冈山迎来了一支不一般的部队。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这里,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工农革命军每到一地,都通过访贫问苦、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928年3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酃县的中村和桂东的沙田,开展了插牌分田。
此时,另一支部队也正向井冈山进发。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由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天后,两支部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中国红军第四军。
朱毛会师后,连续取得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的胜利,一次次击破敌人的“进剿”和“会剿”,大大地拓宽了“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胜利发展的空间。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也上了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激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留下彭德怀、滕代远等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寻访现场】
一早,我们坐上从南昌出发的火车,伴着红歌,驶向井冈山。
3个多小时后,列车到达井冈山站,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的牌子。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的词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让我们心中顿时升腾起一股豪情。
驱车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井冈山革命遗址最集中的茨坪。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就是到达茨坪后,开始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位于茨坪红军南路中段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依山而建,置于顶部的“胜利的起点”大型主题雕塑,生动再现当年朱毛率领红军胜利会师的场景,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那股革命的信心和勇气。
穿行在一个个展厅,毛泽东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一件件历史文物勾起我们对那段革命岁月的回忆。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让我们感受到先烈的不屈精神和革命意志,更为革命的艰难而震撼。
井冈山斗争的岁月中,敌人在边界不断地进行军事“会剿”,还对井冈山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不懈追求,井冈山的革命才能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照亮中国革命的前程。
在馆内,一位梳着短发、四五十岁的女士拿着笔不停记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她是专程过来参观的武汉科技大学老师严丽秀。她说,革命前辈的无畏、智慧、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都让她崇敬,也是后人应该不断传承下去的红色价值观。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理想、信念的精神高地,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井冈山是生命的氧吧、思想的熔炉、人生的加油站”……在博物馆,参观者提笔写下一句句肺腑之言。
走出博物馆,我们拾级而上,登上建于北山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大厅里,“死难烈士万岁”几个大字遒劲有力。瞻仰着一张张革命者的相片,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陵园的一间展示厅里,四面墙壁上镌刻着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名字。“有的人只有20岁就牺牲了。”“在那个乱世,这些革命者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啊!”……穿行在参观者中,寻访大学生不停地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