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龙同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善于调查研究,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他一贯重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稳重妥善、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他常说,要把毛泽东同志一贯坚持的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开创浙东抗日根据地初期,他就利用部队流动的机会,抓紧时机熟悉地理地形和风土人情,了解各方面情况,依靠群众开展工作。全国解放后,他先后在浙江、山东、福建、青海、四川五个省担任领导职务。每到一地,他都利用各种时机开展调研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离休定居山东以后,他还是延续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正是这种作风,使他所写的调查报告多次得到中央的肯定和重视。
谭启龙同志作风民主,平易近人,诚恳待人。他主持会议讨论问题时,总是启发别人提意见,从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别人主持会议,他也总是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不以领导自居,没有官架子。他心胸开阔,待人诚恳,从不整人。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省文联名誉主席黄源曾说他正派、谦和、不整人,在他领导下放心,可以放手干工作。
谭启龙同志一向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体力行,为人表率。他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注意作风建设。杭州刚解放时,条件艰苦,但他从不用自己的专车接送上保育院的孩子。他的爱人在解放初被分配到省委保育院(即幼儿院)工作,一开始有些想不通,工作不是很安心,积极性不高。谭启龙同志就毫不客气地批评她,开导她,使她愉快地加入到为人民服务的行列中来。
谭启龙同志胸怀坦荡,光明磊落,顾大局、讲团结。1982年,在党中央提出领导干部年轻化的要求后,他主动向中央写报告,提出“退下来”,得到了中央“高风亮节,见高识远”的表扬,邓小平同志还为他亲笔题词:“人间重晚晴”。
谭启龙同志先后三次在浙江战斗、工作了十多年,对浙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山东工作期间,曾提出“南茶北引”、“南竹北引”的设想,即把浙江的龙井茶在山东进行培育、种植,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成功,从而为山东、浙江两地的交流合作做出了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又多次来到浙江,或参加会议,或视察经济建设,或看望过去的老战友,或参观革命旧址。他十分关心浙江的党史工作,多次参加有关党史会议,撰写回忆录,为立准立好党史竭尽全力。根据谭启龙同志的遗愿,2003年1月去世后,他的骨灰安放在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四明山革命老区,体现了他对生前曾浴血奋战的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他把片片真情、无限关爱留在了钱塘江畔,留给了浙江人民。
|